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早期,共产国际都是指定他们自认为马克思主义修养非常深,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学得最好的人,来担任中共的领导人,从而提升这些人的政治地位。
比如第一任领导人陈独秀,他是国内最早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并逐渐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和传播者,共产国际认为他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得肯定好。
第二任共产国际指定的领导人瞿秋白,他是第一个在中国完整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人,他的《社会学概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典范,共产国际也认为瞿秋白肯定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佼佼者。
其后共产国际指定的领导人博古、王明,都是喝过“莫斯科中山大学”洋墨水的人,曾经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他们是经过共产国际确认的合法领导人,当时的政治地位非常高。
当时的毛主席是什么情况呢?
一、毛主席的政治地位不高,他不是政治局委员,甚至政治局候补委员都被撤销过,差点开除党籍。
二、毛主席接触马克思主义也不是非常早,相比陈独秀等人,他算是革命的后来者,小字辈。
三、毛主席没喝过洋墨水,一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相比王明、博古等人,毛主席是接触不到马克思学说的最前沿。
于是,在共产国际眼里,真正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毛主席肯定是排不上号的。
还好,只靠理论好,是解决不了中国的实际问题。陈独秀、瞿秋白、王明、博古等人,马克思主义主义说得再天花乱坠,还是让中国革命陷入险境。我党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只有生存下去的组织,才有资格谈理论问题,而生存必须依靠“枪杆子”。
因为毛主席军事才华突出,党要生存下去,只能依靠毛主席的军事指挥,就这样,毛主席凭借军事才华,逐渐走入共产国际的眼中,并在共产国际的首肯下,逐渐掌握了我党的军事指挥权。
只是,共产国际甚至我党绝大部分人都没发现,甚至也没敢想,毛主席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其实学得非常好。
直到毛主席写出《论持久战》,此雄文一出,简直让党内诸多马克思主义的资深学者震惊了。
《论持久战》这部著作,处处充满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法运用自如,充满了唯物主义。它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全面地考察了抗日战争发生的背景和近一年来的战争进程;始终着眼于战争的全局,对敌我双方存在着的相互矛盾着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的发展变化作了深入的分析,从而能科学地预见未来的前途。
例如原文写道:“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这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内因外因理论的应用。
《论持久战》的发表,毛主席以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娴熟运用和对抗日战争的透彻分析,征服了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心。
任弼时在1943年11月下旬,于中央高级学习组会上说:“1931年到中央苏区后,认为毛泽东“有独特见解,有才干”,但在思想上是“存在狭隘经验论,没有马列主义理论”;1938年到莫斯科及回国后,阅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我认识到他一贯正确是由于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可见,任弼时同志最开始不仅仅只是认为毛主席马列主义学得不好,而是觉得毛主席“没有马列主义理论”,直到毛主席发表《论持久战》,才改变了任弼时的看法。
可以说,《论持久战》向全党展现了毛主席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厚素养,让全党发现,原来我党马克思主义学得最好的人,是毛主席。那个时候,共产国际已经不存在了,否则,共产国际的人是否会反思,为什么当初会忽略毛主席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学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