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今早6:30左右,中国嫦娥六号已经成功着陆于艾肯盆地中的阿波罗着陆点,由于鹊桥二号并不是像鹊桥一号一样活动于拉格朗日点,不能时刻对准地球,因此本次没有占用鹊桥二号珍贵的通信频道,全力应用于服务嫦娥六号登月活动,没有进行直播。不过据报道,嫦娥六号的着陆点十分精准。
6月2日6时9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牛变推力主发动机开机,并且进行快速姿态调整,逐渐接近月表,在接近月表几百米的时候,嫦娥六号利用自己的视觉自主避障系统自动检测姿态等参数,利用可见光相机选择大致安全、平坦的着陆点;
在距离安全点上空大约100米的时候,激光三维扫面实施月球表面的障碍检测,随后组合体就开始缓速垂直下降,到达月面时发动机关闭,利用缓冲系统保障组合体以自由落体方式平稳着陆。目前正在进行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的功能检查,待一切功能反馈正常就会进入为期2天的月表取样及月表起飞。
本次是人类首次着陆于月球的背面,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的采样活动,通过铲取、钻取两种方式,从月表采取大约2公斤的样品。法国、意大利的科学载荷,有中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即将开机工作,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完成部署;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壤结构分析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2天的采样任务结束后,嫦娥六号的上升器从月表起飞进入轨道后,于轨道器组合,将样本转移进入轨道器,轨道器载着返回舱飞回地球,上升器等抛离在月球轨道,最终将坠落于月球表面。鉴于我们上次嫦娥五号的取样成功,本次我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可循。对于简单的落月,目前我们基本上没有任何障碍了,无论是月球的正面还是背面,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目前仍屈指可数。
而国际航天中的另一件大事是,NASA承包给波音开发的载人火箭及飞船,原定于昨晚8点左右进行首次载人飞行,航天员已经进入舱内等待发射,然而就在发射前的接近4分钟,NASA紧急通知再次取消发射,航天员又被从载人舱中拽了出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两次了,但是NASA和波音却完全没有吸收教训,反而是一次次的上演“重返整装厂房”的戏码。
而此前,波音starliner飞船已经推迟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是相似的剧本。波音在火箭的前期检查和火箭整体的整理整备方面,陷入被动。原本波音的火箭和发动机、飞船的生产因为供应链的问题而不断延后,但是又迫于美国重返月球计划和NASA时间任务表的压力,不得不进行发射尝试,但是总是在发射前监测到部分不足,上次取消发射是因为推进系统的氦气罐一直漏气,波音的说法是即便是漏气也不影响发射,关键是NASA不敢冒险啊。
中国和美国航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路径,各有优势,但是目前来看,美国的航天想要恢复当年的盛景,怕是非常难。我们由于在早年的时候,想要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想要以此来推动我们国家层面和商业层面对航天的投入,进而大力发展航天科技,可是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却将我们排斥在合作范围之外。因此我们不得不自力更生,如今建设了自己的空间站。
中美航天的不同发展路径确实体现了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劣势,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在航天领域的进展和成就。我们 航天的发展主要由国家主导,具有集中资源和明确目标的优势。通过实施如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等重大项目,中国航天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成功发射多个月球探测器、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等。这种发展路径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集中资源,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重大项目的实施。
同时,中国也在逐步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活动。这种“以国家带动商业航天”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航天产业生态,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然而,商业航天的发展仍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以确保其与国家航天战略相协调。最终,使得我们成为一个航天大国,可以进行多样的发射任务。
而美国航天的发展则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美国近些年的发展,主要是依靠高科技和金融,高科技领域通过专利和实物挣钱,而金融则是比较虚幻,利于进行炒作。这两种方式来钱都快,前者因为没有竞争,想要高端的商品就只能从美国买,后者嘛,美国想资本们可不傻,他们主要就是为了挣钱,甚至为了挣钱不顾美国的利益。
在阿波罗登月时期,NASA拥有充足的经费,那时候美国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投入了数百亿、几十万航天技术人员,搭建起来了航天生产制造发射遥测遥控等航天发射所需要的各种设施。然而,在阿波罗计划后,美国国内的问题日益严峻,航天投资小了很多,加上产业外流,导致美国航天整体供应链出了问题,想要从头建设起来的话,花费的资金还不如和商业航天公司合作。
NASA作为主要的航天机构,通过分包模式与私营企业合作,共同推动航天项目的实施。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私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灵活性,同时减轻NASA的资金压力。商业航天公司可以通过一些概念股票之类的东西进行炒作获得投资等,这样可以灵活运用民间充足的的资金。波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NASA的承包商。承担研发和制造美国载人火箭的重大任务。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航天公司利益为导向,它们虽然会履行和NASA的合同,但是也需要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
首先,供应链的问题使得一些关键部件总是出现问题,导致项目的进度受到影响。例如,波音公司在研发载人飞船时遇到的供应链问题,导致项目的进度不断延迟。
其次,私营企业可能更注重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这可能导致在研发上的投入不足。这种情况在波音等公司的项目中有所体现,它们在某些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可能缺乏足够的投入,从而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此外,美国国会对NASA的经费分配也存在问题。由于经费紧张,NASA在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上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事就是这么个事,NASA错就错在相信了波音,对于此事,SpaceX没有少吐槽波音,然而在NASA的时间进度表和波音的合同方面,NASA也难以中途换开发商。
SpaceX通过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成功的发射记录,展示了其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相比之下,波音的“星际航线”飞船在试飞过程中多次遭遇技术问题,如火箭问题和推进系统氦气泄漏等,这些问题导致了试飞计划的多次推迟。波音的质量问题是SpaceX吐槽重要一点。关于SpaceX和波音,两者存在竞争关系,波音还想馊主意阻挠过SpaceX火箭的发射。
NASA选择了波音和SpaceX共同研发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的“太空的士”。两家公司分别获得了价值42亿美元和26亿美元的合同,负责通过飞行认证后承担2~6次飞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运输任务。但波音则因为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而面临挑战。自2020年以来,SpaceX的“龙”飞船已成为NASA将宇航员从美国本土送入国际空间站的唯一运载工具。
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通过转发梗图的方式,嘲讽波音飞机的质量问题。梗图中提到的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波音737 Max 9型客机应急舱门掉落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波音飞机安全性的担忧。近些年出问题的飞机,基本都是波音。SpaceX凭借其成功的发射记录和强大的技术实力,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中国航天正在良性发展之中,正积极研发可重复利用火箭技术,以降低发射成本,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产能,进一步降低航天项目的成本。这种规模效应使得中国航天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与美国相比发射成本的差距越来越小,而美国则由于制造业外流等因素,曾经引以为傲的供应链已经不复存在,商业航天虽然还有不小的优势,但是NASA主导的航天项目却比较挣扎。
现如今,航天的竞争越发激烈,中美都想要在2030年前载人登陆月球,我们是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划在一步步稳步前进,目前需要探索的技术基本都已经探索了,主要是需要发展我们自己的重型火箭,可以利用一次到两次发射,将一个重几十吨的飞船送入轨道。而美国,虽然这几年叫的响亮,但是已经多次推迟发射,想要2030年前登月也面临着诸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