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其他学科,语文教材是开放的系统,既有文学经典和语文教材,又有学生的经验体系。靠一本语文书学语文,是十分荒谬的。
“用教材教”指以教材为手段,实现生命建构的目的,积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材只是一种手段,以此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文学经典是形成核心素养同样甚至更重要的手段。
比较文本教材,自我鲜活的经验体系是更重要的教材。语文的最高目的是积淀认识自我的智慧,即文化。文化的核心素养是爱和思想。审美是文化的手段,是兴趣之源。思维是审美和文化的必由之路。语言表达是文化和审美的载体。
作文是语言表达的核心力,教材并没有系统深刻的作文训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生命,为作文找到活水源头,作文是写自我,培养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
学生是问题的集结者,每个学生都有问题,作文要培养认识自我的智慧,就不能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自我的问题。
发现和解决自我问题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爱和思想就是解决自我问题的核心素养,标志文化智慧。
教师是作文和做人的导师,必须引导学生系统开发自我教材,唤醒经验,培养新经验,形成对自我科学的认知体系,积淀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
教师研究作文教材,指导学生探索自我,培养发现解决自我问题的创新力,包括两大工作,一是建构认识自我的作文体系,二是研究学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认识自我的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以习惯和环境为中心的黑暗生命,二是以自爱和爱为基础建构思想的光明生命。
作文体系分解成若干主题,每个主题分解为若干问题。学生问题是教师研究的日常工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深刻解剖问题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艰苦却有趣的工作。
学生不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恶习用安逸腐蚀心灵,学生总是贪图安逸逃避问题。怎么让学生精诚合作,一起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是很不容易的。
作文常表现为对自己的问题漫不经心,虽然写了问题,可分析问题并不深刻,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力量。
这就必须培养自爱的信仰,激励学生严酷解剖自我,下决心解决自我问题,培养创新力。
另一方面,同类型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不同,问题根源也有差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一样,这就是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我们发现普遍规律,优秀孩子问题很小,解决却很有力,富有重塑自我的文化智慧;问题孩子却对问题轻描淡写,既洞察不了根源,也提不出有力的解决办法。
这就形成一种结果,优秀孩子作文进步很快,效果显著;平庸孩子进步很慢,效果很差。
因此,教师的研究工作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往往为问题孩子耗去更多精力。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