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里程:中国轰-5/6电磁战飞机

凝蕊说军事 2023-06-06 10:26:00

20世纪80年代初,图-4电侦和干扰型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电磁战环境,而美苏空中电子战飞机的不断进步让中国压力山大:迫切需要更新图-4特种飞机;此时,随着轰-6轰炸机进入正常生产阶段,利用轰-6平台改装电子战机的计划进入实施阶段;为了更好地配合战术攻击机群(强-5和轰-5)的作战,中国空军同时展开轰-5电子战机的研制工作。中国空军在80年代同时展开2种平台的电子战机的研制:满足战术(强-5、轰-5)和战役(轰-6)两种机型进行攻击作战的需求;

轰电-5的研制时间可能开始于1982年左右,由于此前已有改装引进伊尔-28P的经验,轰电-5的研制工作非常顺利。轰电-5的研制时间只有不到2年,大约在1984年左右就开始进入了小批量生产:飞机机身、弹舱内装备15部雷达干扰机、电子侦察设备、全方位雷达告警接收机,可以对地面、水面、空中的各类型雷达实施杂波、欺骗式干扰,后期生产的部分飞机上还在翼尖增加新型电子侦察干扰吊舱,满足对新型雷达干扰作战的需求。轰电-5主要用于伴随战术飞机执行对地(海)攻击作战,使用干扰机对敌方的雷达实施干扰,为己方攻击机群开辟一条安全的空中通道;

轰电-5机身下有一个大型整流罩和几个小型整流罩,还有一个机尾整流罩—据说该整流罩内安装着一部全方位雷达告警接收器。三人机组成员包括驾驶员、导航员和电子设备操作员各一名;不过,轰电-5很难在各种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航程和续航时间十分有限;

由于轰电-5机体空间有限、载重较小,自身只具备主动干扰能力,不具备被动干扰功能。当时,中国空军吸取美国空袭利比亚经验,认为只依靠主动干扰方式并不能保证攻击机群的绝对安全,被动干扰仍将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于是,一种简化电子干扰能力而增加被动干扰能力的轰干-5型号出现:主要将机身弹舱的电子干扰机拆除,改为安装一个箔条投放器,内部装有可以对2种波段对空警戒雷达具有较好干扰效果的金属箔条,一次可以为攻击机群形成一条长2000米、宽500米的干扰“走廊”,与轰电-5配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保证强-5攻击机群的安全;

据国外媒体推测,从20世纪80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近十年的时间,轰电-5和轰干-5的生产数量约20~30架,直到21世纪初新一代电子战机陆续服役后才退出现役;

轰电-5和轰干-5的服役至少改变我军被动的空中电子战局面,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精确制导弹药、3代战斗机大量服役,它们已经无法适应更加激烈、残酷的空中战役:仅仅掩护强-5进行短距突击的战术业已过时,它也无法携带足量的精确制导弹药,又不能在复杂气候下作战——逐渐被淘汰很正常;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空军最后几架图-4电子战机即将退役,中国空军面临着没有大型电子战机可用的严峻局面。当时,轰电-5只能与强-5进行较好的配合,却与航程更远的轰-6很难进行编组使用。早期改装的两架轰电-6由于技术/设备限制,总体性能并不理想。所以,利用轰六应急改装先进大型电子战飞机就必须加快建设步伐了!

1988年,借助接触的北约国家电子战设备,轰电-6项目正式启动:机载电子战设备无论从性能还是数量上都远超过早期的图-4电子战机和轰电-5,达到当时中国国内技术在这个领域内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轰电-6机身内部装备了25部多波段电子干扰机,它们可以覆盖所有雷达工作波段——大功率杂波干扰机用了比较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功率更大,灵敏度也更高,技术水平远高于采用电子管设计的老式干扰机。轰电-6在机翼下加挂2个金属箔条投放器,箔条数量是轰干-5的2倍,可以形成更大范围的箔条干扰“走廊”,减弱敌方雷达设备的探测、跟踪能力。轰电-6不仅可以依靠自身携带的大功率干扰机对敌方地面、水面以及空中雷达进行侦察、定位并实施远距离干扰或信号压制,同时可以与轰炸机/攻击机群一起行动,实施伴随干扰;

轰电-6完全融合了早期轰电-5和轰干-5两个机型具备的特点和功能,同时又兼备图-4大航程的特点,对各类空地雷达信号的侦察、定位能力是轰电-5的4~5倍,干扰、压制距离达到了轰干-5的3倍,作战性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不过,面对外敌日益精良的3.5代战斗机、隐身战斗机、电子战飞机,只是区区几架轰电-6独木难支,甚至处于劣势地位——中国及时发展了特种机型,轰电六成为改进目标;

于是,陆续改进平台的轰电六增加了挂架、内部航电架构全面更新、增加电子战吊舱、增加数据链、增加远航多模导航/定位系统、增加夜战侦察设备等等,当他再次出现人们面前时,这已经是一款新质远程电子战飞机。

3 阅读:163
评论列表
  • 2023-06-19 07:10

    此类型战机发展81192功不可没、居功至伟!

  • 2023-06-08 15:22

    ,,,

凝蕊说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