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比是一个让人一见钟情的好去处,它就像是在中国大陆上的一部神奇的电影,让人感觉自己回到了过去,巨大的鹅卵石铺满了整个山坡,在椰树和农田之间,到处都是印度教的神殿,五颜六色的隆基,要不是那些实力高深的冒险者和卖力的推销员,甚至会怀疑自己来到了印度教的传说中。
一夜无话,我们从果阿出发,一路畅通无阻,终于抵达了靠近亨比市的一座城镇,这时,大巴已经在城镇的大路旁停下。一队出租车司机走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订好的酒店名称,众人又是惊讶,又是疑惑,谁也不敢去拿自己的行李箱。从地图上来看,我们和亨利之间的差距很大,我要是上了摩托,他们就会把我们打得落花流水。似乎是意识到了没有人要走,司机又回到了车上,开着大巴向“真正的”亨利开去。
我看到路边怪石嶙峋的怪石,就知道亨比马上就要来了。在印度教会的统治下,维查耶纳伽尔帝国欣欣向荣,十四、十六世纪的时候,汉比就是这个国家的首都。只是因为伊斯兰组织的侵略与毁灭,昔日的辉煌如今只剩下一片寂静的小镇,宏伟的宫殿与神殿等,大部分都被掩埋在乱石丛生的旷野与废墟中,无声地昭示着这个古老的中土国都,昔日的繁荣。亨比古城占地二十六平方千米,四十余座印度教寺庙的古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城内,这些古迹与周边的光秃秃的山岩相得益彰,令古城别具一种独特的韵味,一九八六年,它已被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地」。因为位于偏远的南印度,所以很难看到成群结队的游人,所以 Humbia就像是一颗美丽的宝石,在这颗荒芜的行星上熠熠生辉。
亨比遗址分布在很大的一块地方,光是逛一圈就要两天时间,它被划分成了两个主要的区域,一个是寺庙遗址,另一个是王宫遗址,而亨比小村以及周围的几个地方,则被称为“寺庙遗址”,这些遗址都是对印度教文化有很大影响的遗址。在亨比村,你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尖塔,那就是维鲁巴克沙神殿的正门,用印度文的话来说,那就是“瞿布罗”。
这是一座用横梁支撑技术建造的空心大门,高五十二米,建造于1510年,大门(瞿布罗)的巨大规模对后来的南印度印度教寺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维查耶纳伽尔帝国时代,很多寺庙都修建了大门式的门塔瞿布罗,这样的设计使人们一踏入寺庙,就会被大门式的大门所折服,从而坚定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念。
我看到了一扇双层的大门,上面是金字塔状的圆顶,顶端则是一根独立的尖刺。门塔底座采用石头建造,上面用水泥粉刷,以达到降低其自重、提高其稳定性的目的。这座高塔的雕塑非常精致,但却充满了风格,高台上矗立着数百座大小不一的神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最下面的一座高台上,矗立着阿普沙拉等印度教神像,给人一种神圣而肃穆的感觉。
维鲁巴克沙神殿后面的黑马库塔山是眺望整个神殿最好的地方,顺着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古道往上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看到每一个入口都矗立着一座或高或低的尖塔,其中以门口的尖塔最是气势恢宏,与北方的尖塔相比,南方的尖塔要高大得多,但在北方,尖塔却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南方,尖塔要远远高于正殿,而在南方,它的造型也要与北方不同,南方印度的尖塔造型要更加宏伟,但与北方不同的是,它有着鲜明的特色。
维鲁巴克沙神殿最初是哈利哈拉建造的,后来又在克里希那提婆拉亚的带领下扩建,是目前亨比境内最大、最完好的一座,也是举行各种仪式的地方。这座神殿一共有两座建筑,分别是两座,分别是外门和婚典,内门和南迪神殿,主殿和几座辅殿,这两座建筑在一条东西走向相同的道路上。在乌玛库塔山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古老寺庙遗址,这些寺庙大多都是从9-16世纪开始建造的。这些古老的寺庙有单殿,双殿和三殿,是前维查耶纳伽尔时寺庙的最好证明。
在布莱克塔山的东部,有两个为象头神加内什服务的寺庙,一个是卡德尔·卡卢的象头神殿,这个被修缮过的寺庙向人们展示了16世纪时期的建筑风貌。寺庙里有一座巨型的“象头”石像,这座石像是从一座巨石上雕刻出来的,重量为4、5吨。在维查耶纳伽尔帝的印度教寺庙中,有一座用十几根纤细的长方柱支撑着的柱子组成的复柱殿,是寺庙的另一大特色,其中最宏伟的几座被称为百柱殿和千柱殿。每个柱子上都有精美的浮雕,有印度教的神灵,也有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另外一处为“Sasive Kalu Ganesha”,这是一个单一的敞开性寺庙,用十余个正方形柱子撑着平坦的石头屋檐。这座寺庙中央的象头石像也是16世纪建造的,重量为2.4吨。
黑马库塔山上的一个夕阳观赏区,有一个两层的小型寺庙遗迹,从那里可以看到维鲁巴克沙的神庙,但对于亨比来说,这个地方就不太适合观赏夕阳了。在马堂加山的夕阳下,我在回到维鲁巴克沙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背着巨大背包的捡破烂女人,那个女人的背包比她整个人都要沉,我的心情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