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孔天骄)《自然》杂志2月5日发表了一项来自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科研团队的论文,9名高风险肾细胞癌患者在接受切除手术之后,接受了个体化癌症疫苗(PCV)的治疗,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癌症疫苗(PCV)能够有效作为高风险肾细胞癌(RCC)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在40.2个月的随访中均无人复发,也未观察到剂量相关毒性。
“近些年因为免疫治疗的突破性进展,癌症治疗疫苗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此次研究团队发表的论文,可以说癌症疫苗具有肾细胞癌辅助治疗的潜力,是癌症疫苗研究的一个新进展。但这项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研究,是否能应用到临床,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试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东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14d692bf99ea2c4d725ea2c8426bd7.png)
根据研究显示,个体化癌症疫苗在所有患者中均激发了强力的免疫反应,显著提高了疫苗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而且这些新T细胞群体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长达3年。在体外实验中,这些T细胞能够识别从患者体内获取的肿瘤细胞并产生抗癌活性。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在癌症疫苗领域也获得多项进展。个体化癌症疫苗在多个后期临床试验中接受评估,治疗的癌症类型包括高危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皮肤鳞状细胞癌。
王东林解释,随着科技的进步,癌症疫苗研究进展较快,癌症疫苗研究由过去简单地把肿瘤细胞或其组分导入人体,进展到现在制备蛋白多肽、基因疫苗(DNA或RNA),从针对同一癌种患者的疫苗,到具体到每位患者身上的个体化疫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