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年轻人越来越忙碌,带娃这事儿,基本上都交给了老人,出去公园溜一圈,带娃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就连学校门口,接送的家长不是爷爷奶奶,就是姥姥姥爷。
同事晶晶家就是这样,怀孕生子那几年,正值晶晶夫妻俩事业上升期。于是,生下孩子后,家里老人就担起了带娃这件事。
不巧的是,晶晶的公公婆婆没退休,不能长时间过来,晶晶娘家哥嫂孩子也才2岁,需要有人帮忙照顾,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事也确实不好办。
最后,还是晶晶爸爸主动提出:孙子2岁了,我能顶上,女儿这边孩子小,还是得更细心的晶晶妈妈,既能照顾女儿还能照顾外孙。
于是,晶晶妈妈收拾收拾就过来了,这娃一带就是3年,眼看着孩子上学了,轻松了,晶晶婆婆也退休了,就主动提出要来帮忙,顺便催一催二胎。
本来也没什么,坏就坏在,晶晶婆婆的态度有点别扭,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她时不时就跟孩子说“奶奶更亲”“奶奶才是自己人”“要多孝顺奶奶”之类的话,晶晶委婉地说了几次,她也不听。
这下孩子糊涂了:“明明带大我的是姥姥,为什么却要我多孝顺奶奶?”
其实,很多小家庭中都有这样的情况:明明在带娃这事儿上,双方老人都有出力,告诉孩子时却会不自觉要求孩子更孝顺奶奶。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02
“带大我的是姥姥,为什么却要我多孝顺奶奶?”
首先,老思想作祟。
有些老人思想守旧,最喜欢强调出嫁从夫那一套,打从心底里就希望儿媳记得: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进了我老x家,就是老x家的人,再和娘家没关系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在面对孙辈时就带上了优越感,无论做什么,她们都会下意识地觉得,要把自己的想法传下去,让孩子知道,只有爷爷奶奶才是亲人,至于姥姥姥爷,哪怕付出再多,也是外人。
其次,害怕姥姥截胡,想要宣示主权。
有的奶奶想的东西比较多,看东西也很长远,害怕孙辈和姥姥姥爷走得近,和爷爷奶奶生疏。
如果是自己一开始就有所付出、帮忙带过孩子还好,毕竟有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有亲情基础,这样的情况,即使老人不刻意强调,孩子也会下意识和他们亲近。
最麻烦的就是那些,自己不付出,只想当甩手掌柜、坐享其成的老人,他们一方面不肯付出,另一方面又希望孙辈和自己更亲近,害怕孙辈被姥姥姥爷截胡。
于是,为了宣示主权,有意无意灌输一些“奶奶才是自己人”“姥姥是外人”的思想给孩子也就在所难免了。
再次,宝爸的话语更关键。
除了老人的引导,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宝爸身上。毕竟,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可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而出于天生的慕强心理,很多时候,宝爸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孩子也会下意识去模仿爸爸。
在“奶奶姥姥谁更亲?要更孝顺奶奶还是姥姥?”这类问题上,如果宝爸有过引导,比如“奶奶和我们才是一家人”“姥姥只是来帮个忙”,在孩子心里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宝爸的话是关键。
03
那么,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
第一,不要轻易拿奶奶和姥姥做对比。
如果有人问你,“你更喜欢爸爸还是更喜欢妈妈?”或者是“你觉得爸爸更重要还是妈妈更重要?”你会怎么回答?
一次,有人问黄多多,更喜欢妈妈,还是更喜欢爸爸,黄多多表示拒绝,因为她认为,说更喜欢爸爸,势必让妈妈感到失落,如果回答更喜欢妈妈,对爸爸也不公平,她认为,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因为爸爸妈妈同样重要。
其实,到底应该多孝顺奶奶还是姥姥,也是同样的情况:奶奶是爸爸的母亲,姥姥是妈妈的母亲,在一定意义上,这两个人是同等的,不能拿来做对比。
此外,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他们的答案受到主观影响很大,也不一定就对,比如谁照顾他多、谁更迁就他,他肯定就更偏向这个人。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轻易拿奶奶和姥姥做对比。
第二,不正确的引导,要及时制止。
人都有劣根性,喜欢试一试、探一探,尤其是面对小孩子的时候,总存在着“逗一逗”的想法。
这些想法在面对成年人时,顶多算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可是,在心智不成熟、分不清真假的孩子面前,这可能就会成为危害。
因为孩子天然的就会认为大人说的都是真的,是可以尽信的,最后,受到伤害的也是孩子和家庭。
比如,面对生二胎这件事,曾有人恶劣地逗弄孩子“有了弟弟妹妹,你妈就不爱你了”,结果,9岁的姐姐趁众人没注意,把刚满月的弟弟从8楼扔了下去。
养育孩子,不仅要让孩子吃饱穿暖,更要及时制止那些不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奶奶和姥姥这一点上,更要细心。
第三,以身作则更重要。
都说,言传身教比单方面说教更有用,很多时候,父母也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奶奶姥姥都是我们的亲人,不分远近亲疏,不存在谁更亲近、要更孝顺谁的问题。
毕竟,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是各自的父母,都是自己需要赡养孝敬的人。
而对孩子来说,他最先看到的是父母,然后才是其他人,父母怎么做,他也会下意识模仿。
因此,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关心老人、孝敬父母,孩子也会变得更和老人亲近,即使不用刻意要求,他也会去孝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