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管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肠结核是消化道常见病之一,其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女性比男性多。近年来由于结核病有效的化学治疗,肠结核的发病率已逐年减少。
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应警惕肠结核存在的可能性。
腹痛是本病常见症状之一,可占肠结核患者的95%以上,疼痛多位于右下腹,也可在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有时在进餐时诱发,由于回盲部病变使胃回肠反射或胃结肠反射亢进引起。
增殖性结核则便秘多见,大便呈羊粪状,腹泻与便秘交替是肠道功能紊乱的结果,无特异性,也可见于肠道功能性或其他器质性疾病。
腹部肿块因其病变肠曲和周围组织粘连,或包括有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可出现腹部肿块。腹部肿块常位于右下腹,一般比较固定,中等质地,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
全身症状表现为结核毒血症,以溃疡型肠结核为多见,随病程发展而出现维生素缺乏、脂肪肝、营养不良性水肿等表现。此外,也可同时有肠外结核,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肺结核的有关表现。
肠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不易,应根据上述临床表现综合考虑。
手术方式根据病情而定,原则上应彻底切除病变肠段后行肠吻合术,如病变炎症浸润广泛而固定时,可先行末端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二期切除病变肠段。手术患者术后均需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
(明日更新:带你全面了解结核之三十:结核性心包炎)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点赞+评论,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关注+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