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分钟,调养下肢位置,全身气血更通畅

经络技巧 2025-04-21 22:19:39

现代人常对着手机,揉太阳穴、捏着肩颈,贴膏药,却不知道健康根基藏在膝盖以下。今天要说的「上病下治」养 生法是用下半身调养上半身问题的传统方法。

一、头部问题的下肢调养法

《黄帝内经》提到「病在上取之下」,这个方法至今仍然实用当感觉头胀眼酸时,可以试试这三个下肢位置。

足底涌泉区(足底前掌的凹陷处),此属肾经的起点,而且通过经络的传导,能够把上头的火给引下来归位,从而舒缓头部不适。

这个关键之处,用大拇指轻轻地旋揉,3分钟左右,这样头部不适之感,便可以得到舒缓。传统养 生方面认为,此处乃精气之萌发之地,特别适合那些长时间坐着而且活动较少的人。

小腿光明点(外踝尖朝上5寸),其可通经络循行胆经之穴直连头部清窍。

沿小腿外侧,向上推按,找到酸胀明显的位置。每天早上,用指关节推刮30次,这样的话,对眼睛疲劳有帮助。这个点位在胆经路线上,并且和头部气血流通关系密切。

踝部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间凹陷),肾经原穴可滋脑髓舒缓头部虚症。

用手掌包住脚踝,关键揉按凹陷处。传统养 生认为这乃肾经关键之位置,对于耳鸣、记性欠佳的状况或许能够有所改变。

二、脏腑问题的下肢调养点

《针灸大成》记载「上盛下虚,当引而下之」,现在常见的胸闷、胃胀等问题,常常需要从下肢找调养位置

足三里区域(膝盖外下方四横指),胃经合穴可调节中焦气机升降。

用拇指顺着竖着的方向,用力按下去的时候,就会有酸胀的感觉。要注意手指得跟皮肤形成垂直的样子。每次按压要持续5秒钟,接下来再松开,这样重复10次,效果就会很明显。

三阴交枢纽(内踝尖上四横指),三条阴经在此会合,能调和肝、脾、肾三脏机能。

三条阴经交汇的位置,用拇指侧面沿胫骨后缘向上推揉,对肚子胀、经期不舒服的情况有帮助。

血海区域(膝盖内上方肌肉隆起处),脾经要穴通过统血功能调节全身气血。

手握住膝盖,在虎口朝上的髌骨处,拇指所正对的地方便是。首先把手心搓热,接下来快速地进行摩擦,每天需要做3组,每组大概20秒,与此同时还要留意让力度保持均匀。

三、筋骨问题的远端调养法

现在常见的肩颈僵硬、手肘酸痛,可以试试远端调养:

阳陵泉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筋会穴通过经筋系统调节全身筋肉。

这个调筋的重要位置,在膝盖外侧,用掌根顺时针旋转按压,对舒缓上肢僵硬是其效之处。注意力度需达至内里。

承山穴区(小腿后侧肌肉隆起处),膀胱经穴位通过经别联系腰背肌群。

踮脚时在小腿后方突出的肌底下有凹陷处,用空拳捶打这个区域,能够舒缓腰背的紧张之感。建议配合着深呼吸一同进行。

昆仑穴(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膀胱经经穴借助颈部经络的反射作用来舒缓僵直。

用拇、食指轻捏这个凹陷处,对于脖子僵硬能够起到帮助作用。在操作的时候,要让脚踝处于放松的状态,力度以达到轻微的酸胀就可以了。

(特别提示)足跟中点,常被忽视的这个位置,站着的时候一只脚站网球去滚压,能够有助于调整全身的平衡,足跟属于肾经的循行区域,通过震动来激发先天的元气,这可是精气归元的重要通道。

现在养 生讲究多关注下半身,每天花10分钟调养这些下肢位置,相当于给全身通了通气血。可以选3-5个位置轮流做。健康之道往往藏在身体下部,当我们学会向下调养,很多身体问题自然就能舒缓。

0 阅读:5
经络技巧

经络技巧

穴位、经络、技术、手法、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