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馆 国馆
2024年08月14日 08:01 广东
作者:国馆
奥运会结束,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都纷纷回到了祖国,准备投身下个阶段的赛事。
可有一个人却“有家不能回”,她就是本次奥运会的跳水冠军全红婵。
全红婵出生在广东湛江的一个小村庄,叫迈合村,自从她在东京奥运会上一举夺冠后,这个曾经偏僻的、无人问津的村子就成为了“世界冠军的故乡”,吸引了很多人来打卡拍照;
而这次全红婵蝉联金牌,迈合村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门口停满了车辆,路上都是摊贩,变成了“小吃一条街”。
游客们的疯狂,已经影响到她家人的生活了。
全红婵的妈妈说,她都不敢让全红婵回家,两人只能视频联系。好在全红婵孝顺又念家,经常给她打电话。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听到这件事,一边不认可这些游客的做法,一边又不禁感叹:全红婵真是个好姑娘啊。
又厉害,年纪轻轻就能拿下两枚世界冠军的金牌;又懂事孝顺,一直惦记着家里的父母。
全红婵来自一个七口之家,除了父母外还有四个兄弟姐妹,她的母亲身患重病,父亲在2017年的时候不幸遭遇了车祸,整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几乎就这么断掉了。
为了补贴家用,她的哥哥初二就辍了学去打工;全红婵则在7岁就被启蒙教练发掘,进入跳水队参加训练,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家庭。她本人在采访的时候说,自己要好好练,这样才能赚很多钱,回去给妈妈治病。
如今的她也做到了。小时候的全红婵很喜欢娃娃机的玩偶,却因为知道家庭苦难从来不和父母开口要;如今她哪怕没有办法回家,也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往家里寄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
这么一个善良又能干的小女孩儿,相信没有做父母的会不喜欢。
然而,网上一句高赞的评价,却非常“扎心”。
“父母都喜欢全红婵,因为自己不用付出什么,就能收获一个这么优秀的女儿。”
这句话获得了很多人的赞同。当然,这个说法是有失偏颇的,很多父母喜欢全红婵,也是喜欢她小小年纪就为国争光,在采访的时候落落大方;上赛场的时候认真严肃,私底下又非常活泼可爱。
但也确实有些父母,会拿全红婵“草根逆袭”的例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啥也没有,怎么就能做到世界冠军了?”
更是有很多网友共情了类似的情况,父母一看电视上那些优秀的小孩、明星,就会问一句:“为啥人家就可以,为啥你不行?”
可能很多小孩,都是在这种“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下长大的。
我家里有个亲戚,生了个女孩儿,小姑娘是比较胆小文静的性格,在学校里成绩也一般。她有个朋友就和她不同,成绩好,人又活泼,来他们家里做客的时候,表现得落落大方,能说会道又多才多艺,特别讨人喜欢。
这位小朋友一走,我那个亲戚一家就开始数落自己的女儿:“你天天和人家在一块儿,怎么就不能像她一样呢?看看人家,学习又好又机灵,真是不知道为什么你就这么笨。”
可一问才知道,人家小朋友从小就被父母带着到处去旅游,小小年纪就见多识广,在出去玩的过程中既磨练了胆量,又养出了能顺利和陌生人交流的大方个性;平日在家里,她的爸爸妈妈也会陪着她一起写作业,给她报课外班,付出的多,小姑娘的成绩自然就好了。
反观我的那个亲戚,两口子工作都忙,生了二胎后家里照顾更多的是小儿子,平日里对女儿的关心就不够,有时候连家长会都忘记给孩子开,也从没想过带孩子出去玩儿,或者报个什么兴趣班。
对比之下,其实不是人家的小孩儿更“聪明”,而是人家的父母更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陪伴孩子成长。
在问孩子“你为啥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之前,做父母的也要问问自己,有没有给够孩子关心和教育,有没有花该花的钱?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付出和回报,在某种程度上是成正比的。
图 | pexels-mikhail-nilov ©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付出
全红婵是“草根逆袭”、一举夺冠了,但她却并不是一无所有。
毕竟,跳水是需要先天身体条件的项目,首先是她的父母给了她很好的基因,才能让她有机会走出这一步。
尽管家里条件不好,全红婵的父母依然很乐观,不让出门在外的女儿为家里操心。当时她母亲生病了,都刻意瞒着,没让全红婵知道。
她的哥哥也很疼爱她,当全红婵去上海比赛的时候,她的哥哥一路又坐轮船又坐公交,折腾了好几个小时,只为见妹妹一面。
在全红婵夺冠后,很多企业单位知道了她们家的情况,都来献爱心,有说给钱的,还有上来就说送房子的。而她的父母都拒绝了,觉得不是靠自己双手挣来的,没法心安理得的收下。
该踏踏实实干活还是踏踏实实干活,该省吃俭用还是省吃俭用。
而全红婵的哥哥在妹妹夺冠后,开始做起直播带货。一来是直播时间更自由,可以更好地照顾父母,二来也是能更方便地把自家种的水果卖出去。
但是,不在奥运会期间时,直播间的流量并不太好。有人建议他多发发全红婵,这样关注的人就多了,也被他直接拒绝:“她是我妹妹,不是我赚钱的工具,她已经给我带来很大的流量了。”
图 | 搜狐网 ©
虽然穷,但全红婵的家庭三观正,格局大,既不贪小便宜,也不会被流量裹挟,无止境地要求功成名就的全红婵来为这个家庭付出,吸她的血。
也正是有这样勤劳、踏实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全红婵肯吃苦、有毅力的性格,熬过病痛的折磨和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最终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说出:“我要给妈妈赚钱治病”。
图 | 全红婵 ©
很多人只看到了她草根逆袭的故事,数落着自家小孩为什么就不能学学,而忽视了她的家庭给予她的先天条件和精神支撑。
全红婵并不是“一无所有”,那些因此指责自己孩子,试图用她来拉踩自家孩子的行为,才是孩子在培养正确价值观道路上的阻碍。
总是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就觉得自己家孩子为什么做不到、不成功,这种心态是非常不可取的。
毕竟,连像全红婵这样的“平民”逆袭,都是少数。很多运动员的培养,背后都离不开父母付出的巨大努力。
就像这次奥运期间的另一个世界冠军郑钦文,21岁就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创造了整个亚洲的历史,以2:0的绝对大比分,在网球这个亚洲根本不占优势的项目里,拿下了网球女单的冠军。
图 | 郑钦文Ana ©
她的父亲也是一名田径运动员,从小就为她规划了成长路线。当发现女儿在网球上有天赋之后,他就开始亲自盯着郑钦文训练,在比赛中一旦发现女儿状态不佳,就会非常严肃地对她进行教育。
而网球,在我们国家并不是一项热门的运动,要是想获得高水准的培养,那就得自掏腰包。
她的父亲不仅为郑钦文花了很多钱找不同类型的教练来对她进行训练,甚至为了让李娜曾经的教练余丽桥教郑钦文打网球,在见面的时候给余丽桥下跪求她。
要想上更大的赛场,就必须到处参加比赛。她的爸爸带着郑钦文南征北战,各种参赛费用、酒店食宿、种种开销下来,花了两千多万。有传闻,他甚至卖掉了家里的房子。
同时,她的妈妈为了更好地陪伴她追逐梦想,毅然地辞去了自己的工作。
这几乎是一条根本看不到尽头的路,因为没人知道郑钦文最终会不会获得成功。她的家庭为了培养她所付出的所有,本身就是一场豪赌。
幸运的是,这样高昂的投资,最后也换回了她在奥运赛场上一鸣惊人的表现。
当然,郑钦文自己也非常努力,数十年如一日地艰苦训练、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奥运上夺得冠军,但可以说的是,郑钦文能够夺冠,背后付出的巨大财力和精力,都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担的。
有媒体估计,巴黎奥运会过后,郑钦文此时的个人商业价值已经达到千万甚至上亿的级别,如果按照单纯的“投资”关系来说,郑钦文的家庭已经“回本”了。
但是试问,在这场根本看不到回报的付出里,有多少的父母,能够用这样的魄力来养孩子?
图 | 郑钦文Ana ©
再说另一个“天才少女”,几乎已经家喻户晓的“滑雪公主”谷爱凌。
人家的家庭,更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了。
她的妈妈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爸爸更是毕业于哈佛大学。
谷爱凌从3岁那年就被家里带着去度假村练滑雪,为了支持女儿的梦想,在滑雪季的周末或者节假日,她的妈妈都会每天往返八个小时去送她去训练,还要花重金陪伴谷爱凌飞往全世界各地去参加比赛。
与此同时,谷爱凌的学习也没有落下。每年暑假,她都会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北京补课,最终成功以高分考入斯坦福大学进行学习。此外,她还从小就学习骑马,参加唱歌比赛和篮球比赛,还在越野长跑比赛中拿到过奖牌。
谷爱凌在拿到北京冬奥会滑雪冠军后,身价一下水涨船高,各种代言和邀约纷至沓来,直到今天还很有个人品牌影响力。
图 | ins@eileen_gu_©
如此耀眼的成就,离不开她父母对她不计成本的大力栽培。这些光环不是她天生就有的,除了她自己的努力,更是父母花了无数时间、金钱和精力,一点一点为她累积上去的。
全红婵的成功,其中就有一份来自她的父母和家庭给予她的鼓励和支持。
谷爱凌和郑钦文,更是本身就非常有资本的家庭,才能培养出的孩子。
而一些父母,在孩子表现出对什么事情感兴趣的时候,既没有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让孩子勇敢追梦;也甚至在情感上都不鼓励,觉得做那些都“没用”。
然后反过来,在看到别人家的小孩这么“有出息”的时候,抱怨自家孩子怎么不能像人家一样。
孩子就像幼苗,浇水才会开花,施肥才会结果。
要是啥也不想付出,就等着收获,到头来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孩子之前,先看看自己
说到这,我想起了之前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新闻。
一个老人身患重病,女儿却不闻不问,她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女儿告上了法庭。
可原来,老人此前已将名下大多数的财产都转让给了儿子,而女儿则是因为母亲财产分配不公才拒尽赡养义务。
对此,法院认为,女儿虽应该尽到一定的责任,但考虑到大部分财产都给了儿子,儿子从情理上应当承担更多赡养义务。
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一个小孩要出落的优秀、大方和健康,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培养。
哪怕没有那么多钱去供孩子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也至少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正向情绪的家庭环境,言传身教地告诉孩子,做人不能指望不劳而获。
就像我那个亲戚家的小姑娘,如果身为父母,自己做不到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到头来也就别指着孩子说:“为什么人家那么厉害,而你这么笨。”
也别像一些父母,看着电视里身披国旗的运动员和他们手里那块光彩夺目的奖牌,就教育孩子:“人家年纪轻轻就能拿世界冠军,你看看你会个啥。”
在觉得自己家孩子不够优秀、不够聪明、不够成功之前,得先看看自己为孩子付出了什么,又教会了他们什么。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父母何尝不是第一次做父母?既然如此,在孩子成长的时候,父母也要相对应的成长,才能构建出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
如果没办法给孩子足够的支持,也就不要责怪孩子的平凡。
一个运动项目,全世界四年也就出一个奥运冠军,璀璨的终究是少部分,我们都只是普通人,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过完这一生,就算对得起自己了。
凡事都有因果,别太贪心,也别太苛求。
下次,跟孩子讲话时,记得弯下腰,别再居高临下地俯视他们。
教育他们之前,先看看自己。
图 | pexels-us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