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一女子租房两年未扔垃圾,房东花2000请师傅清理出27桶

嘉祥爱阅读 2024-03-01 08:42:58

近日,微博上“一女子租房2年未扔垃圾,退租后,满屋子的垃圾无处下脚,女子在中间留出一个小窝用来睡觉,房东花2000请师傅清理出27桶垃圾”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和热议登上了榜首。

女孩说她应该有2年没有扔过垃圾了,房东发现情况后女孩自己就退租了。

该女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她有什么病吗?

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弗罗斯特和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盖尔·斯泰吉蒂在新书《物品:强迫性囤积和物品的意义》中剖析了囤积症这一普遍现象。

囤积者把囤积看做是生理和神经系统的一种病。他们一般都不愚笨、也不内向和我们常人一样。大多数人认为是他们太懒了,不讲卫生,其实是另有原因。

这类人知道自己的毛病,主要是没时间处理,听着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我们扔一样东西可能就是随手一丢,但这个简单的动作对他们来说,比我们要困难好多倍,他们要花费一些时间考虑。

他们考虑扔掉某些东西需要大量的时间,物品积压的速度远远高于他们处理物品的速度,所以就会造成物品积压。

这类人不会分类存放东西,东西一多找的时候就困难,他们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根本记不住东西放在哪里了,不存在直接拿来就用这一说。

囤积症也是站在杜绝浪费这个角度考虑,他们害怕万一有需要的东西,万一丢掉重要的东西,或者有些东西对她来说值得珍藏,所以就不会轻易丢掉。

现在看来,这个女子不是简单的懒惰,而是患有囤积症。

囤积症并不少见。研究表明,大约有2%-6%的人患有囤积症,至少有1/50,甚至可能是1/20的人有明显或强迫性的囤积现象。

年轻的是患囤积症的一个重要因素。5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患有囤积症的可能性是年轻人的3倍。

患有囤积症的人,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自己的生活,他们通常抑郁和焦虑,还可能会有心理方面的疾病。

居住的小区里经常有翻垃圾桶的老人,以前一直认为他们是生活所迫,不得不这样,甚至有时候,家里的纸箱之类的垃圾废品都留给他们。

后来发现,他们也不是生活太拮据,有的老人也有退休金,甚至有的老人退休金比年轻人的工资都高,所以就考虑可能是老人都节俭惯了,见不得浪费,也就没往别处想。

今天看到开头的这个消息,再想起这些事,感觉这些老人的确是病态。

同事的婆婆,是重点中学教导主任退休,学历又高,工资待遇又特别好,按理说该好好颐养天年,最近听说,她每顿饭从不做汤,只喝开水,家里所有的东西都不能扔掉,房间里到处都堆满了东西,进屋要先淌出一条路,坐下还得拾掇一会。

气得同事直说,婆婆太懒了。

通过分析,感觉的确是错怪他们了,以后要对他们多些理解,多些帮助,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早日摆脱囤积症的困扰。

那么我们具体要怎样做呢?

囤积症的治疗可以用饮食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严重的要去心理科看医生。

这类人睡眠不好,大脑得不到充分地休息,会过度兴奋,可以通过听听轻音乐缓解,让兴奋的大脑慢慢平静下来;可以喝甜的饮料,比如:蜂蜜水和果汁,因为甜品会让人有一种享受感,大脑会把人的情绪代入到享受甜品的过程中,逐渐平静下来;睡前喝一杯牛奶,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这是大多数人的习惯,所以毋庸置疑;再喝一杯温开水,身体里会产生大量的血清素,大脑皮层会受到控制,就会减少烦躁,会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患囤积症的人大多是儿童和老人,作为家人不能随便处置他们的物品,比如扔掉或者毁坏。

这些物品对他们来说,可能会是一种”安全感“或者”归属感“,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依靠。

作为家人要尽可能多的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且给予足够的支持,他们需要的是关爱和陪护,帮助他们从病态中走出来。

首先,帮助他们清理好居住环境,搞好卫生,和家人、朋友、亲戚搞好关系,做好沟通;其次要有同理心,理解他们的痛处,多多改善和疏导,千万不要指责。

总之,就是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寂寞,没有安全感,没有精神归属。

据专家介绍,老人囤积垃圾表现的并不是物质层面的匮乏,可能是情感的匮乏,从某种程度上说,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

“心病要用心来治”,多和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建议他们多参加社区活动,比如做操,广场舞,就是尽量让他们有精神追求,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囤积的癖好。

即使家人得了囤积症也不要紧,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精神干预,再加上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一定会精神百倍,健康生活。

对家人的关爱不只是在发病的时候才会有,没有病的时候,给家人足够的关爱会让家人更健康,少遭受病痛的折磨。

无论什么时候,关爱都不要缺席,家人健康,我们的家庭才会幸福长久!

0 阅读:0

嘉祥爱阅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