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遭猛批!背后竟藏技术进阶密码,看懂少走弯路

嘉慧浏览趣事 2025-01-19 00:22:33

在之前跟大家聊AI技术的时候,我就提到过一个现象:当一项新技术逐渐成熟、迈向社会大众视野时,与市面上现有的成熟产品、应用相较,短板就会逐一暴露,招来形形色色的批评。

这几乎是技术市场化进程中的常见规律,AI技术也不例外,只不过由于AI技术迭代与应用开发太过迅猛,那些批评声还没来得及汇聚成主流,就被铺天盖地的欢呼声给盖过去了。

相比而言,在电动车领域,这条规律体现得尤为显著。今天,我想跟大家唠唠最近国内外两个热门话题,一同剖析下人们缘何会给出这般评价,又为什么越是批评得多,反而越能证明新技术正在迈向主流。

先说说第一个话题,昨天我在某问答平台上瞧见一个热门提问:“连三大件都没有,电动车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

这里提到的“三大件”,指的是传统燃油车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属于燃油车的核心零部件。

说到这儿,想必大部分老听众心里都有数了,咱们一直强调,电动车和燃油车虽说外观相似,实则压根不是同一类产品。

在电动车这边,以往燃油车的核心部件早已没了昔日的“C位”待遇,传统机械构造的发动机与变速箱,被电动机取而代之,没了复杂传动装置的拖累,底盘的地位也类似手机主板,不再那么关键。

在电动车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非“新三大件”莫属,也就是电机、电池与电控,这其中每项技术都含金量极高。

在相关热门话题下,已有不少答主展开了极为细致的剖析。就拿电控系统来说,它堪称电动车的一大特色,不仅在当下起着关键作用,更是决定着电动车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传统燃油车靠传动装置,将发动机生成的能量平稳输送到轮胎,这一系统极大程度影响着驾驶体验,所以一直是各大车企投入大量精力钻研的板块。

这类机械结构的技术,即便某家车企做出了突出优势,其他车企买回去拆解后,虽说碍于专利不能完全复制,但做些改进、模仿并非难事。

反观电动车的电控系统,虽说和燃油车传动系统功能有相似之处,可如今它主要凭借软件来调控电机协同运作。这种运作模式,为电动车开辟了更广阔的创新天地,也让电控系统变得越发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

比亚迪仰望系列的“四轮解耦”技术,给每个轮胎配电动机,靠电控精密调控,能精准操控轮胎,应对单胎爆胎,还能原地转向。

这看似简单,实则对电机技术与软件编程要求极高,有人感慨,就因电控复杂,如今攒燃油车没准比电动车还容易,早年大家还觉得造电动车像组装电脑。

再说个话题,国内热议电动车技术时,国外正为特斯拉电池发愁。汽车专家桑迪・芒罗称,特斯拉结构电池组是革命性成果,却带来维修难题:一是4680电池组焊接集成方式致破损难局部修复;二是其管理系统不开放数据接口,维修厂无法检测、诊断电池,无从维修。

出现这类状况其实不难理解,技术含量越高的部分,往往越容易出问题,短板也随之暴露无遗,燃油车亦是如此,发动机作为燃油车上最精密的部件,本就娇贵得很,光是研究发动机养护知识,就能让不少人钻研好一阵子。

诚如开头所言,当下电动车技术日渐成熟,走进了越来越多普通用户的生活。大众用户不管你是不是新技术,往往只会拿成熟产品的标准来评判优劣,各种批评声自然就纷至沓来。

但这些批评并非毫无益处,反而是助推产业进步的关键力量,更是新技术迈向主流的有力佐证。只是咱们别被一时的负面评价牵着鼻子走,忽略了新技术蕴含的巨大优化潜力与崭新性能特质。

就拿汽车来说,汽油机在实验室里的热效率最高也就50%,产业界的最高纪录,据我所知还是丰田保持的41%。

而最近我在《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论文,为探索发动机热效率上限,都用上光子热力学了。这类科研固然极具价值,但要是放到产业层面考量,砸下巨额投入,只为换来1%的性能提升,性价比着实不高。

反观电动机,热效率起点便高达90%,优质产品更是能突破97%,精准调控转速与扭矩更是不在话下,而这仅是电动机优势的冰山一角。在电池、电控等诸多领域,全新的技术路线更是如雨后春笋,不断推陈出新。

燃油车经过漫长岁月的精雕细琢,驾乘舒适度与使用体验确实达到了较高水准,但从整体性能来看,已然触及发展瓶颈,上升空间愈发逼仄。

相较而言,电动车的技术革新不过才刚刚起势,后续自动驾驶以及出行即服务这两大关键变革,正蓄势待发、前景无限,海量的可能性还在持续解锁当中。

说到这儿,相信各位对电动车有没有技术含量,以及该如何看待种种批评声,心里都有底了。



文本来源@王煜全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4
嘉慧浏览趣事

嘉慧浏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