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三国演义》电视剧,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诸葛亮和王朗对阵的时候,王朗说出那番劝诸葛亮投降的话以后,弹幕里有些人认为,王朗说得很有道理。
知乎上也有这个问题,提问者也认为,感觉王朗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放到全网搜索,那认可王朗这番话的人,就更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王朗那番话,真的更有道理吗?
回答问题之前,得先来看看王朗的话,他到底说了什么。原文很长,我就不全部引用了,直接总结。
王朗的话看似很长,主要是两个观点。
其一,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于有德之人。
也就是说,在王朗看来,朝代更替是正常的,一旦天数变了,总会被有德之人来统一。汉末天下大乱,从汉桓帝、汉灵帝开始,一直到袁绍、袁术、刘表、吕布等群雄崛起,都是靠曹操平定。曹操能平定这些诸侯,就是天命所归,就是有德之人,而继承者曹丕,更是如此。
其二,天数已定,就在魏国,诸葛亮应该投降。
魏国带甲百万,良将三千,简直就是皓月之明,天数就在魏国。既然天命已经定了,于是王朗又劝诸葛亮,不要逆天理、背人情,应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然的话,只会自取灭亡。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就是这个道理。
王朗说的话有道理吗?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绝对。
说这话有道理,是因为魏国实力强大,三分天下有其二,曹操也确实很厉害,可以说大势已定,没啥意外的话,魏国统一是迟早的事(可惜后来有了意外,司马氏取而代之,但本质上来说,还是魏国国力雄厚之故)。
所以,在嘉靖壬午本《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王朗说完这番话后,作者还有一句“蜀兵闻言,叹之不已,皆以为有理”。由此看来,蜀国士兵听了王司徒这番话后,也是认可的。
旁白中,甚至还有这样一句话。
孔明默然不语。蜀阵上参军马谡自思曰:“昔季布骂汉高祖,曾破汉兵,今王朗用此计也!”
蜀国士兵的反应,以及诸葛亮和马谡的反应,后来到毛宗岗父子点评的《三国演义》(也即是通行本),这几句话就都去掉了。毛宗岗父子维护诸葛亮的形象,删去这些话,自然也能看出来目的。
后面诸葛亮也说了一堆话,来痛骂王朗,原文很长,我也不全部引用了,说说诸葛亮的观点。
诸葛亮的话,从两个方面反驳了司马懿。
其一,汉朝衰弱的原因。
从汉桓帝以来,汉朝就遭到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都是人的问题。什么人的问题?段珪、董卓这样的人。他们或是造反,或是搅乱朝廷,而且一个接着一个。董卓被杀了,又出现了曹操、袁术、吕布等人。他们的出现,直接让天下大乱,让朝廷遭殃。
为什么说“汉朝天数从桓灵二帝就逐渐没了”?就因为这些人不够忠心。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幸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生灵涂炭。
诸葛亮这几句话,简直振聋发聩。为什么汉朝气数尽了?为什么会有这些反贼不断出现?就因为无论朝野,都缺少正直之辈。那些当官的,做臣子的,要么如同朽木,毫无作用;要么如同狼狗,奴颜婢膝,毫无真心。
有这样的臣子,这样的官员,朝廷能好吗?汉朝能兴旺吗?不气数尽了才怪呢!所以,诸葛亮这番话,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就是人的问题。
当然了,诸葛亮这话也还没说全面。因为如果再往前追,那么汉朝灭亡的原因,除了缺少忠臣之外,还在于皇帝。从汉桓帝、汉灵帝开始,东汉国势就越来越不好了,因为这两位皇帝重用太监,驱逐贤臣。
不过,诸葛亮毕竟还属于汉臣,所以他不能指斥皇帝。但本质上来说,桓灵二帝的一系列操作,导致了东汉灭亡。这一点,书中有许多地方都说过。
比如,三英战吕布那一回中,有一首诗写刘关张大战吕布。开头第一句,就是“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汉朝之灭,除了臣子的原因,还有皇帝的原因。只是,诸葛亮碍于身份,没有说出来,而只说了臣子的原因。
其二,王朗本身的原因。
找到了汉朝衰落的原因——也就是大臣不给力,紧接着,诸葛亮又开始批判王朗。为什么要批判王朗?因为王朗也是汉臣。他“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入仕,就是做官了,什么官?自然是汉朝的官。
既然做了汉朝的官,自然得忠心汉室,尽心尽力对不对?所以诸葛亮才说王朗应该“匡君辅国,安汉兴刘”。
然而,王朗做了什么呢?他投靠了曹操,而曹操是什么人?父子篡权,尤其是曹丕,逼得汉献帝禅让帝位。古人强调“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王朗既然做了汉朝的臣子,却又背叛汉朝,跟随反贼曹操,不是谄谀之臣是什么?
既然是谄谀之臣,就该龟缩着,苟衣缩食,苟且偷生,别让人看着。可是,王朗非但不缩着,反而出来妄谈天数,所以诸葛亮才骂他是匹夫,是老贼。而且,诸葛亮骂得特别狠,连王朗死后都骂了,说他“归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而见二十四帝乎”。
总结而言,诸葛亮没有去反驳王朗的观点,什么神器更易,什么魏国威武,诸葛亮压根不理会,因为这本来也不算对。诸葛亮集中火力,直接痛骂王朗不够忠心,为人太无耻,骂到了王朗的骨子里。
换一个角度来说,王朗的观点也不对。
王朗认为,汉朝已经灭了,神器更易了,天下归魏国了。但刘备的国号就是“汉”,刘备继承了汉统,刘备的口号也是复兴汉室,这也就意味着汉室没有灭亡。既然汉朝还没有灭亡,王朗所谓的“天数有变,神器更易”,不是很扯吗?
即便是站在后人角度来说,王朗的观点也不对。三国最终都灭了,但神器也没有归于魏国,而是归于司马氏,归于晋国了。
退一步说,王朗的观点或许对,但对了也没用。因为诸葛亮不是针对他的观点,而是针对他的为人、人品、志气,而这正是王朗的问题。
诸葛亮有没有资格批评王朗呢?他当然有。
汉末,诸葛亮躬耕陇亩,没有出山,也没有做官;后来他出山帮助刘备,建立大汉,为大汉续命40多年,他是真正做到了忠心。诸葛亮和王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朗为什么会生气?因为人生气的原因就两点,要么是自己没错,但是度量小;要么就是自己错了,被人戳中了。
打个比方。你说千万富翁是穷鬼,他不会生气;你说我是穷鬼,我也不生气;但有一个开着租来的十八手劳斯莱斯,戴着高仿天价手表,没啥存款还充大款的人,你要是说他穷鬼,他会真的生气。
为什么?因为富豪本就有钱,他不屑于和你争辩,你说的话对他而言是假的;而我也不会和你争辩,因为你说我是穷鬼,这是事实。但你若说那个装大款的人穷,那就是戳着他的脊梁骨了,杀人诛心。他要是不生气,那就是默认了,为了面子,他必然大怒。
王朗之所以被气死,自然不是因为他气量小,而是因为他做人不行,最重要的还是他被诸葛亮戳到脊梁骨了。
再退一步说,诸葛亮和王朗,对阵之时是敌对势力。这个时候,想办法稳住,想办法赢才是第一重要之事。王朗气量太小,被诸葛亮骂了后便气死了。从这一点来看,他也不如诸葛亮。
总结来说:王朗的话,并没有道理,彼时汉朝还没彻底灭亡,他所谓的“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这个观点放在其他时候或许对,但放在当时不算对。至于诸葛亮的话,那无疑非常对。
公道自在人心,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提到诸葛亮,依旧是无比佩服;提到王朗呢?不过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小丑而已。
用户11xxx23
诸葛亮代表忠臣贤臣能臣,谁做皇帝从来就没有定数!谁能想到最后司马氏得了天下!真所谓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陆游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古谁堪伯仲间
心ヾぁ★╰'づ崽
王朗说的是顺应自然,诸葛亮说的是忠诚不渝…从最后的局势发展来看,王朗或许是对的,但是如果没有忠诚和坚贞,仅仅被动地附和所谓“大势“,那也无异于行尸走肉…
用户13xxx07 回复 01-16 02:24
如果这样 秦始皇笑抽了 刘邦为什么要反秦 他这个秦亭长理应誓死效忠秦朝 个个都谋逆上位 转身要天下人讲忠义[得瑟]
清林秀风 回复 用户13xxx07 07-05 22:44
没毛病啊,在秦朝眼里,刘邦就是个反贼[横脸笑],至于秦始皇笑不笑那我就不知道了,毕竟刘邦造秦朝反的时候,秦始皇早就挂了。[横脸笑]
用户10xxx38
诸葛村夫放到今天,也就是个坚持分裂国家的x独分子而已。德高望重的王司徒才是代表统一代表正义一方的。[滑稽笑]
用户5582866232
即然忠于汉室,那如果蜀汉一统天下,那应该是刘备的后人做皇帝,还是汉献帝的后人来做?
清林秀风 回复 07-05 22:46
刘备忠的是汉室,不是汉献帝,汉献帝是汉献帝,汉室是汉室,这是两码子事。
鬼見愁
刘备建的是蜀国,跟汉没半毛关系。王朗对天下大势看得还是很清楚的。诸葛亮即使看得清楚也不愿意承认,明显逆天而行,岂有不败?
暗夜精灵 回复 07-06 17:09
蜀国不是他自己的称呼,他建国的名字还是汉,只是魏国不承认叫他蜀国
yuanxing
在的位置不同,观念不同,各为其主而已,没有谁是真的对。
用户13xxx07
罗贯中:[得瑟]
感性vs理性
诸葛亮投曹操曹丕?不可能的,诸葛亮想当曹操那样的权相完全可以想学曹丕篡位也不费劲。但他不屑于学那爷俩,让他投曹恶心谁呢?
ajie
嘴炮能解决问题吗??[得瑟]
财来自有方之星汉灿烂
不管怎样说,对于百姓那是个苦难的时代,三家连年争伐,人口锐减!!还有司马氏,差点亡国灭种
突突突
有什么对不对的,立场不同,何必那么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