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是趋利的,希望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追求性价比。
商家也是趋利的,给多少钱做多少事,追求高利润。
自古以来两者就是对立的,关于价格和利润这块,无法调和;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的,消费者确实有这方面需求,商家依靠该项服务赚钱。
而且同类型商家间相互竞争,为了抢占市场,基于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心理,一些商家会开展相应的“商业模式”,当同一“商业模式”用的商家多了,就会潜移默化成为行业潜规则。
就举我前段时间的一个例子来说吧:
案例: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搬家或者搬公司的经验,今年7月份,我们华商计划在东莞创建一个华商工作室,需要搬一些办公家具和设备过去。
当时有两个方案,常规方案:找搬家公司服务全包;第二方案:找货拉拉大约350元,再找两三个临时工帮忙搬拆费用在1000以内。在美X和百X平台找了两家搬家公司初步沟通了解后,选择了报价更低的一家1500元,虽然比第二方案贵一点,但是比我们自己找人要方便省心,而且别人公司也要赚钱。
到了约定时间,搬家公司的人来之后的事情就比较糟心了,一行四人,搬了一点东西到电梯口,领头的就来找我要加钱,说公司克扣,给搬运工的钱很少,他们赚的是辛苦钱,也要生活要养家,开口就要加钱1000,我肯定不答应,让他们回去,他们又说要误工费,过来的油费等300块钱,真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跟他们以及对接的业务员大吵一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我威胁打315投诉,一顿摩擦,以加价600元结束;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领头的又说简单的就算了,那个背柜太大拆起来很麻烦,到了那边还要一块块拼装起来更麻烦,这样搞要一整天,他们没办法搬别的公司了,又要加400,这时候都搬了很多了,让他们回去要给钱,找其他公司说不定又是这样,又吵了一顿脸红脖子粗,以200结束;后面的高速费,餐水费等等已经没心情去吵了。
最终,报价1500的搬家服务,以实际支付2400元结束,这还是我据理力争的结果,不然要去到3000+。我骗他有朋友也要搬,让他白等了两个钟。
那最近,央视《调查天价搬家费:蹭名牌成搬家业潜规则》,也反映了这种情况,北京的吴女士搬家前,明明谈妥了是1200多元的搬家费,等东西搬到新地点后,搬家费却坐地涨到了18000元,而且,这么离谱的要价还理直气壮,不给就不走,还扬言即便报警也不怕。这就很恐怖了,吴女士不是第一例,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例,谁敢保证自己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呢,而且不止是搬家行业,还有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还有家政行业等上门服务行业会要求加长工时或临时加价。
那如何应对生活中这些行业的“软暴力”潜规则呢?
一、仔细甄别,从服务的复购频率考虑,有的行业靠薄利多销,有的行业基本是做了这次没下次的,比如搬家、二手回收、低端家政服务等,复购率越低的行业越可能存在。
二、提升认知,商业赚的就是信息差,较大金额消费时,要了解该行业常规服务流程,预计成本和常用套路等,这些花点时间在互联网基本都能够查到。
三、要有心理价位,根据第二步的了解,设定一个可接受的心理价位,因为过低的价格意味着商人无利可图,这个心理价位要在你可以接受又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基础上。
四、事出反常必有妖,面对低价的高性价比产品,你要抉择是否需要这项服务,如果选择,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五、自我保全机制,了解期间如何沟通,收集证据,上门前如何甄别保护自己,服务过程中适时录音录像采集证据,矛盾时运用这些证据勇敢说NO、保护自己利益,至少不收这么高的费用,结束后反馈情况,借助官方或者第三方保护自己权益。
最后,商业的套路多种多样,我们要拥有甄别的能力并拒绝这种“软暴力”,但是真遇到的时候,保持警惕性和保护自己为首要。
愿你我的生活没有“软暴力”,平安充实,幸福美满。
关注刘一涛说财商,读优秀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