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食狮史
坊间一直流传一个故事,说我国近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用文言创作了《施氏食狮史》,全文只有一个音shi,说了一个住在石头屋子里的诗人所经历的奇闻怪事。全文如下: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施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译文:说是石屋里住着一位姓施的诗人,特别喜欢吃狮子,发誓要吃掉十只狮子。这个姓施的常常去市场看狮子。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达市场。此时,姓施的也刚好来到市场,姓施的见到这十只狮子,凭借弓箭的力量,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他捡起这十只狮子的尸体,回到石屋。石屋潮湿,姓施的叫侍从把石屋擦干。石屋擦干了,姓施的开始试着吃这十只狮子,吃的时候,才发现这十只狮子尸体,实际上是十只石头做的狮子尸体。试着解释这件事。
赵元任像
此文一出,如石破天惊,引起哗然。
因为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一个国际主义流行的时期,许多新成立的民族国家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文字改革,企图以新文字造就新国家,甚至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也未能幸免,比如英国,就有很多人力图改造英语,使得英文能读写一致,毕竟英文的确有大量读写不一致的情况。
简化英文拼写
这种痴迷于改造语言文字潮流也在中国上演,一大批有名望的知识分子把中国的落后归于文字落后。一些饱学之士为此创造了许多“汉字拉丁化”方案,意图通过拼音化汉字,达到快速普及教育,扫除文盲的目的。当然,后来我们证明,扫盲真的跟语言和文字的书写难度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国家投入的多少而已。
但是在当时思潮的裹挟下,被后世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同样极力推动汉字的拉丁化改革。问题是,当时的一种迷思是,要把所有汉字都写成不同的拼音,每一个汉字都造一个不同的拼音,这样就能区分同音不同意的汉字了。赵元任为说明这是不可能的,于是特意创作了上面的奇文《施氏食狮史》。此文的目的,赵元任并非为反对汉字拉丁化,而是从技术角度说明,不能谋求给每个汉字都定不同的拼音,否则徒增烦恼。
赵元任后来针对自己的《施氏食狮记》说“这些当然是极端的例子……,写文字是可以的,要是说话这样说就说不清楚了……那大概是访问的时候,时间匆促了,没有弄清楚,结果刊登出来的那个说法,跟我的意见刚好相反……在多数文字用处的场合……我觉得现在就可以用国语罗马字拼音文字”。
显然,是当时的记者或世人误解和歪曲了赵元任的意思。赵元任是极力支持汉字拼音化的,只是他认为“罗马字(拉丁化)”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民国初期,在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里,一切都是崭新的,甚至连白话文都是崭新的,国语绝大多数壬还都不会,基本教育还没有普及,老百姓语言不通,几十公里之外就鸡同鸭讲,从政府到知识分子都亟待能统一全国语言,并为此出谋划策,甚至有知识分子声称要废弃汉字,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以下是赵元任创作的另外两篇奇文,分别是《季姬击鸡记》、《熈戏犀》,贴出来以飨读者。读来娱乐,以体会汉字汉语的魅力。
季姬击鸡记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译文:季家美女闲来无事,养了一群鸡。养的鸡是荆棘丛里那种野鸡。野鸡饿了,叽叽喳喳乱叫,季美女就拿簸箕中的谷物喂鸡。野鸡吃饱了,跳到季美女的书柜上,季美女感觉很忌讳,急忙驱赶鸡,这些鸡也急了,又跳到几案上,季美女也急了,拿起簸箕追打鸡,结果簸箕一下击中了几案上的陶俑,陶俑摔的粉碎,野鸡叽叽喳喳又藏到了几案的下面,季美女急忙又用木屐踢鸡,鸡都死了,季美女很激动,于是写下了《季姬击鸡记》一文。
熈戏犀
西溪犀,喜嬉戏。席熙夕夕携犀徙,席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席熙嘻嘻希息戏。惜犀嘶嘶喜袭熙。
译文:西河有只犀牛,喜欢嬉闹。席熙每天傍晚都带着犀牛去徒步,席熙仔细地练习给犀牛洗澡。犀牛吸了溪水,(喷向席熙)戏弄席熙。席熙笑嘻嘻地要犀牛不要闹了。可惜犀牛嘶嘶叫着还是喜欢戏弄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