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以秋末冬初的景物为背景,借物喻人,赞颂友人刘景文的高洁品格与坚韧精神,同时暗含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思考。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刘景文:北宋名将之后,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才华出众却怀才不遇,苏轼多次上书举荐他,称其“慷慨奇士”。
擎雨盖:指荷叶,比喻荷叶如伞遮蔽风雨。
傲霜枝:菊花凋谢后枝干仍挺立于寒霜中。
橙黄橘绿:秋冬之交果实成熟,色彩斑斓。橙橘:出自屈原《橘颂》“独立不迁”,暗合刘景文刚直性情。
译文:
荷花凋零,再无遮雨的荷叶;
菊花残败,仍有枝干傲对寒霜。
你要记住一年中最美的景致,
正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赏析。
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荷塘,如今荷叶枯萎,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消失;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花朵凋零,但枝干仍傲寒斗霜。这里 “已无” 与 “犹有”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诗人笔锋一转,提醒友人要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正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
诗人通过描写荷、菊、橙、橘等景物,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橘树和松柏一样,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以此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诗中以荷的衰败衬托菊的傲霜,又以荷、菊的衰残衬托橙橘的生机勃勃,突出了初冬景色的独特美好,也暗示了人在困境中应有的坚韧和希望。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初冬景色的独特欣赏,更重要的是抒发了他对友人刘景文的劝勉和支持之情。当时刘景文已年近六十,仕途不顺,苏轼希望通过此诗让他明白,即使处于人生的秋冬之际,依然有美好的事物存在,依然可以有所作为,不要因一时的困境而丧失信心和斗志。同时,也体现了苏轼本人旷达开朗的性情和广阔的胸襟,他虽一生坎坷,但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这种精神也通过诗歌传递给了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