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养 生实践中,足部交汇六条经络,今天,木子来简单讲讲4个对女性很关键的穴位,帮身体找回原本的平衡。
脚底的然谷穴,跟肾经相通,这个点位,有助于疏导体内的水湿,肾经掌管着身体水液的走动,揉按此处,便可协助身体,自然地排出水分。早上起来,觉得脚胀,按这里能帮着利水。
照海穴位于脚踝之下,此穴位把肾经与阴跷脉相连接,能够孕育出津液,减轻燥气。倘若在夜间睡眠不稳定,常常感觉口干的时候,按压这个穴位,效果是相当不错的。慢慢地进行揉动,持续好几天,就能够感受到喉咙变得润了,睡眠也会更加安稳一些。
太溪穴位于脚踝内侧后方,此穴位乃是肾经的原穴。平时常常按一按这个点位,有助于养护肾脏,稳固其根本。操作之时,手法应该稍显温和些,而且每天都应当坚持按压数分钟。如此一来,不仅可使人精力更为旺盛,反而能让手脚更为温暖。
水泉穴在太溪下面,于理月经之效而言比较有帮助。在经期有不适之时,按揉此穴位,可舒缓腰膝酸软状况。操作之际,手劲儿要放轻,用能接受的力道慢慢来,让气血走顺。
养护要点
用梳子背刮
刮拭手法有讲究,梳齿朝上,用梳背贴着皮肤:
从太溪向水泉轻推3次;
转向照海画半圆,力度稍重;
再滑到然谷穴时,手腕带点颤动,模仿麻雀啄食的节奏(三轻一重)
全程保持呼吸均匀,刮完一侧换另一只脚。关键不是刮出红印,而是让皮肤微微发热即可。
注意事项
特殊生理阶段,需调整操作强度,
而且皮肤破损时,应暂停养护;
餐后建议静息半小时,接下来再进行操作;
另外泡脚水温以体感舒适为准,这么一来,养护之效更棒。
日常养护方式
选双鞋底比较软乎的单鞋,有个古籍写到要求,建议前翘1寸、后跟5分,行走时足趾能自然抓地的鞋子为佳,能够让步子迈得更加自然、顺畅;
工作的间隙,其实可以用温温的热水杯来温暖一下足部;
睡前稍微进行一下足趾的抓握放松练习。
四象护跟法
取法传统翘头履设计,晨起站立时:
足跟如龟着地(三秒稳立);
足弓似虎蓄势(趾尖微抓);
踝转仿鹤提膝(左右各七旋);
趾舒张若龙舒爪(缓慢伸展);
此四式取意四象生灵,可在换衣时完成。
时节养护提示
春季注重足部的保暖以及防潮;
夏季而且其实可以试着在晨间的时候赤着脚行走,不过需要避开那些湿滑的地面;
秋季增加对足部的保 湿护理;
冬季加强足跟部位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