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张大爷最近有点烦,烦得不得了。
他今年五十五,老伴儿笑他“人老心不老”,一天到晚总琢磨着“行事”。
早上起来精神抖擞,午饭后坐沙发上眯一会儿,刚醒就觉得浑身燥热,晚上更不得了,老伴儿才刚洗完澡,他就像饿狼扑食一样盯着她看。
老伴儿嫌他烦,把他赶去客厅睡,他却躺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心里像被猫抓一样难受。

张大爷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吃了啥“补药”吃过头了?要不就是电视剧里演的“肾透支”?
他不好意思问家里人,就跑到医院,偷偷摸摸跟医生说:“医生,我最近老是想‘行事’,这正常吗?”
医生盯着他看了两秒,问:“你最近血糖怎么样?”
张大爷一愣:“血糖?这跟血糖有关系?”

医生点点头,随手翻了翻他的体检报告,果不其然,空腹血糖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妥妥的糖尿病。
如此,医生又问了他几个问题,张大爷才发现,自己最近是“想得多”,口渴得要命,晚上老是起夜,上厕所的次数比以前多了一倍,体重还悄悄掉了好几斤。
这不是“人老心不老”,这是血糖太高,身体在报警!

糖尿病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血糖高,容易口渴、尿多,严重了可能脚烂、眼睛看不清。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还会影响性激素,甚至让人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总想“行事”。
血糖高会破坏神经系统,尤其是自主神经,而这玩意儿就像是人体的“自动驾驶系统”,掌控着心跳、血压、出汗,也包括性功能。
当自主神经被高血糖折腾得一团糟时,性激素分泌就容易出问题。有些人会变得性欲低下,提不起兴趣;而有些人,尤其是糖尿病早期或者血糖波动大的人,可能会出现性冲动异常增多的情况。
这不是“肾透支”,而是激素紊乱在搞鬼!

医生告诉张大爷,这种情况不算罕见,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大家都以为是自己“精力旺盛”,反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
这只是糖尿病的一种表现,真正可怕的是它对全身的影响。
1.血管越来越脆,命悬一线
糖尿病最爱折腾的就是血管,它会让血管壁变硬、变脆,像是老化的水管,随时可能堵住或破裂。
心脏的血管堵了,就是心梗;脑子的血管堵了,就是中风;腿部血管堵了,就是糖尿病足,最后可能只能截肢。你以为自己只是“想得多”,其实你的血管已经在悄悄变坏。

2.双眼模糊,世界变灰
糖尿病人最怕的一个问题,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让眼底的微血管变得脆弱,甚至破裂出血,一开始可能只是视力模糊,后来就可能完全看不见。
你以为只是不小心看东西模糊,可能是糖尿病已经盯上了你的眼睛。
3.肾脏罢工,尿蛋白悄悄出现
肾脏是个默默工作的老黄牛,平时再累也不吭声,但高血糖会让它的负担加重,一旦肾脏受损,尿蛋白就会悄悄出现,等到肾功能明显下降,人就可能面临尿毒症。你以为只是最近尿多,可能是肾已经不堪重负。

医生给张大爷开了药,让他回去好好控制血糖,并且叮嘱他,如果不想以后彻底“没得想”,就得现在管住嘴、迈开腿,把血糖稳住。
张大爷回家后,开始琢磨怎么吃才对。他以前觉得,多吃点肉补充体力,少吃主食能控制血糖,但医生告诉他,这样做反而可能让血糖更不稳定。

1.米饭不是不能吃,但要控制量
很多糖尿病人一听说碳水化合物会升血糖,就拼命少吃甚至不吃米饭,但长期低碳水饮食可能让身体代谢紊乱,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
正确的做法是:少吃点米饭,但配点粗粮,比如燕麦、红薯、糙米,这样血糖上升会更平稳。
2.肉可以吃,但要挑对肉
张大爷以前最爱吃肥肉、红烧肉,医生告诉他,肥肉、动物内脏这些高脂肪食物会让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风险。
可以吃肉,但要吃瘦肉、鱼肉、鸡胸肉,这样既能补充蛋白质,又不至于让血糖、血脂一起飙升。

3.水果不能乱吃,血糖高手要避开
水果里有天然糖分,有些糖友以为水果是健康食品,就放肆吃,结果血糖飙升。医生提醒:葡萄、榴莲、荔枝、香蕉这些高糖水果要少碰,苹果、梨、草莓这些升糖慢的水果可以适量吃。
4.运动不能太猛,稳稳当当才是王道
张大爷一开始听医生说要运动,回家就开始跑步,结果跑了几天,膝盖开始疼,血糖也忽高忽低。医生告诉他,糖尿病人的运动不宜过猛,快走、骑车、游泳这些温和的运动更合适,每次30-40分钟,既能控制血糖,又不会伤害膝盖。

三个月后,张大爷的血糖降下来了,晚上不再频繁起夜,体重也慢慢稳定了,最关键的是,他不再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反而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他感叹道:“医生,这血糖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之前我还以为自己‘行事’能力增强了,结果是糖尿病在捣乱。”
医生笑着说:“你现在才明白,还不算晚。血糖稳住了,该行事的时候行事,不该行事的时候,踏踏实实睡觉,这才是正常的生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王建华等.《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