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之为人,男早已留心,私以为可为六妹议婚,但未曾向一人言之耳。”
1917年,南开校父严修长子严智崇于6月5日给严修写去一封信,信中“六妹”乃严修小女儿——严治安,年方十六岁,于北京贝满女中读书,当属佳人才女。
严智崇的提议说到了严修的心坎里,作为自己引以为傲的学生,周总理的才华和决心让严修大加赞赏,若能和自己的小女儿喜结连理,那肯定是再好不过了。
在当时,严修的地位和身份是非常令人垂涎的,但令人不解的是,严修向周总理表达这一想法后却被周总理婉拒了。
严修称得上是周总理的伯乐恩师,严修之女在当时知书达理算得上佳人一位,而周总理为何没有答应呢?
伯乐和千里马,相见恨晚很多人对于严修了解可能不多,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很早就意识到了中西方现代教育的巨大差距,于是便下决心对中国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早在1904年,严修就将私塾改造为新式学校,创办了南开学校。学校创办之初,就有很多学子闻讯前来求学,周总理便是其中之一。
1913年,十五岁的周恩来进入南开学校后,便开始了为期四年的中学生活。
这位勤勉好学、胸怀大志的少年,很快就吸引了校内众多老师的目光,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周恩来凭借出色的文采一鸣惊人,在“诚能动物论”的选题中,挥笔写下:
“浩浩乎大地之上,集无量数生物分子以成人。人者,万物之灵也。各具本能,感拥仁智,发挥其固有之天性,以角逐于天演界中……”
看到文章如此深刻又颇具文采,严修拍案叫绝,称周恩来是未来“宰相之才”。很快,在严修先生的着重培养之下,周总理在学业上平步青云,进步飞速。
当严修得知周恩来才华横溢却家境艰难之时,索性打破惯例推举周恩来为“免费生”,不仅免除了在校内的一切学杂费,还给其推荐了很多勤工俭学的岗位。
周总理没有辜负严修的一番好心,1915年联合敬业乐群会的同学创办了《敬业》杂志,宣传爱国思想。
《敬业》杂志自开刊以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风靡整个天津,成员也得到不断壮大,由最初20多人发展到了280余人
写信议婚,不料婉拒正是周恩来优秀的表现,让严修的长子严智崇也感到十分欣慰,一次偶然的机会,严智崇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周恩来的文笔以及眼界大加赞赏,落笔之时,还提议将六妹许配给周总理。
这句话可谓说到了严修的心坎里,女儿严智安知书达礼,妥妥的一名进步青年,若是二人情投意合,在接下来不论是学业还是前途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听起来确实是一个天赐良机,但面对这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周总理最终选择婉拒,多年之后,谈及这件事时,周总理感慨万分:
“当时的我只是一个穷学生,若是和严家结亲,届时我的前途和发展将会受到严家的支配。”
固然,严修先生说的也没错,两位进步青年若是能喜结连理,对他们未来的前途和事业固然有很大的帮助,但周总理的想法却没有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前途,他的志向全部都存在于救亡图存的政治抱负上,至于儿女情长,当时的周总理确实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
其次,严家的背景固然受到很多人的羡慕,但婚姻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必须要极为慎重,若是没有感情基础,绝对不能草率决定,即便好处再多,最终也可能让婚姻迎来危机,这种结果是周总理最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周总理没有答应严修的这一提议,但严修对此却毫不在乎,反而更加欣赏自己的这位学生,能够如此淡泊名利,还颇有自己想法的年轻人,实在是难得!
鼎力相助,真切感恩或许严修和周总理之间的情感,早就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师生情,他们不仅仅是师生,更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友。
1917年,周总理中学毕业,在见识到日本明治维新所取得的飞速进步后,周总理下定决心——前往日本留学。
可上天还是给了二人一次重逢的机缘,周总理在日本求学的时候,恰好严修也因工作所需前往美国和日本进行教育考察。
1918年,当得知老师严修已经抵达日本之后,周总理早早地买好了礼品登门拜访问候。他乡遇故知,二人畅谈许久,在日本求学的日子,周总理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说过这么多话了!
原来在日本的日子,周总理过的并不顺利,面对日本当局对中国的歧视,周总理义愤填膺,他看不惯日本当局的所作所为,便联合在日本求学的爱国人士组织起了抗议游行活动。
这让日本内部高官十分恼火,甚至还将周总理列为“危险分子”,让周总理失去了求学的机会。
但这一次,恩师再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得知周总理从日本回来,严修当即给周总理寄去了信件,邀请这个自己曾经最为出色的学生前来就读。
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周总理欣然答应了下来。
此时的中国青年,他们也在思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追求“科学、民主”的新思想以及从苏俄传来的共产主义思想。
这和周总理救亡图存的志向不谋而合,于是周总理便成为了这批革命青年的参与者和领导者,还和一些志同道合人士创办了“觉悟社”,传播新的文化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作为运动中心之一的天津,自然成为了当时社会各界关注的地方,而周恩来和他的觉悟社,便是天津学生运动的组织发起者。
恼羞成怒的北洋军警逮捕了一大批学生领袖,周总理就是其中之一!
得知这个消息的严修在家中如坐针毡,他知道这些被逮捕的青年都是主张进步的先进青年,在将来可能就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中流砥柱。
再者,这里面还有自己的得意门生——周恩来,他们一定不能出现意外!
之后,严修便动用了自己的所有人脉,在社会各界名流的合力协助之下,周总理等人很快就被天津反动当局释放。
为了帮助周总理确定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严修特地找来了张伯苓,虽然当时周总理很想留在国内继续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但是张、严二人却不这么认为。
“当下最好的道路就是出国留学,我们会出资帮助你,花卉给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让你到英国去读书!”
在严修的强烈建议下,周总理踏上了前往欧洲的道路,他不忍心看着周总理在外面挨冻受饿,每过半年都会给周总理寄去一笔生活费,这一资助就是四年。
在欧洲求学期间,周总理一边求学,一边探索救国之道,最终在法国加入了共产党,并走上了革命道路,这让当时的天津学界大为震撼。
可身为天津学界的核心人物,严修却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支持:
“人各有志,恩来愿意参加革命固然有他的道理,我无权干涉他的选择,而且我还会一直资助下去。”
严修力排众议,顶着巨大的压力,向周总理伸出援助之手。
虽然家境殷实,但严修对自己的和家人的要求极为严苛,从不贪图享乐,将所有的资产全部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当中。
正是有了严修从不间断的资助,才让周总理以及其他在法国的中国共产党人有了在异国他乡开展革命事业的底气。
结语:显然,严修没有看错这位年轻人,周总理也没有让严修失望。
归国之后,周总理和毛主席等人发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路披荆斩棘,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跨越!
时隔多年,周总理始终没有忘记严修先生的恩情,多次到南开大学嘱咐一定要认真整理严修先生的书稿笔记,将严修先生的教育思想发扬光大。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