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填报高考志愿也能把家长和考生焦虑得,要花钱求助他人指点。
高考,是人生路上一个重大转折点,随着人们把高考看得越来越至关重要,填报高考志愿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高校扩招给高考和家长带来更多希望和选择外,同时也给填报志愿带来更多麻烦事。
不少省市的高考志愿,在填报时要求数量越来越多。一位山东考生家长表示,一张志愿表上需要填报96个志愿。
其复杂体系的作用有两点:一是防止更多考生“滑档”,二是高校招生竞争也非常激烈。
按理来说,不管如何填报志愿,反正上大学的机会上升了很多。那么,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就是如何被录取到理想高校理想专业了。
何谓理想高校理想专业?其实是考生和家长心中更明白。可是,他们架不住一些人打着“不浪费一分”幌子,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所谓专业人士,各种兴风作浪地造势。
再加上各种指导填报高考志愿广告的轰炸,考生和家长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心甘情愿掏钱为此买单。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早在10年前,有关于填报志愿的企业只不过以个位数的年度注册。可在近10年以来,相关企业迅速猛增。
这些企业是如何做到指导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大多数都是以一种AI智能填报的APP形式,只要输入省份、学科和分数,APP就会秒速生成模拟志愿表。
如果考生和家长只是为了省去翻书对比的时间,也不用各处查资料核实、求证的话,倒是可能花个300-600元节省时间成本。
但这样生成的志愿表,也只是通过大数据分类归纳出来的,供参考还可以,要是完全依赖它,肯定行不通。
因为“AI智能填报”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精准,毕竟收集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以及人工误差等,都集中体现在APP的数据库里。
也有人反映,APP推荐志愿往往过于保守,为了不承担失误带来的风险,系统总会推荐一些远低于分数水平的院校和专业。
正因为存在这些不足,让网红张雪峰看到了流量变现的商机,抓住了有利时机,录制了不少指导志愿的付费视频。
包含学业测评、专业定位测评、志愿填报等,他的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团队服务。
其中有一个产品原价16888元,现价15999元的志愿填报课程,内容包含高一选科指导,高考填报志愿。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资源、家庭情况、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在城市、学校、专业三个重要因素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关于张雪峰的引起轰动效应的“新闻学科”相关言论,就是这一套课程的延伸。
记得其中有一个经典片段,大致内容如下:“要是我的孩子报新闻学,我直接把他打晕再另选专业”,在网络引发强烈反响。
粉丝蜂拥而来,不少家长把他捧上了天,认为他是当下教育现状的代言人,不仅深入人心,而且特别接地气。
一夜爆红的张雪峰,瞬间就成为考生、家长的争抢的“香饽饽”。报价从8999到16888不等。也许这就是人们心心念念的一夜暴富,就这样实现了吧?
他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之前做了很多铺垫,先是骂“天坑专业”,后来把热门专业吹得天花乱坠。
被众人骂得最多的“四大天坑专业”之一的环境工程专业,说什么一般的人碰都不要去碰。
而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天坑专业”翻红的例子,他还是早些年在职校学的环境工程专业,“3+2”升本后,学校推荐他进了广州一家企业做污水处理。
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他就出来单干了,如今他的身价,让不少大学本科热门专业的人才,奋斗一辈子都估计达不到的终点。
我们来到了网络时代,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不要说瞬息万变,但也不可能亘古不变。
什么专业是冷门,什么专业是热门,是由变化的市场决定的。再说,上大学如果只是奔着好就业的目的,就有点脱离了教育的本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个人能力过人,在这个工种多样化又兼容度很高的市场上,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应该难度不大。
而有些人借着网络胡乱指挥考生追随热门专业、远离天坑专业;选择经济发达城市,避开经济落后城市;争抢市场上工资高的专业,而冷落收入低的专业,势必会给高等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或负面作用。
任何专业的存在,都有其相应的意义和价值。再说,考生选择专业,首先要建立在分数、兴趣爱好上。而不是听从一些人带节奏,一窝蜂似的盲目从众。
打个简单的比方,营养学家说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我们难道就只争抢着买鸡蛋吃鸡蛋吗?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很多,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的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能偏食不能挑食。
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该清醒、理性了,任何事情都有经过深思熟虑,有自己的思想和态度。
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什么,将来要朝什么方向发展,我们更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形成决策思维,把决定权放手交给孩子。
就拿学奥数这事来说,前天在校门口接孩子,几个妈妈已经给孩子报了奥数课,一位妈妈听后很是着急,生怕自己的速度慢了一点,孩子学习就会吃亏。
事实上,她的儿子平时学习状态并不好,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考试分数也很低,经常被老师留堂开小灶。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出发点是好的,但必须建立在孩子学习能力、习惯之上。
如果孩子的学习习惯很好,能力很强,有余力的情况下,上奥数培养数学思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可
对于一些基础很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当下更要紧的是把摇摇欲坠的基础夯实,从培养学习能力、专注力等基础性能力入手,引导孩子更好地适应正常的学习节奏和状态。
曾经被骂得一文不值的“天坑专业”,在近几年内突然翻红,不是因为真香,而是很有可以被带节奏了。
他们给人们制造紧张、焦虑感,以达到自己流量变现、坐等割韭菜的目的。
而我们家长更应该稳住情绪,保持平常心,理性地协助孩子选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喜欢的专业,才能保证其顺利毕业,甚至继续深造,将来在这个领域里深耕,这就是所谓的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如果一味地迎合市场,很有可能大学毕业后热门专业变成冷门专业;或者不是孩子喜欢的专业,中途就放弃了。
任何带着功利目的的决策,一旦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不能及时自我调整,就会由希望变成失望,甚至绝望。
当下不少大学毕业生,不就业不上进,偏偏做起了“全职儿女、啃老族”,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孩子,怪孩子不争气。
我们身为家长,有没有反思过,孩子变成这样,是他们自己愿意的吗?他们自己的人生,有过选择权、自主权吗?
寒窗苦读十余年,什么时候要做什么,全都被家长安排得明明白白,自己的事情做不了主,即使到了填报志愿,都由不了自己,还要把决定权交给一些不相干的人。
说实在的,这一代的年轻人,其实过得最苦逼,未成年前活成父母的傀儡,等到上大学的时候,自己都还没有学会独立,就被推了出去,没有任何过渡,更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总有人在批判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一群“精致利己主义者”,试问一下,他们从小到大的生存环境,不就处处都有这样的精致利己事例吗?
不管孩子们做什么,家长不都在衡量值与不值吗?孩子要做点户外活动,家长会觉浪费时间耽搁学习。
孩子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家长会立即阻止,觉得时间花在无用的事情上得不偿失。
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中,家长都处处以实用主义为最高准则,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走弯路的体验,培养创造力的机会,慢慢地跟着家长学会圆滑算计,这是教育的初衷吗?
真心希望教育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上,以人为本,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先,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去盲目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