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川蜀的小伙伴说,又双叒叕来地震了。
他的故乡宜宾,这些年小震时有发生,有些人已经麻了,觉得影响不大;有些人生性敏感,表示这日子没法过了。
果然,权威消息一大早就来了,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22日3时56分在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8.40度,东经104.83度。
4.5级,介于4.5-6级之间,属于中强震,也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同时又大于3级小于4.5级之间,属于有感地震,这个范围的地震会有感觉,但一般不会产生破坏。
这个等级让人有些不安,只希望当地人民一切平安。
本次仅从数据角度,统计一组过往十年(2012-2022)全国3.9级以上的地震次数,数据来源于中国地震台网,仅供参考。
可以看到,十年间超过百次的有5个省份,分别是四川168次,云南158次,西藏233次,青海105次,而新疆更是多达350次。
这个数据可能会让人觉得吃惊,为什么有的地方三百多次了我才第一次听说?原因就在于地震造成的破坏也有轻重之分,而且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6-7级之间为强震,7-8级之间为大地震(如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8级及8级以上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
以上统计中的大多数都不含在内,所以仅有很少一部分例如汶川、玉树等等拥有“赫赫凶名”。
下面以5.5级为基准,再单独来看一组分割出来的数据。
其中方块内为地震等级,括弧里为发生日期。自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5日,近十年来全国仅2.12和田、8.8阿坝、5.22果洛三起,入列“大地震”级别。
而近现代已知的“巨大地震”级别,只有统计之外的08年5.12汶川地震。
尽管如此,地震作为自然灾害中排名靠前的存在,已然是对全世界最具威胁力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于全人类的安全之上。
那么在人类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地震可以被阻止或避免吗?
答案是不可以!
但好消息是,目前地震可以通过一些预兆提前得知,比如地下水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又比如动物的各种异常行为:牛羊猪等集体挣断缰绳、越圈外逃,鸡鸭鹅不进食、紧跟人、惊叫、高飞甚至上树;蛇鼠集体出洞、不畏人、成群迁移等。
还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措施:
1躲到厕所等有很多主管道的地方。因为在这些管道比较多的地方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应力。2 或者躲在桌子以及床旁边,避免砸伤。3 在平房就跑到空旷的地方。(四周不要有高层建筑)4 基于住楼房的最多,尽量靠近承重墙躲避,同时请注意在床底下储备一些厚被子、饮用水、手电筒以及食物,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收音机。为了在高震后楼体坍塌,可以争得更多的生存时间以便于他人解救。
也许在未来,人类可以通过对地质现象突破研究,又或以局部地核冷却等科学技术手段,来延缓甚至阻止地震的发生及其带来的伤害。
如果您有其他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