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上瘾性行为,正在毁掉一代人

探元素 2024-12-27 08:48:29

2个上瘾性行为,正在毁掉一代人。

第一,对负面情绪上瘾

我在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里才发现,我妈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质,就是喜欢跟别人聊“让人生气的事情”,连带着我的2个姨妈也是如此。他们往往会越说越生气,越生气就说得越起劲,越起劲就越重复说。别人甚至阻止不了。

有一次我问她,妈,你能不能不说生气的事情?说完会生气,为什么要说呢?

我妈说:我就是说说而已。

我说:你喜欢说,就是喜欢生气。

很匪夷所思吧?人会对负面情绪上瘾。

我觉得,生气可以让人情绪激昂、能量爆满,过嘴瘾,并且涌起一股莫名的优越感。

后来,我发现,其实不只是我妈,我也对负面情绪上瘾,只不过我上瘾的东西是“痛苦”。

我发现,自己往往在最痛苦的时候,能写出连自己都“惊讶”的文字。

于是我不止一次的给自己“创造痛苦”,听悲伤的音乐、看悲伤的电影、矫情的诗、甚至把痛苦的回忆揪出来利用一番。

负面情绪,好像成了我的工具。

现在人的戾气真的太重了,大众在对“戾气”上瘾。

因为“发泄”可以让自己保持更有力量的精神状态,可以假装没看到自己的问题,找个遮蔽物挡一挡,可以顺势卸下身上的责任压力,以一种“松弛”的状态活一会儿。

但很少有人去想,这种戾气的发泄,是否找错了对象。

梁晓声说:中国目前的现实问题是,底层面对严重的贫富差距产生了强烈的愤懑,很容易把情绪发泄给中产阶层。

因为底层和资产者阶层的距离太远,他们想象不到富人的生活,但是与新兴的中产阶层距离更近,所以对中产阶层的言行更敏感。

有位哲学家说得好,让人们郁闷、恼火和不高兴的,往往是我们的左邻右舍。

普通大众,根本不知道资本家是谁、资产阶层又是谁。

这种愤怒无处发泄,于是,只要揪住一个比自己稍微好一些的人,就大发雷霆。

这种无脑的戾气,让本该成为底层发言人的中产阶层也退避三舍。

因为只有中产阶层,才有能力理性的表达民主、公正、自由,表达普世的同情心、责任感。

底层人手段只有“暴力”,而我们都知道,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任何极端暴力行为,都会被盖上“疯子”的标签。

资产阶级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中产阶层代表的是知识分子,是人文的力量。

结果,底层人用言语“杀死”了他们的代言人。

这只是举个例子,实际上完全不用讲的这么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同样的情况。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到底在对什么上瘾?这种行为对什么利好?会导致与哪些人事物的决裂?

或者就想一件事:你身边经常能挑起你负面情绪的人,是否在利用你?挑起你负面情绪的事情,是否是你内心的卡点?能挑起你负面情绪的物品,是否是你的恐惧所在……

第二,对娱乐上瘾

过度的娱乐,会麻痹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也许你从未想过“娱乐化”可以有如此的“威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懂了。

在一个社交场所,如果出现了尴尬的局面,能化解这场危机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答案是:幽默的人。

娱乐化,可以让大事化小,也会掩盖真相。

你接受不了别人直面的批评,但可以接受对方“幽默”的调侃。

一个明星艺人、一部电影电视剧,倘若出现负面危机,他们的公关团队会有一个处理思路“索性玩梗”。

你看本来是一个“诟病”,但只要让大众“玩起来”,就会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甚至还能吸引流量,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如果你听懂了,我在说什么,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一切,都在试图“讨好”我们的情绪。

当所有人都在狂欢的时候,没有人在乎那个人、那件事本来的面目。

而更可怕的是,娱乐化的气氛越浓,就越是吸引“谋利者”。

“把一切都炒得再疯狂一些吧!”这是他们内心的期待。

让人们在“欢乐”的气氛中,跟风消费;让人们在“幽默”的节奏中,成为流量的祭品;让人们在“娱乐”中,深陷其中……

但是,那些操纵这一切的人,完全了解这其中的利害,他们不会让自己对“娱乐”上瘾,不会允许自己的子女“无法自拔”,他们没有兴致跟风取乐,而是利用喜欢这些的你们,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一切。

清醒一点,朋友,时代的风浪很大,谨慎一点跟随,合适的时候,就跳下船,你亲手去划,才知人生真实的滋味。

0 阅读:0
探元素

探元素

在探元素,开启你的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