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诱导期突发通气困难该如何应对?

麻醉MedicalGroup 2023-11-01 18:27:48

经常做全麻的麻醉医生,都会经历令人紧张的一幕:正在给患者全麻诱导,可是麻醉机上的气囊却怎么也捏不动了。即便用力托下颌,似乎也阻力很大。不过几秒钟,心里喊着“坏了”,手上托着下颌的手似乎已经有一点抖了。

那一刻,几乎就在犹豫要不要喊人。如果喊人,可能会让人感觉水平不行;如果不喊人,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一般几秒钟不缓解的时候,内心深处“抢救生命的力量”会迫使麻醉医生必须做出喊人的决定。

之所以让麻醉医生放下所有的面子,是因为麻醉医生知道这个时候很危险!如果再犹犹豫豫,这可能就是一条生命!

有经验的麻醉医生都知道,全麻过程中的气管插管和拔除气管导管阶段是最危险的。这种危险性,相当于飞机在飞行中的风险一样:飞机在起飞和降落阶段是最危险的。一旦上升到平流层,平流层没有气流干扰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危险。因此,麻醉界把全身麻醉的插管和拔管比喻成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事实上,从统计数据也是如此。据报道,麻醉相关死亡病例中,70%是因气道问题所致,主要为呼吸道梗阻、困难插管和插管误入食管。

大家可以看出,呼吸道梗阻永远都是首要因素。全麻诱导阶段的梗阻,主要来源于颈前组织紧张(如颈前皮肤烧伤)、舌体后坠、肥胖导致的口咽腔狭小、小下颌导致的下颌难以提起、张口困难、增大的扁桃体或者肿瘤、喉痉挛、异物堵塞等等。临床工作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匪夷所思的情况,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处”来补充~

那么,一旦发生通气困难该如何应对?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有问题的。正所谓“上医治未病”,通气困难的未病就是麻醉前访视。如果有科学系统化的访视,是可以规避大部分可能出现的通气困难的。比如,小于6厘米的甲颏距就要小心了。特别明显的小下颌,完全可以采取清醒表面麻醉等措施。

那么,一旦在麻醉插管过程中出现了通气困难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当患者是因为大量呕吐物导致的误吸,就不要加压吸氧了。清除口咽部呕吐物,暴露声门是必要的。如果有异物卡在声门上,再怎么努力也是无畏的。清理几下,觉得难以暴露声门。可以一边继续处理声门部位,一边要求身边同事采用环甲膜穿刺。

这时不要犹豫,甚至可以采用20毫升注射器针头直接插进去,然后将打气的气管导管插进注射剂针筒里实现与麻醉机的对接。

如果雪上加霜又遭遇了暴露声门困难或者置入导管困难,可使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罩通气建立人工通气。

总之,要多掌握一些气道工具的使用方法,随机应对。

另外,再啰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上面最后提到的“插管误入食管”。如果是正常误入,这是没有问题的。有一个情况极度危险,那就是误判。

这种误判,主要是将明明进入气管内的导管误判为进入了食道。比如,当发生了寂静肺,气道阻力会很大,那种阻力就与进入食道类似,甚至阻力会大于食道内。如果贸然拔出气管导管,再恰好遭遇困难气道就是灾难性的。

因此,对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或者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大家共勉~

作者:魏铁钢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0 阅读:22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健康知识、急救知识和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