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中国的执念,40年前就已埋下,还想让中国“自废武功”?

唐驳虎主笔 2025-02-07 17:20:55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后,英国《卫报》发表评论文章,分析了特朗普对关税工具执念的来源。文章指出,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计划,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而是酝酿了近40年。

【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计划,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而是酝酿了近40年】

尽管特朗普在很多议题上出尔反尔,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在关税问题上一直非常坚持,从头到尾保持一致——关税就是其外交议程的核心,甚至说是执念也不为过。

特朗普的一位密友曾告诉《纽约时报》:“向外国产品加征更多的关税,这是他自8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的想法。”

1988年,特朗普在接受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的采访时,就曾清晰地表达出他对关税的看法:

“美国不能这样一年损失2000亿美元,然后我们给日本一切权利,让他们进入我们的市场,倾销他们的商品……这不是自由贸易。如果你想去日本尝试卖什么东西,别想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诚然,日本没有立法限制美国货,但他们实际上让这变得不可能。日本公司进入美国的市场,卖汽车、卖录像机,击败我们的公司,击败了整个国家。”

“如果我决定参选美国总统,我认为我有很大的可能会赢……因为我认为,人们已经厌倦看到美国没有占便宜了。我不能承诺一切,但我可以告诉你,若我当上总统的话,我会从过去长期以来占我们便宜的人那里赚到很多钱。相信我,现状是会改变的。”

在特朗普当上总统后,这段采访被人挖了出来,并在各大平台上获得了数千万的播放量。当年42岁的特朗普虽然谈的是日本,但他对日本的看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来他对中国的看法,两者共用一套模板。

【1988年,特朗普接受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的采访】

需要补充一句。特朗普当时的观点并非极端,80年代的美国社会充满了对日本产品占领美国市场的担忧与恐惧。1985年,《纽约时报》就曾刊登过一篇封面报道,标题为“来自日本的危险”,并附有一张整版的照片,照片中,一辆日本产的轿车正在美国的港口卸货。

后来发生了什么,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日本与美国签署了《广场协议》,协议旨在“自愿”减少日本的出口,同时开放日本市场。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日本迅速进入了经济泡沫的高峰期,并迎来了“失去的三十年”。

随着亚洲的经济活力中心从日本转移到中国,特朗普的矛头也随之转向。2011年,当时还没有宣布参选的特朗普就在一场演讲中批评中国,他说:

“不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现在如果要买什么东西,只能从中国进口,从其他地方很难买到……有人问我‘如果你是总统,你会怎么办?’很简单,我会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

【随着亚洲的经济活力中心从日本转移到中国,特朗普的矛头也随之转向】

2015年首次宣布竞选总统后,他再次为对华的关税计划定下基调。在一次竞选活动中,他告诉台下的支持者们,自己上任后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对中国进行贸易限制,加征关税。他说:“中国抢走了我们的工作,墨西哥也抢走了我们的工作。”

视角回到现在。尽管特朗普对中国、欧盟、墨西哥、加拿大等国都发出了关税威胁,但其中最真实、最坚定的威胁,还是针对中国。

去年12月,特朗普的亲信、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曾在一场会晤中安抚在场的商界人士,科顿告诉他们,特朗普的大部分关税威胁只是“一种有效的谈判策略”,而针对中国的关税则“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正如科顿所言。本月初,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随后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达成了协议,关税暂停征收30天,但对中国的关税则是保留了下来,并且已经生效。

【不同于迅速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中方的回应就是果断出手反制】

特朗普执意要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这源于他40年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想法,而对此我们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不同于迅速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中方的回应就是果断出手反制,对来自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煤炭、农业机械等产品加征10到15%不等的关税。同时,中方还对一些关键矿产的出口实施限制,其中许多矿产都被广泛用于生产高科技产品。

特朗普的最终目标,或许就是想要让中国签署类似于《广场协议》的条约,就像40年前美国对日本所做的那样,让中国“自废武功”。

但同时所有人也很清楚,这种事情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特朗普对贸易保护主义、对征收关税的执着,将与中方的利益发生激烈的碰撞——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没有人能预测将来还会发生什么。

0 阅读:37
唐驳虎主笔

唐驳虎主笔

军事国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