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香港北港”工程!

陆城记路 2025-02-22 21:21:10

“香港”地处珠江口东侧沿海地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核心区域,内依珠江可至大陆腹地,外面南海通达海外国际市场。香港更是凭借“维多利亚港”的天然良港优势和广阔的海内外市场造就了其“东方之珠”的美誉和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历史成就。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边海域和岛屿组成,陆地总面积达到1113平方公里,总人口保持在750万人。而全港近半数以上的人口和商业集中于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湾”之间,然而繁华热闹的维港湾区却隐藏着区域空间发展的局限和产业结构优化更迭带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放眼整个香港全区,山地地貌占据了全港陆地总面积84%,而维港湾区所在的区域空间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了缓解维港湾区用地压力和改善城市合理布局,关闭香港启德机场,启用位于大屿山北侧的人工填海而成的香港国际机场。而此后香港较为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却进入了缓慢的阶段,进而导致人口规模持续上升和有限土地空间的矛盾问题日益加剧,由此引发相关的社会问题和议题。

为了解决由土地空间引发的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空间、社会工作等相关系列问题,香港提出了“大屿山填海计划工程”和“北部都会区开发建设工程”两套开辟香港民生工程。视线先关注“大屿山填海计划工程”,该工程填海区域主要围绕在香港岛与大屿山岛的“交椅洲、喜灵洲、长洲”岛屿周边水域,而相关填海工程计划打造总面积达到1700公顷的人工填海区域,为香港提供发展住宅、商业、产业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除了以填海方式造地拓空间的“明日大屿”计划,还有开拓发展的“北部都会区”工程。该工程涵盖香港元朗区和北区约300平方公里土地,围绕高端服务、物流枢纽、创新科技产业、口岸商贸和康养娱乐为核心的建设方案思路,构建继“维多利亚湾都会区”之后的香港第二大“北部都会区”。

然而纵观上述两大民生工程方案不难发现,无论是“大屿山填海计划工程”还是“北部都会区开发建设工程”都未涉及打造香港港口港区的设想计划,而若要推动香港的社会良性发展,除了开拓生存发展空间功能之外,必须重视以港口港区为核心的产业及民生岗位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大屿山填海计划工程”和“北部都会区开发建设工程”为基础背景,打造香港的“香港北港”工程。

【“大屿山填海计划工程”——香港北港择址方案】:选择在位于大屿山北侧、屯门南部海域、香港国际机场东侧的浅海水域进行填海造陆打造“香港北港”。这里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具备物流枢纽和航道的先决优势,同时也能够覆盖香港的北部都会区和连接维多利亚湾,推动香港港口港区功能发展。

【“北部都会区开发建设工程”——香港北港择址方案】:在位于深圳湾(后海湾)的元朗区和北区的沿海浅水区域进行填海造港工程,打造支撑和对应深圳蛇口港和前海的香港北港,形成深圳湾两岸港口港区的布局。助力推进香港北部都会区的相关配套设施和产业布局,打通香港北部经济崛起的战略构思。

【香港北港工程的意义】:结合香港发展需求和产业功能布局,实施香港北港两套填海造港工程方案,构建香港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发展和居住空间的良性发展布局,推进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地位。

0 阅读:0
陆城记路

陆城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