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个溺亡者的背后: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多数救援都成了打捞

公信力量 2020-07-05 16:40:30

穿上干衣,戴上脚蹼,背上气瓶,调节好呼吸器,伴随着咕咕咚咚的水声,顿涛和队友潜入水下。当下潜至5米多深的位置时,他看见了那个已经被搜寻了一天一夜的目标,一个十来岁的中学生,仰面朝上,皮肤被浸泡得肿胀煞白,两手还紧紧攥着。

在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统计中,每个增长的数字背后,都有一个这样悲伤的故事。从2005年至今年6月下旬 ,这个数字是“468”。那些曾经想在水中取乐的孩子,低估了水的凶险,最终被无情吞噬,无法生还。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 资料图

夏季溺水事件高发

凌晨刚到家就又准备出发

6月22日00:01,手机铃声响起,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拿起一看,又是110来电。刚从救援现场回来的他,还没来得及坐下,便又要出发。时值夏季,临近暑假,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也是他和队员最忙碌、最揪心的一段时间。22日早上7:10,重庆潼南区的8名落水青少年全部打捞出水,但都已无生命体征。当天,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0年第3号预警,提醒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务必引以为戒,认真落实防溺水工作各项要求,尽最大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此时,牛振西正在新乡市封丘县一个村庄附近的救援现场忙碌着。6月21日下午,他接到封丘县斑马义务救援大队的支援请求,两个女孩落水,但水流湍急,水环境比较复杂,救援行动开展十分缓慢。迅速集结队伍到现场后,两支救援队队员手牵着手展开拉网式排查,晚上6点左右,在一棵大树旁找到了溺水的9岁妹妹,而11岁的姐姐一直到次日上午才被打捞上岸。参与水上救援15年了,牛振西最害怕电话铃响,也最担心错过电话。“一有电话就意味着有人落水,而救援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大多数情况下,救援都变成了打捞。”

救援队打捞现场 资料图

每个数字背后

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忙活一天,才找到一个,第468位。”22日凌晨从封丘回来后,牛振西照例发了条朋友圈。

从2005年参与水上义务救援开始,他习惯这样简单直接地做个记录,而每个增长的数字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每次说起来,牛振西都止不住地惋惜。

曾经有个高三学生,在出高考成绩的前一天下午,随家人到荥阳桃花峪黄河岸边游玩。单独玩水时,身上物品不慎掉落到浅滩处,他没多想,脱了衣服就下水去摸,但刚向前游了两三米,便直接滑落到五六米的深坑中。

一直到晚上10点多,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的队员在主河道水深15米左右的漩涡处,才找到他。21岁的他没能等到自己的高考成绩,便被黄河水裹挟而去。

每当把溺水者打捞上岸时,救援人员有意让其脸朝下,并拿衣物裹住头。有一次,一个溺水小学生的父母,看到被打捞上来的孩子后,直接头朝下背起来,来回晃着跑,边哭边喊着孩子的名字,幻想能把孩子晃醒。看着这一幕,即便是经历过数百场救援的牛振西,依然泪湿眼眶,但他知道,这一切已是徒然。

“后来收拾这孩子的物品时才看到,书包里还有一份告家长书。”马上要放假了,学校特意提醒家长“看管好孩子,不要随意去水边玩耍”。可惜,这页纸还在,一条鲜活的生命却已消逝。

想起被水夺去生命的孩子

他说“我是在送他们回家”

每一次现场救援,对救援人员来说也是考验,考验装备、技能、心理素质。

2012年,32岁的退伍军人顿涛从电视上偶然看到牛振西的事迹后,颇为触动,他后来加入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成为一名志愿者。

“那时,大家还是用竹竿、钩子等比较原始的救援工具,水下搜索范围有限,救援效率低。”于是,顿涛自费10多万元,专门去菲律宾学习潜水,回来后开了救援队潜水救援先河。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濮阳的一次潜水救援。那是在金堤河沿岸,两名十四五岁的中学生疑似落水,河边散落着衣服和鞋,近处的河滩淤泥上还能看到一串脚印。

从当晚9点多开始,当地救援队开展搜寻,他们在失踪学生衣物附近河道里发现一个水深七八米的淘沙坑,但由于条件受限,次日上午基本确定落水者位置后,他们向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发起增援请求。

接到指令后,顿涛带着潜水装备,和10多名队友驱车两个多小时到达现场。当时4月份的气温还不算高,顿涛特意穿了干式潜衣,以抵御水下低温,便于更长时间在水下搜救。

下潜至5米多的地方时,他就看到了要找的目标,一个男生,仰着面,皮肤发白,全身肿胀,两手攥得紧紧的。经过部队历练的顿涛,心里依然咯噔一下,“太遗憾了”。

那次救援任务结束后,顿涛又自费考了潜水教练证。连续三个月,每周末往返郑州和上海,参加培训。如今,在他的培训下,救援队已经有二十多名具备潜水能力的救援队员。

有时候,顿涛也会想起那些被水夺去生命的孩子,尤其是成为父亲后,每参加一次救援,总会触碰到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有人问他害怕吗,顿涛有自己的解释,“我是在送他们回家”。

提倡见义“智”为

不要贸然下水施救

溺水预警年年有,溺水事件却每年都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显示,每年6月至8月溺水儿童数量最多,全球平均每天有480个孩子死于溺水。

牛振西介绍,在我国城市中44%的儿童伤害死亡由溺水造成,在农村的比例为58%,绝大多数溺水事故发生在自然水域,但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为了做好水上安全教育,近几年,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陆续走进中小学、社区开展防溺水宣传。近期,牛振西和队员每天在郑州市区及周边学校奔波,“一天5~6场,今年夏天预计要做100场”。每到一个学校,牛振西和队员总会反复强调“不要随意到非安全水域玩水”“不要贸然下水施救”,还设计许多模拟项目,让学生们掌握求生、救援技能。

“我们一直提倡未成年人见义‘智’为,而且要遵循4个优先原则,岸上优先、呼叫优先、工具优先、团队优先。”

6月23日,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 (右二)和队员来到郑州中学附属小学春藤路校区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

如今救援队已有80多名骨干队员,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配备了水下机器人、声呐等先进仪器,但牛振西总开玩笑:“别人都说我是牛人,啥时候能让救援队‘破产’,不用再去救人,那才是真的牛。”

链接

溺水救援“4优先”1.岸上优先:会游泳不等于会施救,岸上救生优先于下水救生2.呼叫优先:大声呼救,或报警,或找有能力的成年人来救3.工具优先: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救生工具,比如救生圈、树枝、绳子、矿泉水瓶、饮料瓶等4.团队优先:招呼岸上的人共同协助救生,团队分工,有人下水施救,有人岸上提供支援

溺水后的5个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腔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用手指清除口腔或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采取人工呼吸措施,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心肺复苏:抬起溺水者的下巴,保证气道畅通,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溺水者胸部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垂直方向下压,成人保持至少100次每分钟的频率,下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儿童频率稍减。

0 阅读:26
公信力量

公信力量

做有价值的信息,增强社会公信力,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