麦秋古诗五首赏读:小麦青青大麦黄,贪看连阡麦子黄

初衣胜诗词 2024-05-22 19:51:18

夏天里的成熟,麦秋至,麦秋古诗五首赏读

公历五月的下旬,农历是为四月,进入长达15天的小满节气候。在古代,小满节气重要的物候有三种,一是苦菜开花,二是小草枯萎,三是麦秋至。实际上这三个物候,也是按时间依次呈现的,苦菜开花,当然需要温暖的阳光和水源,那么当气温持续晴暖,一些春秋的小草本,就迅速开花结籽,完成了生命的周期,或者枯死,或者根系潜伏于地下,以等待合适的条件,也就是说,此时的光照对于小草本已经过于强烈,很多根系不发达的草本,已经枯死了。那么这样的温度和阳光,则对农作物麦子有利,在25度的高温下,麦子走向成熟,合适收获。

在周朝《礼记月令》中有,是月“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靡草死,麦秋至”。作为传统以农业为本的古代大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作物麦子成熟,天子会用最新的麦子,还有猪肉,祭祀祖先。而麦子大面积成熟的时段,称为“麦秋”。这个秋,是指的谷物成熟,呈现成熟收获的状态。是麦子的秋天。

在这青翠的早夏,麦子以最先成熟的黄色和秋色,带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丰收的喜悦。

人类驯化野生麦子,至少有上万年的历史,中国是最早种植麦子的国家。那么在周朝和周朝以前,麦子的种植多以冬小麦为主。秋冬种植,到了初夏收获。

其中麦子有大麦和小麦之分,大麦成熟较早,只有九十天成长期,适合酿酒,作牲畜饲料,而小麦成熟期较长,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之一。

但是到了农历的四五月份,这两种麦子,都会依次成熟,进入收获期。

“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

丈夫何在西击胡。吏卖马。

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汉 · 无名氏《桓帝初天下童谣》

东汉汉桓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造反,马蹄南下,扫荡中原,战火绵延到四川湖北。虽然汉恒帝也派军队去抵抗打击,但是往往被打败了,于是朝廷又紧急征兵,充实前线,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荒芜,成片的小麦大麦无人收割。

而进行收割的,都是体力欠缺的留守妇女和农村少女。

因为再不收获,麦子就烂在了农田里。

她们的丈夫,去哪里了呢?去赶赴西边征战。

而征兵的强度已经波及了有品级的官吏,他们也不得不去买马上战场。

这样的全民皆兵,既慷慨也壮烈,不能不去打仗,一定要打,且一定要打赢,才能恢复和平宁静的国土家园。

童谣也代表了当时的人心所向,连乡村的孩子们都知道,如果没有太平,没有胜利,这丰美的田园,将会是一片荒芜。

这一大片摇曳在夏风里的麦浪,有尚还青的小麦,有已经枯黄,急等收割的大麦。都在寂寞的成熟中,等待捷报和归人。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盛唐 · 李颀《送陈章甫>

农历四月微热的南风,吹黄了大麦田野啊。

黄绿的枣花还在树上,道路的桐树,枝叶繁茂,给行人以清凉。

只是我送别你,送别你离开家乡,去往远方。

亲爱的朋友啊,你去的路上,青山连着青山,可是请你回望,一定要记得家乡。

记得家乡的出夏,麦田金黄,记得青山之外,也许有繁华,也许等待你的是青云直上,也许也会有坎坷悲伤,但是那都不是你的故乡。

这是盛唐,科举制度,使得地主阶层,普通的人,也能够凭借读书,走出家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家乡的人们也对他们抱着期望,请记得故乡,请记得改善生养你的土地家园。

”小麦青青大麦黄,新蚕满箔稻移秧。

绿阴马倦休亭午,芳草牛闲卧夕阳。”宋 · 曾几《途中二首 其二 》

麦秋是一个时段,麦子成熟到收获。这是乡村人们最忙碌也最幸福的季节,累并快乐着。

因为小麦的麦田尚青青,却也离收获不远了。

大麦成熟,无意要挥动镰刀进行收割。

而在这个时期,蚕茧也开始收获,而水稻到了移秧插秧的时候,而且是时节气候不等人,天晴要赶紧收麦,趁着下雨赶紧插秧,回到家中,还要拾掇蚕茧,或卖茧或缫丝,争取卖个好价钱。

好一个连轴转的忙。

而作为旅人的作者,眼前是一片初夏的壮丽田园,他的马停在树荫之下的凉亭里,看到是忙碌的收麦插秧的农村的热火朝天,也看到了田园牧歌一样的悠闲美景,那春耕出了力的牛,就像老者,此时躺在芳草斜阳下,仿佛感受着富足。

“菊花开时我种麦,桃李花飞麦丛碧。

多病经旬不出门,东陂已作黄云色。

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

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 南宋 · 范成大《刈麦行》

收割麦子,是件重要的事。既不能过早,可能麦子没有成熟,又不能过晚,因为麦子一旦延迟收获,很有可能会在湿润的气候里,再次发芽,影响产量和口感。

所以最合适的是麦子成熟后的晴天,赶紧收割。不过农历的四五月,常常阴晴不定,南方很多地方,甚至不打招呼,天气就进入梅雨季。所以收麦不仅是个体力活,而且还是个智力题。因为天不等人。

菊花开的时候,是秋天,麦子就种下了,春天桃李花开的时候,麦田青青,那是最美的绿色。

只不过,诗人因为病者,十几天没有出门,居然东边坡地上的麦子,就变作了黄云一片。不看不知道,一看心就急了。这天气,只怕明天是要下雨啊,成熟的麦子哪里经得起这样的雨,于是赶紧腰上别着镰刀,就开始收割麦子。

收割麦子是件体力活。不仅麦子要赶紧收获,还因为马上雨就要来了,要趁着这个时段的雨,赶紧将水稻插秧。

收割麦子,至少花了一整天,水稻插秧,又至少花费了一个白天加半夜。

唯一的快乐,大约就是插秧归来,家里有最新的麦子煮的饭,半夜里安抚着饥肠辘辘,给了最甜美的安慰。

他还病着呀,然而这就是农民,世代农民的生活。

“前岁驱车出战场,去年骤马突飞蝗。

今来不是能舒眼,贪看连阡麦子黄。”明末 · 倪元璐《邹县道中麦秋志喜》

从有记录的麦秋开始,到现在,文字所记录的麦子,黄了三千多次。

但是中国的历史,王朝更迭,波澜壮阔。

农耕田园是中国历史的背景,麦子的成熟和收获,滋养了一代代人,改写着历史。

倪元璐是明末的官员,他深深知道麦子成熟对于国家的重要,尤其是王朝动荡的末年。

粮食是国家安稳的基石,虽然他那个时代,因为天灾,严寒,战乱,这基石正在崩塌。

前年此时,我正驾着车,赶赴战场,来不及欣赏这麦田秋熟的美好。

去年我路过原野,正遭遇蝗灾。

我今天特意来看黄色的麦田和麦浪,不只是为了养眼睛啊,我爱着这麦浪翻滚的成熟,带给人的稳定和希望。

而此时,李自成的军队正在浩荡的进发,这些由农民组成的军队,无法忍受天灾和赋税加在身上的沉重苦难,朝着帝京一路所向披靡。

倪元璐在李自成进城时,悬梁自尽。一个朝代结束了,然而麦子一年年的黄熟。

我相信他的灵魂,仍旧在无尽的麦田边,守望。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0 阅读:0

初衣胜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