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隆安乡村时路过地名叫陇排的山坳,整个山坳大约有500亩地,大约有30多户人家。陇排是方言叫法,官方名是丁当镇红阳村瑶排屯。陇排,陇方言是山里的意思,起名陇排则是先民落户此地后起的名字,官方登记瑶排,据说是跟陇排的原住民有关,本文就简单的书写一下这个有趣的小地方。
山坳就是山坳,唯一通往外界的公路都是陡坡,斜度至少得有40度以上,对于当地人来说习以见惯,但对于外地人来说见怪不怪。说是外人也不见得,距离红阳村的陇排直线距离也不过10来公里,但绕着公路走非得要走3个多小时。红阳村有两个陇排,一个是外陇排一个是内陇排,外陇排是一条峡谷,相对较好些,内陇排则是山坳,几年前才修通,没修通公路之前几乎能说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外陇排顺着公路之上到制高点就能看到山坳里的几户人家,远看也许就这么几栋房子,走到这几户居民房才得知总计有30多户人家,跟村民聊天得知这里除了内嫁全都是蓝姓。几十户人家都是蓝姓,让本人对这个小地方的好奇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蓝姓是稀有姓氏,源于北方陕西蓝田,盛于河南、河北、山东,几千年的战乱蓝姓往南迁,现代的蓝姓几乎全国各省都有分布。
目前蓝姓主要生活在两湖两广,两河两江以及福建和台湾,其中两广、福建、台湾四省就占据着170万蓝姓人口的70%。广西蓝姓人口目前大约有43万余人,其中含有18万的兰姓,为何将兰与蓝两姓的人口总计在内,据说兰姓就是简写的蓝姓。广西境内的蓝姓分布比较广,几乎所有的县市都有分布,只是占有比例的大小不同。
广西境内的蓝姓可能是最有趣的,分有壮蓝、瑶兰河客家蓝,壮瑶蓝主要分布在红水河丘陵山地一带,客家蓝也就是汉族蓝姓,主要生活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桂东南。客家蓝大多数是古代广东和湖南搬迁来到广西落业,说是落业其实是戍边。古代广西人口稀少,又是边境地区,为弥补边疆人口不足,朝廷则以超待遇政策鼓励村民戍边。说是朝廷鼓励村民戍边,实则是被迫戍边,真正戍边的军民不仅封得土地而且还封官,直到现在还享受着便民补贴,古代被迫戍边的村民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哪有奢望享受便民政策。
生活在红水河一带的蓝姓不是外来人而是广西土著,这部分人的祖先则骆越人和布洛陀人。骆越人和布洛陀人是广西土著,秦汉时期北方汉族进入百越之地,受汉文化影响,土著也随汉人起用姓氏。广西土著蓝姓的由来,据说部落首领穿着蓝色的衣服来跟联盟首领报到,联盟首领就将蓝姓赐给这个部落。这个部落主要生活在红水河流域的山区里,经过两千年的演变,逐步成为现在的壮、瑶两族的蓝姓。
很多蓝姓的族谱上记载先祖来自湖南、广东、山东、河南等地,后来被划给壮、瑶族,其实是因为汉族蓝姓在来到广西落业后跟地方土著杂居、通婚,几百年后生活习惯,语言文化跟土著相对接近,上世纪50年代民族辨别时将生活、饮食、语言跟土著相近的汉族蓝姓划归土著的壮瑶两族。我们祖上是山东白马县的,解放之前还是汉族,解放之后就变成壮族,情况跟汉族蓝姓都差不多。土著蓝姓为何分有壮、瑶两族,则是民族辨别时以生活习惯、语言和饮食文化来区分。
隆安县丁当镇红阳村陇排的蓝姓人家是瑶族,隆安境内大部分都是壮族,瑶族的极为少见,来到陇排可算是跟瑶族人家有交集,遗憾的是陇排的瑶族人跟我们没有什么区别,都喜欢吃玉米粥,说话除了口音不同,交流上几乎是无障碍。听老人讲陇排这里的村民用壮语跟当地土著交流是近几十年的事,上一代的老人说的是瑶话,瑶话则是都安、大化一带的瑶话。
隆安县境内有都安口音的瑶族,那是民国初期都安、大化一带的村民为逃避抓壮丁才逃到隆安定居。大化、都安的先民来到隆安时,隆安原住民已经将土地肥沃的地方给开发完,外来的先民只能选择还没开发的深山老林里落业。先民选择在深山老林里落业,除了躲避抓壮丁,还有就是不想跟原住民有太多的交集,以防被地方土著破坏。
几十年前,隆安县丁当镇境内很多的山坳里几乎都有人居住,近些年出台的扶贫搬迁,生活在山坳里的村民才搬出来集体居住,上次写过一篇20户人家有10多个姓氏就是扶贫搬迁才出现的怪象。隆安县境内不仅实现村村通,而且还实现屯屯通,如果有像我这样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到山里转转,没准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收获,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