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冬至仅剩十天,气温煦暖到让人怀疑是不是在过冬天。
只有复又闹起且不得消停的病毒,以及越来越肉眼可见的感染人群,在丝丝入扣地提醒人们:疫毒未退,凛冬又来。
这样一种氛围之下,突然冒出来的国家疾控局2023版口罩指引,一经亮相就自带“踏浪而来”的气场。
远远望去若不细看,也难怪容易引发一阵惊呼:“(强制)口罩令又回来啦?”
而稍加走近观察,所谓“口罩令”等模模糊糊的印象就会瞬间瓦解。
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次修订,是近4年来发布的7版“口罩指引”当中约束力最弱的一次,病毒影响最淡化的一次,以及昔日见怪不怪那些老病原体最突出的一次。
2023版口罩指引,仅在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发布,今年的第一次口罩指引是在4月初。
4月份发布的指引解读问答时提到,2020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五版佩戴口罩指引”。也就是说,年初那次为第六版,本次第七版。
之前六版指引,从全称看均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而到了眼下这第七次,名称陡然大变,叫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
曾经叱咤风云令数十亿人闻之色变的“新冠病毒感染”,在这版口罩指引里已经沦为与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为伍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仅在点名排序时尚能维持排第一的一丝“脸面”。
江湖地位坠落之快,堪比那些地产老板。
新冠“泯然”于“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当中,口罩指引的约束力怎能不松一松。
与早前5版就不必比较了,仅与今年4月第六版相比,也宽松了不少。
比如,4月版本中“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有六种,12月版本只有五种。
新版比上一版少了的一种应佩戴口罩情形为:“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时”。
而且,在另外两种应佩戴口罩场景中,新版均缩小了时间范围。
即在第六版——“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时(应佩戴口罩)”前,全部加上“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
在“建议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一栏,新版指引首先给各情形加了“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的限定;
另外还将第六版第四条——“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改为“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共同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
也就是说,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共同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口罩想戴就戴不想戴就不戴。
总结一下本次口罩指引修订的主要变化:1、口罩,从必须戴到建议戴的场景约束,全部大幅度放宽;
2、进一步淡化新冠病毒感染的“江湖地位”,将之与流感、合胞病毒、支原体等传统上呼吸道感染,正式、明文,混为一谈。
这样的一部新版口罩指引,怎能称之为——“口罩令又来了”呢?
从指引本身来看,口罩令恐怕不仅不是“又来了”,而是“正式飞走了”才准确。
然而吊诡的是,尚存些许口罩佩戴要求的第六版指引于今年4月正式发布后,外界的几乎所有反应是众口一词地欢呼——口罩令取消啦。
此后,国人就开启至少半年的“无罩”生活,虽然其中大量人群在这半年里二阳、三阳。
彼时的男女似乎只愿意在一种情形下戴口罩:无论哪一版指引中都指出不需要佩戴口罩的场景——锻炼、健身。
虽然早已无人问津、也没有产生实际意义上的约束,第六版口罩指引却一直沿用至今,11月24日,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仍在提及。
而最新这次修订,口罩约束明明是从文本上大幅放松,新冠也在文件表述中从神坛跌落到与病毒界最基层的族类为伍,人们的感受却转为“口罩令又回来了”,而且在这种感受的感召之下主动认真戴口罩人群肉眼可见的大增。
告诉要好好戴口罩,你接收到的印象是口罩终于可以丢;现在说口罩松一松,你又理解是要求必须好好戴,而且像个怂包蛋似地也确实戴了起来。
为何会出现如此荒诞的群体心理现象?
究其原因,或许,近期恰好出现的越来越多戴口罩的人,不过是人类“本能+直觉”感受到的一股莫名“不对劲+危险”之下的自然反应。
面对以往流感、支原体、合胞病毒经验根本无法解释的、当下发生在一家家个体身上的现象,与其说新版口罩指引让人们重新捡起口罩,莫不如说一周5款紧急获批的新冠疫苗以及尾随的“打苗苗”的卷土重来,让大家终于从“小感冒”说里渐渐回过味来。
“什么TM甲乙流、什么TM衣原体、腺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没有新冠打底驱动,何时见过这些“基层小卒”翻起过这般风浪?”
越来越多人在饱受免疫力被削之后,心底里升起这般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