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起义时没带一兵一卒,为何却受到主席礼遇,成为副国级干部?

晨绮史谈 2025-02-07 13:58:39

解放战争后期,国军战场形势濒临崩溃,大量高级将领为了日后出路选择起义、投诚。由于带领作战部队起义,可以换得双方伤亡的减少,同时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前程,因此蒋军高官起义时或多或少都带了一些官兵。然而有一位国军大佬1949年起义时,手上并无一兵一卒,却仍然获得了新政府的礼遇:建国后主席多次亲自接见他,并且在提升他为副国级的领导人,此人是谁呢?

这位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就是程潜。由于49年长沙起义的主要策动者是陈明仁,因此程潜并不太为人所注意。况且在发动起义之前,程潜已经辞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的职务,原本就没有什么兵权的他,似乎更加不显眼了。所以提到长沙起义,往往首功之臣被认为是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长沙起义原本有7万多国民党官兵参加,但是最后只有3万多人起义成功,这些官兵都是陈明仁的部下,和程潜没有很直接的关联。程潜联合陈明仁将军发动起义的时候,他本人手上并没有武装力量。

和程潜一同起义的陈明仁,建国后当过兵团司令、当过军长,1955年成了开国上将;而程潜的地位和待遇则更高,主席接见他时亲自撑桨划船、一起游湖,甚至还提拔程潜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了副国级的领导人。主席非常信任和尊重此人,心无芥蒂。为什么这个看似没有军权、并且早已经“过气”的国民党老干部,却能够受到如此礼遇和重用呢?

解放战争后期,程潜虽然不是湖南国民党军的军事主官,但他的一系列举措和政令对于湖南解放是大有帮助的。早在1949年年初,他就与我方秘密联系,接受了起义条件并遵照中央指令静待时机,并且要求湖南省内不再招收国军新兵,为起义做准备。程潜一直和我方保持着秘密沟通,后来更是根据总理的指示,秘密释放了不少关押在长沙的我党人员和民主人士,对于解放湖南是有很大功劳的。对于这样有实打实功绩的人物,新中国政府自然不会亏待,仍然要保留程潜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待遇,而不是看他起义时手上有没有兵权。

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程潜在国民党内和湖南当地的较大影响力。程潜是真正的国军元老,早年追随过孙中山和黄兴,在护国、护法等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官至陆军次长、军政部长。而北伐战争时期,他担任第六军军长,是和老蒋、李宗仁平起平坐的人物,抗战时程潜还出任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积极抗日。

程潜在湖南省内人望很高,就算放在全国范围也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由于解放战争末期国军大部退往台湾,像程潜这样的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元老,对统战工作可以发挥重大作用,瓦解蒋军阵营加速解放进程。因此程潜能在新中国政府获得较高的职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1927年,程潜被老蒋等人设计扣押并剥夺了军权,此后大部分时间都有名无实,并不处于国民党军政权力的核心位置。但是1949年起义时,陈明仁如果得不到程潜的支持,以他谨慎多疑的性格特征不会轻易发动起义。所以说长沙起义的发动,至少有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在程潜身上。至于是否手握军权,在发动起义的将领里面并不能以此为简单的判断依据。

起义时带兵比陈明仁更多的国军将领大有人在,像西南战役时整兵团规模起义的将领很多,陈克非、罗广文、裴昌会都是如此,但起义后的地位却不能和程潜相比。此时国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已经很差,就算不起义多半也会成片成片地投降,实际抵抗程度有限。程潜作为国军元老,被老蒋在国民党内部压制多年,是老蒋的主要反对派之一,起义前的态度又十分积极,再加上他湖南籍将领的身份,这几点对于他建国后的发展都有着很好的影响。

0 阅读:95
晨绮史谈

晨绮史谈

晨绮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