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军律师.
如需帮助可关注,私信必复。
在司法程序中,申诉是当事人寻求救济、纠正错误裁判的重要途径。而申诉书作为开启申诉之门的钥匙,其撰写质量直接关系到申诉能否成功。以下这些常见的 “坑”,申诉人必须避开,以免申诉功亏一篑。
一、格式混乱,条理不清
申诉书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若格式混乱,会让受理机关难以快速抓取关键信息。
比如,未按照标题、申诉人基本信息、被申诉人基本信息、申诉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结尾等规范结构撰写。有些申诉人在事实与理由部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将不同的事实和理由混杂在一起,没有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阐述。这样的申诉书会让审查人员感到困惑,降低对申诉内容的好感度,甚至可能导致申诉书被搁置,延误申诉进程。
正确的做法是严格按照格式要求撰写,各部分内容清晰明了。在阐述事实与理由时,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的重要程度,分点分段进行详细阐述,使整个申诉书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方便审查人员快速理解申诉的核心要点。
二、诉求模糊,缺乏明确性
申诉请求是申诉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必须明确、具体。
有些申诉人在申诉书中,只是笼统地要求 “撤销原判决”“改判公正结果”,却没有明确指出原判决错在哪里,自己期望得到怎样的具体改判结果。这样模糊的诉求,让审查人员无法准确把握申诉人的意图,也难以判断申诉是否具有合理性。
申诉人应在申诉书中明确指出原判决的错误之处,如认定事实错误的具体方面、适用法律错误的条款等,并清晰阐述自己期望的改判结果,例如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变更罪名等,使申诉请求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三、证据不足,或证据运用不当
证据是申诉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些申诉人在申诉书中,只是简单罗列一些证据,却没有对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说明,也没有阐述证据如何能够支持自己的申诉请求。还有些申诉人提交的证据与申诉内容关联性不强,或者是一些无法被法院采信的无效证据。
申诉人在申诉书中,不仅要全面收集与申诉相关的证据,还要对每份证据进行详细分析,说明其与申诉事项的关联以及能够证明的问题。对于新发现的证据,更要重点阐述其发现过程和对案件的影响。同时,要确保证据的来源合法、真实有效,避免提交无效证据。
四、情绪化表达,缺乏理性分析
申诉书是一份严肃的法律文书,需要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进行撰写。然而,有些申诉人在申诉书中充斥着大量情绪化的语言,如对原审判人员的指责、谩骂,或者过度渲染自己的悲惨遭遇,而忽视了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的理性分析。
这样的申诉书不仅无法赢得审查人员的同情和支持,反而会让他们认为申诉人缺乏理性,对申诉内容的可信度产生怀疑。申诉人应克制情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客观、冷静地分析案件中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论证和逻辑推理来阐述自己的申诉理由。
五、忽视法律规定,盲目申诉
申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否则将无法得到受理。有些申诉人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在申诉期限已过、申诉主体不适格或者没有新的证据和理由的情况下盲目申诉。
申诉人在申诉前,应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是否符合申诉条件。如果不确定,可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导致申诉失败。
周军律师提醒,撰写申诉书是一项需要严谨对待的工作,申诉人只有避开上述这些 “坑”,精心准备申诉书,才能提高申诉成功的几率。
希望大家都能充分使用法律武器,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如需帮助可搜索关注“周军律师聊案子”。
附:申诉书模板
普及法律常识,帮您维护权益。
点赞关注分享,让亲友都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