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2年1月,中政会临时会议通过决议,再度设立军委会,推选蒋介石(蒋派领袖)、冯玉祥(原西北军首领)、阎锡山(晋军首领)、张学良(东北军首领)、李宗仁(新桂系首领)、陈铭枢(陈铭枢派粤军首领)、李烈钧(国民党元老、二次革命首义都督)、陈济棠(陈济棠派粤军首领)为委员,参谋总长、训练总监、军事参议院院长、行政院长、军政部长与海军部长为当然委员。军委会的职权是:关于国防、绥靖的统率事宜;有关军事章制、军事教育方针的最高决定;关于军费支配、军用品重要补充的最高审核;有关军事建设、军队编制的最高决定;中将以及独立任务少将以上任免之审核。委员长“统辖全会事务,监督与指挥各职务之进行,签发命令与一切公文及任命状,披阅往来文书、考核与赏罚及任免本会职员”。
军委会下辖参谋本部、训练总监、军事参议院。1932年5月,为全权处理“剿匪”事宜,军委会特任委员长蒋介石兼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1933年4月,为处理“剿匪”区域军政,启用南昌行营关防。
蒋介石借由“剿匪”,以军委会名义,或以委员长名义在江西、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四川、广东、云南、浙江、贵州、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察哈尔等地,先后成立军事机关,直接处理“剿匪”区的党政军事务,从而控制了全国多数省份的地方权力资源。
重建的军委会不直接隶属于中执会,而是国府负责军事的最高机关,经由中政会对中执会负责。但实际情况是,国府、中政会都不能指挥它,军委会委员长成为军权核心,是最高的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