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是安史之乱的爆发,这其实也没错,但是这其实是危机积累到极限的结果,给盛唐来了个大爆炸。
但要说危机真正开始大量累积的开端,那还得是唐玄宗罢免了一个宰相,那就是唐朝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贤臣张九龄,他同时也是大唐最后一位贤能的宰相。
在张九龄被挤兑出朝堂之后,唐玄宗身边会对他直言进谏的人可以说几乎就没有了,尤其还有李林甫这样口蜜腹剑、媚上邀宠的奸佞祸乱朝纲,把唐玄宗哄得越来越昏庸。
由此可见张九龄简直就是维系大唐太平盛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他的离开带来了那些后果呢?
一、张九龄忠良反被辜负唐玄宗年间出名的厉害人物不在少数,但是要说既在官场上影响力重大,在文坛中的地位也不低,品德还人人称赞的人,那指定是张九龄。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担任着宰相职位的张九龄可是朝廷里的红人,因为才学优越,加上办事能力也非常强,张九龄简直就是唐玄宗离不开的心腹。
而张九龄也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全心全意地辅佐着唐玄宗治国理政,不仅完成着自己的任务,还对唐玄宗积极进谏,帮助唐玄宗走上了明君的康庄大道。
开元盛世虽然是人人向往的繁华盛景,但这繁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多亏有张九龄尽忠职守、关心国计民生,才有了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唐。
那时候的大唐可以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皇帝勤勤恳恳,大臣兢兢业业,尤其是张九龄简直就是“拼命三郎”。
他这个人特别勇于直言,常常为百姓发声,也敢于揭露朝廷中的腐败现象,完全不怕得罪权贵,但这不代表他性格嚣张,相反,他其实是个非常谦逊的人,对上不卑不亢、对下和蔼可亲,因此赢得了一片赞誉。
可惜“好人不长命”,虽然在入拜宰相的十几年间,张九龄一直都是唐玄宗最重视,也非常很尊敬的大臣,但命运却没有让他余生都在这样的尊宠中度过。
随着大唐越来越繁荣,真正成为了一个万国来朝的世界中心,唐玄宗的名声也达到了顶峰,但他竟然不好好保持住,而是开始骄傲自满了。
唐玄宗本来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在此之前他为了当名明君还能耐着性子勤恳治国,但既然盛世已经达成,他就开始骄傲自满了,觉得自己可以开始享受了。
甚至连之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优点也抛弃了,开始喜欢听大臣们说些阿谀奉承的话来满足他的虚荣心。
于是在这种状况下,刚正不阿的张九龄显然就不符合他的风格了,逐渐遭到了唐玄宗的冷落,而取代了他在唐玄宗心里的地位的都是些花言巧语的奸佞。
甚至不仅如此,随着唐玄宗对他越来越不待见,张九龄被罢免了宰相官职,后来甚至还因为一点小事就被唐玄宗认为是结党营私,于是将他贬到了荆州,彻底逐出朝廷。
二、李林甫上台后唐朝走向衰落张九龄被罢免这一消息传出后,朝廷内外一片哗然,可谓是亲者痛仇者快了,人们一边为张九龄的遭遇感到惋惜和愤慨,一边也意识到朝廷是真的变天了。
随着他的离去,原先那些不敢过于嚣张的奸臣开始崭露头角,被张九龄打压过的权贵们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为了瓜分张九龄的权利和地位可谓是削尖了脑袋去讨好唐玄宗。
你说在这种奸佞当道、忠良寒心的环境中,政治怎么能向好发展呢?因此在唐玄宗纵情享受盛世繁华的同时,就有越来越多的危机和矛盾积累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奸佞的“淘汰赛”中,最终胜出的就是李林甫,这个以“口蜜腹剑”著称的奸佞在张九龄当宰相的时候就备受打压,因此怀恨在心,一上台就开始打压异己,诬陷忠良。
在他的领导之下,可想而知提拔起来的也都是些和他同流合污之徒,因此原本政通人和的清明政治迅速变得乌烟瘴气,各种官员的腐败行为也随之滋生。
况且这些人还不是一般的自私自利,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甚至不惜出卖国家,于是在他们的统治下,唐朝的国力急剧衰弱,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日益艰难。
李林甫在任的时候甚至胆大包天到了敢陷害太子,他知道太子李亨对自己一向看不顺眼,于是为了防止自己被太子搞下去,李林甫就先下手为强,给太子一个下马威。
他不仅诬陷太子想要谋反,还使劲离间唐玄宗和李亨之间的父子关系,最终搞得朝廷上下动荡不安,直到李林甫死了这桩闹剧才结束。
然而折腾太子其实都还算好的,至少没有动摇统治根基,李林甫干的隐患最大的一件事乃是建议唐玄宗任用胡人担任地方节度使。
这么做虽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廷掌控边疆的压力,但实际上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这些胡人节度使逐渐开始在地方拥兵自重、专横跋扈,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
三、盛世坍塌,走向灭亡李林甫的做法为后来的战乱埋下了伏笔,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节度使表面恭顺,实际就等着时机成熟发动叛乱呢,而这场灾难就是后来的“安史之乱”。
发动了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之一的安禄山就是胡人节度使之一,唐玄宗一度非常宠信他,被他哄那叫个听之任之。
然而张九龄的眼光却非常毒辣,他在安禄山刚以罪人身份等待议罪的时候,就已经看出来安禄山不是什么好鸟,因此极力劝谏唐玄宗疏远他。
但是唐玄宗不仅不听,反而更加重用安禄山,被一个胡人哄得团团转,完全没有察觉到他当自己面一套,背着自己早就开始虎视眈眈地积蓄实力了。
在张九龄这个难得愿意说真话的大臣被贬黜之后,安禄山仗着皇帝的宠信就更肆无忌惮了,最终结果就是唐玄宗养虎为患,而安禄山葬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这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但是影响最大的还不是截断了盛世,而是从此让唐朝的国力如同断崖一样衰落了下去,此后的唐朝皇帝基本都是在苟延残喘。
由此可见,安史之乱其实只是隐患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的大爆发,大唐开始走向灭亡的真正标志其实是张九龄被罢免、李林甫上台。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我们可以将张九龄看做唐玄宗勤勉的象征,而李林甫就是他昏庸的象征,他抛弃了张九龄,就意味着放弃了当一个明君,那之后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了,但是整个大唐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它能活着只是在吃老本,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去处理更多问题了,于是唐朝疆域被侵占得不断缩小。
但是朝廷却无暇兼顾这些问题,因为内部矛盾也在不断激化,官员之间党争互相倾轧简直就是成为了家常便饭。
不能一致对外的结果就是内外都守不住,于是最终在一系列的农民起义、边疆叛乱和外族侵略等事件后,摇摇欲坠的唐朝终于还是灭亡坍塌了。
在唐朝灭亡后再次陷入了动荡不安的战乱时期——那就是五代十国,这七十多年间的政治和社会危机更严重,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结语由此可见蝴蝶效应是多么强大,唐玄宗只是轻巧地决定罢免了张九龄,然而造成的后果却危害了不止一个朝代的人,实在是罪大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