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根本不用治,改善的都是误诊了?医生讲出5个真相

梦槐玩转养护 2025-02-21 04:59:1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我小时候住在巷子里,邻居里有个老头,姓张,大家都叫他张大爷。他这人一辈子没什么大病,就是肚子不太争气,十天半个月不拉屎是常事。

每次听见他在院子里骂骂咧咧,大伙就知道他又便秘了。

有人劝他去医院看看,他摆摆手:“我这肠子,随它去,治好了说不定更麻烦。”

你别说,他活到了九十多,最后倒是走得挺安详。

有人说便秘是“万病之源”,有人说它根本不是病。

还有人喝了几天蜂蜜水就高兴地宣布自己治好了便秘,其实那可能只是喝多了水,顺带解决了点问题。

到底便秘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不用管它,拖着拖着就好了?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人“蹲坑沉思”的问题。

真相一:便秘不是病,折磨你的才是病

很多人一听“便秘”两个字,就觉得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的病,开始疯狂买益生菌、通便茶、泻药,甚至有人每天喝几升水,指望着把屎“泡出来”。

便秘本身不是病,而是一种症状。

医生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便秘,通常是看三个标准:排便次数少(每周少于3次)、排便费劲(蹲半小时出不来)、大便又硬又干。

如果这三样你都占了,那多半是真的便秘了。

但如果你两三天才上一次厕所,拉出来也不费劲,那根本不用担心。

这就像有些人一天吃五顿饭还瘦得像猴子,有些人一天两顿饭肚子还是圆的,每个人的肠道节奏都不一样,不用强求自己一天一次。

但如果便秘让你痛苦,比如拉不出来憋得满肚子气、总是腹胀、甚至影响了食欲和睡眠,那就要当回事了。

折磨你的不是便秘,而是导致便秘的原因,可能是饮食问题、肠道功能紊乱,甚至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真相二:排便习惯是“个人特色”,别用别人的标准逼自己

很多人觉得“一天一次”才是健康的排便习惯,甚至有人觉得早上起来不拉一泡,整天都不得劲。

正常的排便习惯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一天两三次,每次都酣畅淋漓;有些人三四天才一次,但每次拉得轻松。这都属于正常范围。

关键不是频率,而是你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没有腹胀、肚子不疼、不觉得难受,那你的排便节奏就是正常的,哪怕三天才来一次,也不需要担心。

有些老人小时候过苦日子,吃得粗粮多,养成了一天一次甚至两次的习惯。

现在生活好了,吃的精细,肠道蠕动慢了,他们就慌了,以为自己便秘了。

这只是身体适应了新的饮食结构,不是病。

真相三:长期依赖泻药,肠道真的会“偷懒”

有些人一便秘就吃泻药,甚至长期依赖。

泻药不是不能吃,但不能乱吃,尤其是那些刺激性强的,比如番泻叶、芦荟胶囊、酚酞片,吃多了可能会让肠道“变懒”,以后不靠药就拉不出来了。

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的人,肠道神经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肠道蠕动功能下降。

这就像一个懒人,天天有人帮他干活,他自己就越来越懒,最后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如果便秘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期使用一些温和的通便药,比如乳果糖、聚乙二醇,这些药主要是通过增加水分来软化大便,而不是刺激肠道蠕动,相对安全。

但最好的办法,还是调整生活习惯,让肠道自己动起来。

真相四:光吃粗粮没用,水不够等于白费劲

便秘的人都知道要多吃膳食纤维,比如粗粮、蔬菜、水果。可是有些人拼命吃红薯、燕麦、芹菜,结果便秘更严重了。

这是怎么回事?

膳食纤维需要足够的水分配合,否则它就会在肠道里变成一团干巴巴的“柴火”,让大便更硬更难拉。

就像你往米饭里加米不加水,最后只会煮成一锅夹生饭。

除了增加膳食纤维,还要保证每天喝足够的水。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喝1500-2000毫升的水,特别是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如果你吃了很多高纤维食物但水喝得少,那可能会适得其反。

真相五:有些便秘,其实是病在别的地方

有些便秘,怎么吃怎么调都不见好,甚至还伴随着体重下降、贫血、腹痛,这时候就要警惕了。

某些疾病也会引起便秘,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帕金森病,甚至是肠道肿瘤。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身体代谢变慢,肠道蠕动也跟着变慢,导致排便困难。

糖尿病患者,长期的神经损伤可能会影响肠道神经,导致顽固性便秘。

帕金森病的患者,肠道功能紊乱也是常见问题。

而肠道肿瘤,尤其是结肠癌,早期可能就表现为顽固性便秘,甚至大便带血。

如果你的便秘突然加重,或者伴随着食欲下降、消瘦、大便变细、排便习惯改变,那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别把大病当小病拖。

说到底,便秘这事儿,有的人是天生的肠道节奏慢,没什么大碍;有的人是吃的不对,拉不出来;有的人是身体出了问题,得赶紧查查。

别盲目吃药,也别被各种通便偏方忽悠了。

最重要的是,听身体的声音,别用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拉屎这事儿,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

中国便秘诊治指南(2022)

《中华消化杂志》相关研究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据

0 阅读:0
梦槐玩转养护

梦槐玩转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