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孙维世爱上有妇之夫,周总理苦劝无用,最终送她特殊礼物

帝哥说史 2024-05-14 20:32:46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曾抚养过许许多多革命烈士子女,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们真正给予义女名分的只有3人,才貌双全、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孙维世就是其中之一。

周恩来、邓颖超和孙维世

孙维世早年曾赴苏联留学,1950年,她协助廖承志筹建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历任总导演、艺委会主任、副院长。在那个时代,孙维世确实显得与众不同,她在红墙内的子女中最有才华,而且容貌出众,大家都称她为“红色公主”,罗瑞卿曾称赞孙维世说:“这是我党培养的第一位戏剧专家,红色专家。”

孙维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因为她对艺术的追求极高,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周恩来的指引和提点,今天帝哥就来说说孙维世在建国后的创作故事。

1950年2月,剧院决定排演苏联名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孙维世出任导演。著名的话剧演员金山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要求出演剧中的男主角保尔·柯察金,金山在40年代出演过《屈原》、《松花江上》等多部话剧和电影,有着“话剧皇帝”的美誉,对于保尔这个角色,他可谓是志在必得。

孙维世却坚决反对金山出演保尔,她认为保尔第一次出场是17岁,而金山已经将近40岁了,而且保尔是个干瘦的小伙子,金山却长得很胖,还有个大肚子,她对金山演好这个角色没有信心。

金山也不肯妥协,为了争取到保尔这个角色,他甚至找到了剧院的院长廖承志。廖承志于是亲自来给孙维世做工作:“维世呀,你还不了解进入艺术创作状态的金山。这回呢,你不妨试试,这样吧,你算是试用,我做他的保证人,如果真不行,你告诉我,咱们把他撤下来,怎么样?”

话既然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孙维世只好同意“试用”金山。排练的第一天,孙维世问金山:“你体重多少?”

金山回答说:“165磅。”

金山

孙维世又问:“保尔第一次出场时多大年纪?”

“17岁。”

“看来你得把体重减下20到30磅才好,17岁的苦孩子不会是像你这副身材,你的迫切任务是降体重,把身上的脂肪练掉些,把这个大肚子练下去。”

金山严肃地回答:“一定,一定。”

果然从第二天起,金山就开始节食,他的饭量直接减了三分之二,每天还坚持运动和打篮球,经常饿得头昏眼花、难以支撑。但每逢这个时候,金山就对自己说:“对,捕捉住这种感觉,保尔忍饥挨饿修铁路时,就是这种状态。挺住,努力去体会,就这样去接近保尔!”

几个月以后,金山成功地减去了23磅体重,而他通过不断钻研,已经和保尔这个角色融为一体,在他变瘦了的身躯里,分明滋长着一种英武的少年气质,浮躁、冷峻的目光,不屈的气概……

金山

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孙维世也已深深地被金山感动了,她这时才真正理解廖承志说过的话,进入艺术创作状态的金山,竟真的是这样忘我,他确实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这年9月,《保尔·柯察金》正式公演,并大获成功。但人们也逐渐发现,金山和孙维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形影相随,毫无疑问,他们相爱了!

但此时的金山是有妇之夫,他的夫人张瑞芳也是一位著名的演员,还是周恩来夫妇的好朋友。金山和孙维世恋爱的消息传到西花厅后,周恩来非常震惊,所以他才会严厉地批评孙维世。

金山和张瑞芳

但这一切都已经晚了,孙维世已经坠入爱河,无法自拔,她甚至为了与金山结合,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

张瑞芳是一个非常坚强和明智的女人,她知道事已至此,自己和金山的婚姻也没有继续的必要了,于是她主动和金山办理了离婚手续,并申请从北京调到了上海。

1950年10月14日,孙维世和金山在北京青年宫举行结婚典礼。当天周恩来并没有来,邓颖超告诉孙维世:“你周爸爸工作很忙,不能来了,但给你准备了礼物。”

孙维世将礼物打开一看,竟是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孙维世和金山都明白,这是周恩来希望他们能够珍惜这段婚姻,他们心里既感动、又羞愧。这天邓颖超还一再叮嘱金山:“我就这么个女儿,交给你啦,你要好好爱护她。”

金山和孙维世

但在不久以后,令邓颖超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金山在极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犯下了生活不检点的严重错误,使孙维世陷入到极度的苦闷中。

原来在婚后不久,金山奉命带一个创作组前往朝鲜战场体验生活,为创作一部名叫《患难与共》 的电影做准备。金日成对此非常重视,专门派自己的女秘书担任金山的向导兼翻译,但没想到风流成性的金山又与这位女秘书坠入情网,两人竟然还同居了起来。

当时中朝人民还在前线浴血奋战,此事的政治影响自然十分恶劣。金日成直接下令将那个女秘书枪毙了,由于金山是中国人,金日成将他交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处置,彭德怀也十分气愤:“我们正在流血牺牲,他到这里风流腐化来了,这还了得?我枪毙了他!”

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鉴于金山的一切组织关系都在国内,便将他送回国处理了。

在国内的孙维世得知金山的事情后,大哭了一场:“金山啊金山,你怎么有脸回来见我?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丑事来?”

孙维世(中)

就在孙维世痛苦的时候,邓颖超打电话叫她去西花厅一趟。见面以后,邓颖超对孙维世说:“金山的错误是严重的,但他很有才干,为党做过不少的工作,今后还要工作。作为他的妻子,对于这种情况,心里难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拉他一把。在这种时候,妻子拉他一把,会给他重新振作起来的力量,这样才是对犯错误的人的正确态度。”

在邓颖超的点拨下,孙维世渐渐地清醒了过来,她考虑再三,终于决定原谅金山。

金山回国以后,被开除党籍、撤职查办,最后被送到工地上去劳动改造。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还专门开大会批判金山,按当时的惯例,丈夫出了问题,妻子应主动和他划清界线,会上有很多人高声说:“孙维世必须站出来表态!”

此时孙维世站起来说:“也许最简单的两个字就是离婚。可是我不能,我不能表这个态。因为金山不单单是我的丈夫,他还是一个老党员。他犯了错误,在这个时候,我首先要拉他一把,让他重新站起来。我相信,金山将是最后一次犯这样的错误。”

孙维世

孙维世的这番话,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大家惊愕不已,有人为她叹息,有人在会后善意地责备她:“你呀,怎么会爱上金山呢?”

金山去土地劳动改造前,孙维世对他说:“我希望下次去接你时,我接回来的是一个新的金山!”

金山的眼圈湿润了,过了好久,他才哽咽着说出一句话:“维山,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金山去工地以后,干活非常卖力,不怕脏,不怕累,他诚恳的态度赢得了工人们的同情和好感,工人们并没有因为他犯过错误,就歧视他、疏远他。

不久以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演契诃夫的名剧《万尼亚舅舅》,孙维世向苏联的艺术指导力荐金山出演主人公万尼亚,金山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万尼亚这一角色的塑造中,成功地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1954年10月,《万尼亚舅舅》在北京公演,金山的演出得到了观众和行家们的一致好评,许多外国朋友称赞说:“在北京看《万尼亚舅舅》,就像在莫斯科艺术剧院看完一场成功的演出一样,我们十分惊异,契诃夫的风格、情调、人物形象都被你们掌握住了。这无疑是一次不平常的、极为成功的演出!”

这次公演的成功,使金山找回了自信,此后他又先后出演话剧《红色风暴》、电影《风暴》,在孙维世的帮助下,他真的“重新站了起来”!

《风暴》海报

1956年,孙维世导演了一部新话剧《同甘共苦》,剧情大致是这样的:

抗战期间,男主角告别新婚的妻子,参加了抗日的队伍,他随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我党的一位高级干部,但也和家里的妻子失去了联系。妻子在和男主角分别后,积极参加抗日支前工作,成了地方上的妇女积极分子。后来男主角在抗日队伍中认识了一位女知识分子,他们很快相爱,并在组织的批准下结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这三个人见面了,男主角觉得十分内疚,而这两位妻子都很通情达理,都要求主动退出,但男主角不愿意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退出,最后两位妻子相互容忍,形成了事实上的一夫两妻。

这部剧上映后,很受观众欢迎,不少人还给孙维世寄来了赞赏文章,说这出戏思想解放,敢于揭露生活中的矛盾,是一出好戏。

孙维世

但时任中国剧协书记处书记、《戏剧报》主编的张颖在看了这部戏后,认为戏里的内容违背了当时正在宣传一夫一妻的新《婚姻法》,还给老干部的脸上抹了黑,于是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批评这部戏。

孙维世在看了张颖的文章后,十分不满。几天后,中国剧协召开座谈会,孙维世在会上指着张颖说:“你不就是掌握舆论工具吗?怎么就这样胡言乱语给人扣帽子?新生事物出来不容易,你一棍子就想打死呀?你是什么评论家?一窍不通!”

张颖也火了,他对孙维世说:“你是了不起的大专家,批评不得吗?”两人在会上大吵了一架。

此事很快传到了周恩来耳朵里,他便在一天中午约孙维世和张颖一起到西花厅吃饭。席间周恩来问张颖:“我听说你们两个人当着不少人的面,打起来了?”

张颖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没有啊,我们不过是对一个戏有不同的看法而已。”

周恩来又笑着说:“真的没打?”

周恩来

孙维世接过话说:“打了,不过是嘴仗。”

此时邓颖超说:

你们都是老党员了,不会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吗?都认为自己全对了?

在周恩来和邓颖超的调解下,孙维世和张颖很快和好如初。

50年代末,在反“右”的思潮影响下,孙维世的许多作品都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她也因此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周恩来非常理解孙维世的心情,他主动找孙维世谈话,鼓励她不要气馁,要深入到工农兵中去体验生活,写出真正的好戏。孙维世听取了周恩来的建议,1964年春天,她主动来到正在开发的大庆油田体验生活。

孙维世在大庆待了一段时间后,油田员工艰苦创业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她,她决定写一部反映大庆精神的话剧剧本。为了写好这个剧本,孙维世把家从北京搬到了大庆,她与油田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走遍了油田的各个角落。一年半以后,孙维世终于完成了剧本《初升的太阳》。

1965年冬天,《初升的太阳》正式开演,并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从1965年冬到1966年11月,该剧先后在大庆、北京和山东等地演出210多场,观众人数达25万多人。虽然《初升的太阳》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孙维世却谦虚地说:“《初升的太阳》是在党的领导下,由群众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共同创作的结晶。”

《初升的太阳》剧照

以孙维世的艺术造诣,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她在1968年不幸去世,年仅47岁,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7 阅读:1778
帝哥说史

帝哥说史

文以载道,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