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秀姑深明大义,深知此事与自己无关,更不能牵连到杨乃武。
于是,面对县官刘锡彤的严刑逼供她拒不承认,而是用弱小的身体,扛着一重重的酷刑和拷打。
其中之一就有“烧红铜丝穿胸”的极刑。
即便如此,毕秀姑都没有屈服,后来她实在忍受不了了,直呼一心求死。
刘锡彤眼见自己的目的无法达成,甚至连“求死”的机会都不给毕秀姑,而是加大了酷刑的程度和种类。
一个弱女子,如何能够经得住如此的酷刑呢?
最终毕秀姑在刘锡彤的千方百计的迫使下,只能按照刘锡彤所拟的证词画押认罪:与杨乃武通奸,并且合谋毒死葛品连。
这便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道光年间,浙江余杭当地士绅杨家喜得贵子,杨家老太爷为这个孩子起名杨乃武,希望他也能光宗耀祖。
杨乃武倒也是争气,20岁时考中了秀才,33岁时(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中举人,杨家在余杭的声望再次大涨。
杨乃武作为举人,按理说是有机会找个县丞的主簿做做的。
无奈晚清时期,官场比较昏暗,想要入朝为官,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就是参加会试,考中进士。
然而,“进士”两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重若千钧。考中进士的难度之高,让无数学子望而却步。
就连当时的朝之重臣曾国藩也曾感叹:“天下的学子,考不中进士才是常态;考中进士才不正常。”
况且当时的科举考试徇私舞弊也是常态,即便有真才实学,没有背景也是很难及第的。
杨乃武虽然天赋不错,但几次会试都铩羽而归,最后他望着那高高的城墙,只好作罢。
考不中进士,想要做官的第二种途径,就是“花钱捐官”。
这是清朝末年官场的一大弊病,只要肯花钱,哪怕是举人,也能花个百八千两银子买个县丞做做。
等到日子久了,衙门中有了实缺,再肯掏钱,或许还有机会混进官场。
然而,对于饱读诗书的杨乃武来说,那种靠金钱买官的行为,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最后他只能回到家乡,以举人的身份,继承了家业。
好在他家中也不算缺钱,祖上留给他十几亩良田,还有四五处宅院,只要不挥霍,也能保证衣食无忧。
按理说,杨乃武守着那样的家业,丰盈的过一辈子也是极好的。
可文化人出身的他,骨子里多少有着“江湖游侠”的气质,他很看不惯当时余杭知县刘锡彤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的做法。
于是趁机捉弄了刘锡彤两次,没想到刘锡彤怀恨在心,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
其中一次是,有一次刘锡彤请余杭有头有脸的人物到县衙议事。
杨乃武作为当地的举人,也是其中之一。
同行中,他故意走在最后面,趁众人不注意时从袖子里掏出笔来,在县衙的影壁后边写了了一副讽刺对联——“大清双王法,浙江两巡抚”。
大清原本有一套王法,可是在余杭县内实行起来又是一套,于是杨乃武讽刺“大清双王法”。
浙江有浙江巡抚,那个是明面上的“县官”,但是余杭地区还有一个称霸一方的“现管”,叫作刘锡彤。
那样的对联写在了衙门里面,可以说讽刺效果直接拉满了,况且还被那么多人看到,只气地刘锡彤脸色一阵红、一阵青。
还有一次,杨乃武在江上乘舟时,正好遇到刘锡同乘着大船逆流而上,蛮横无理。
大船的水浪很大,当时打翻了不少小渔船,刘锡彤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大声斥责渔民。
杨乃武见状,挺身而出,高声斥责了刘锡彤的蛮横行为,两人为此又结下了仇恨。
经历过此事,刘锡同对杨乃武恨得牙痒痒,但无奈对方是举人,不能对其施加私刑。
而且对方也精通清朝律法,做的每一件都符合情理,也抓不到把柄。
不过,很快杨乃武就做了一件影响他终身的“错事”。
有一年,杨乃武觉得自家的房子太多,根本逐步过来,于是有心思将临街的两间房子租出去。
恰在那时,同为余杭人的葛品连看中了他的房子。
葛品连,自幼父亲亡故,与母亲喻氏相依为命。
后来因遭战乱,被太平军掳走,次年侥幸逃了回来,虽吃了不少苦,但也磨练了他的意志。
回来后,在继父沈体仁的帮助下,来到县城的一家豆腐店里做帮工。
葛品连为人老实,工作兢兢业业,没几年就掌握了做豆腐的所有技术。
后来思量总是打工也赚不到钱,于是与妻子毕秀姑商议后,准备找家门面自己做豆腐。
毕秀姑是葛品连的童养媳,从小就照顾葛品连的生活,两人关系融洽,虽称不上举案齐眉,但也是相濡以沫。
杨乃武见有人租房子,且还是一对老实本分的小夫妻,于是不假思索就低价租给了葛品连做豆腐。
历史上自古就有“豆腐西施”的说法。
加之毕秀姑长得确实清秀,常年穿着一身绿上衣,白裤子,由此被人戏称为“小白菜”。
小白菜不仅生的漂亮,做事也是落落大方,很快声名远播,赢得了“豆腐西施”的美誉。
但与此同时也招惹了不少登徒子上门骚扰。
葛品连为了避免妻子受到骚扰,便不再让妻子抛头露面的卖豆腐,而是学“武大郎”那样,每日做好豆腐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但不久后,市面上又流传出了新的段子,说杨乃武与小白菜有一腿,甚至传的有模有样的,叫作“羊(杨乃武)吃白菜(小白菜)”。
毕竟每天葛品连要挑着担子出去卖豆腐,妻子毕秀姑在家中。
而杨乃武也没什么正式工作,每天就是在家读书写字,或者替人写写状子、打打官司。
刚开始对于“羊吃白菜”的传言,杨乃武根本么有放在心上,他自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行事光明磊落,流言肯定会不攻自破。
但向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是这种有绯闻的新闻,最是让吃瓜群众传的飞快。
很快,这一消息传到了杨乃武的姐姐耳中,姐姐第一时间找到杨乃武要重视起来,不能再租房子给葛品连了,小心受到牵连。
后来,葛品连和小白菜便搬离了杨家,杨乃武也恢复了正常生活。
本以为这件事可以告一段落,可没想到同年的冬天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一年初冬,杨乃武正好接到了一个外地的讼案,需要离开余杭县几天。结果就在他离开余杭的日子里,却遭遇了人生大祸。
有一天,葛品连像往常一样去上工,刚一出门就感觉身体不舒服。
当时他没有在意,直到晚上回到家后开始高烧,没多久又开始咳嗽了。
毕秀姑见状,心急如焚,急忙去找大夫给葛品连看病。谁知葛品连吃了几副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了。
于是毕秀姑又找了一位大夫,第二位大夫在听闻小白菜的描述后,声称第一个大夫判错病情,这是火疾,不能大补,需要泻火。
结果大夫又开了一大堆中药,让其尽数熬煎,然后吞服下去。
谁知,这次汤药喂下去后,葛品连病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没多久就永远的逼上了眼睛。
葛品连的母亲见状,觉得葛品连死得实在蹊跷,于是叫来毕秀姑盘问。
毕秀姑年纪轻轻便成了寡妇,心中悲痛欲绝,泪如雨下,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早先坊间已有传闻,杨乃武与小白菜有染,由不得葛母会怀疑起来。
于是,葛母请来地保王林帮忙,写了一封呈词,将此事报到了衙门。
县令刘锡彤接到呈词后,看到状告的是杨乃武,心中暗自窃喜。他早就对杨乃武心存嫌隙,如今这起命案正好给了他一个机会。
他立刻带着新任仵作沈祥前往葛品连家中验尸。
按照惯例,仵作验尸时会用银针刺入尸体的喉咙,若银针变黑,且用皂角水擦拭后仍呈青黑色,则可判定为中毒而亡。
反之,若银针仍为银色,则可排除中毒的可能。
然而,新任仵作沈祥却省略了最后一步。
他将银针刺入葛品连的喉咙后,针尖上果然沾上了黑色。他没有用皂角水擦拭,便直接认定葛品连是中毒而死。
刘锡彤本就对杨乃武心怀不满,此刻更是不会反驳。于是草草就下了定论:葛品连乃是中毒身亡。
顿时流言四起,人们认为在这个家里会下毒的只有毕秀姑一人,因此刘锡彤将毕秀姑押回衙门。
到了衙门,面对各种严刑拷打,小白菜都没有屈服,毕竟这件事本就不是她做的。
再说了,还要让她承认杨乃武也是凶手,任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做的出来,于是小白菜在狱中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折磨。
最后,在刘锡彤等人的逼供之下,小白菜不得不承认了自己和杨乃武有奸情。
十月初五杨乃武给了自己一包砒霜,自己在十月初九找准了机会,趁着喂药的机会给葛品连喝了下去,就这么害死了葛品连。
刘锡彤一听十分满意,立刻找了当地药店老板钱坦,要他承认出售给了杨乃武砒霜并签下了字据。
这样一来,“证据链”就全了,只等杨乃武回来就立刻将其“捉拿归案”。
杨乃武出差回来后,刚一进门就被衙门请了去了。
刘锡彤看见杨乃武后,更是不给他解释的机会,直接就给他判了刑。杨乃武稍有反抗,便是一顿毒打。
即便当时杨乃武是举人出身,一般是不能动刑的。
但刘锡彤为了泄愤,早就向浙江巡抚衙门请示了文书,就等着杨乃武受罪。
后来,杨乃武在刘锡彤的接二连三的严刑拷打之下,也只好承认了罪行。刘锡彤更是直接判了小白菜凌迟处死,杨乃武秋后处斩。
杨乃武入狱后,她的姐姐知道肯定是冤枉的。
别说杨乃武一直都是堂堂正正,且还是举人出身,家庭条件殷实,想找漂亮的媳妇多得是,怎么会为了一个做豆腐的小白菜杀人呢?
于是,杨乃武姐姐杨淑英找人写了状子,开始向杭州知府、浙江巡抚等上层进行伸冤。
幸运的是,杨乃武这件事,很快吸引了一个“大人物”的目光,表示愿意出钱,助其入京告御状。
那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之所以愿资助杨乃武的姐姐入京告御状,是因为刘锡同是湘军人,是他的死对头。
胡雪岩深知,湘军的崛起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布局,更在官场中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湘军的将领们凭借战功步步高升,成为朝堂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而胡雪岩的仕途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湘军的权势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他的面前。
当胡雪岩得知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后,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他决定资助杨乃武入京告御状,这不仅是为了伸张正义,更是为了借此机会打压湘军的势力。
胡雪岩知道慈禧太后对湘军的崛起也有所忌惮,如果能够利用这桩冤案,或许可以引起太后的注意,从而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于是胡雪岩开始了周密的计划,同时暗中买通了一位外国记者。
正因如此,才有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真实的照片。
当时记者拍下照片后,很快就发表在了《申报》上,迅速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随着案件的曝光,慈禧太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她决定亲自过问此案,派钦差大臣前往余杭调查。在钦差大臣的调查下,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葛品连的死并非中毒,而是一场冤案。
后来开棺验尸后,早已腐朽成一具白骨的葛品连尸身上没有半分中毒的迹象,反而是有些许微黄。
那正是暴病身亡的样子。
最后,罪魁祸首刘锡彤发配边疆,沈祥判刑两年,杭州知府、宁波知府、浙江巡抚等一百多官员统统革职。
出狱后,杨乃武继续以养蚕为业,安然度过后半生,1914年因病去世,享年74岁。
小白菜则出家为尼,法名慧定。大概是看透了世间事,从此青灯古佛为伴,她于1930年去世,享年90岁。
读者们,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情始末”,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