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有千年美食文化底蕴的古城,苏州土著真所谓食不厌精,每周吃一碗面是精致苏式生活不可缺席的部分,地道的老苏州一定喜欢吃面,他们的口头禅是看戏听腔,吃面靠汤,面条加姜吃面更香(姜指姜丝),考究的老苏州讲究早上起来等吃一碗头汤面,一整天眼目清凉精神气爽,老苏州吃面根据时令特别有讲究,不同的季节吃不同品种的面,春天吃笋面,夏天吃三虾面,秋天吃蟹粉面,冬天吃藏书羊肉面。
老城老砖小时候住在东中市离桃坞电影院不远处街巷西海岛,最早是去附近桃坞电影院隔壁的万福兴吃面(万福兴的糕团在古城区也很有名),当时吃的是光面又称阳春面,先排队买筹,再要排队取面,记忆中这家面店比较大,有买馄饨,当时有一个阶段是没有服务员端面上桌的,记得价格大概在一角左右(现在好像最经济的是面巾面6元),当时觉得面汤特别好吃,还曾经见到有老阿姨提着家里的钢种锅来买一碗面带回去吃(可以多一点汤),实际上是带回去分给家人吃,在那个还没有开放的年代最令人难忘的是排队里有调皮的青年对着买面票女服务员说来一碗裸体面,引发大家一阵惊讶和哄笑。
老城搬家后靠近临顿路,吃面喜欢去观前朱鸿兴吃面,一方面路程近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受陆文夫《美食家》的影响,个人感觉这家名店里的闷肉面不错,除上海客人特别多外经常看到北方的游客慕名而来,但是北方男客人往往点冷面和拌面,老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想上去说吃苏式面不吃闷肉和鳝糊,不吃虾仁和爆鱼的浇头面,简直面算白吃了,但是不敢说出来,怕被别人骂稠头。
再后来吃面喜欢去同得兴吃面,体育场路开张的时候名气还不大,换到怡园边上时中午吃面有一段时间要排队了,二间大堂还是顾客满满的,里面最有名的是枫镇大肉面,红汤白汤的这碗面可以说是苏式面的革新成功之作,老城有外地客人来苏州经常带他们去同得兴南园宾馆对面店去吃面,一方面该店在二楼装修得古色古香,有老底子面馆的味道,另一方面请吃面比上饭店经济而又不失礼,还节约时间可以旅游,最好提前安排人占到二楼有一间凌空架在河道上的包厢,窗外二面都能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北方人觉得这个吃面环境很有苏州味道。
今年起老城有外地客人带到新开张的姑苏桥面馆吃面了,一方面交通方便,地铁四号线北塔站出来向南步行几分钟就到人民路上的姑苏桥面馆门口园林式装修,有云片式太湖石,古朴的石凳,精致的云柱,气象非凡。
走进门中,素雅明亮的大堂,质朴典雅的青砖,传统精致的花窗,一下子好像把客人带到了苏州的园林里,二楼有大堂有临街有窗的包厢,可以边吃面边看楼下流动的风景,客人本身也可以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在姑苏桥面馆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满堂的明式榉木家具让人不由眼睛发亮,还有那些文质彬彬的孤赏石,插花,盆景,装点其间,透出店主儒雅的吴文化气息,最近姑苏桥在观前街第一天门光裕书场隔壁又开了一家新面馆,吃面环境又有了创新,大厅的一侧搞了一个袖珍的园林,这个吃面环境是苏州观前街地区独一份。
听苏州最领世面的朋友说,前几个礼拜苏州西山叶山岛开了一家汉服主题的苏州面馆,名字叫吴门桥面馆,在这家店里任意消费的小姐姐都可以在面馆的楼上展示馆和西山大桥叶山岛景点穿汉服拍照拍视频体验做太湖边的小仙女,据说周六周日已经成为苏州时尚青年男女的打卡地。
老城朋友吴县闲人已经去过,他说吴门桥的碧螺春茶和蟹粉面真的有苏州味道,汤鲜味美,最主要的一点,吴门桥面馆楼上吃面的位置跟跟太湖西山观景台一模一样,可以说小坐片刻,令人荡气回肠!听吃客谈论,已经有很多上海老派的客人慕名而来,点名要到太湖西山吴门桥面馆吃蟹粉面喝咖啡。
如果你喜欢慢生活,喜欢太湖风光,喜欢苏式面,那么有空的时候可以去西山叶山岛吴门桥面馆体验一回,坐在临湖的窗边静静的悠闲体验苏式面馆的新境界,让视觉和味觉同时达到人生的片刻和谐!
(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老城七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