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一生有过三次婚姻,共育有7个儿女,除了长子许光是他与原配夫人所生之子,其余6位都是与妻子田普所生。
许世友将军家风严谨,对子女的要求甚高,从不允许他们在外仰仗自己的关系,更不用说许世友动用关系为孩子谋福利了。
许世友和儿子许光一家
但许世友也曾破过例,1975年,当被他劝回乡下的长子许光写信求助时,他还是走了后门。不过,这都是事出有因的。
放弃大好前程,返回农村许世友与原配妻子共生育了三个孩子,但前两个都夭折了,只留下了许光。
就在许光两岁的时候,鄂豫皖根据地失守,许世友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陕北,从此杳无音讯。留下朱锡明照顾一家老小,十分辛苦。
许世友
许世友的母亲是一位非常善良的老太太,她不愿看到儿媳如此耽搁一生,就劝朱锡明改嫁。最后,朱锡明嫁给了当地的一位农民。
朱锡明离开后,年幼的许光跟着奶奶、姑姑生活,有时敌人跑到家里找他们的麻烦,他们就躲进深山老林中,甚至差点被火烧死。
许世友离家17年,许光也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此时已经身居高位的许世友,想起了还在乡下受苦的儿子,就决定将其带到身边。
许光
1948年,已经19岁的许光在王树声将军的帮助下来到了山东军区司令部。看着年轻稚气,却大字不识的爱子,许世友心里充满了愧疚。于是,许世友就将儿子先后送进了第五航空兵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
许光也不负父亲期望,学习刻苦,1958年时他已经成为了全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优秀的艇长。
这一年,许世友带着儿子、儿媳回到老家看望老母亲。
许光
家乡已经大变样,但许世友印象中的老家院子却没有了当初的样子,变得破旧。家里没人,当地老乡连忙跑出去寻找,过了十几分钟,只看见一位瘦弱的老太太背着青草从大门外颤颤巍巍地走了回来。
这便是许世友的母亲李氏。
看到母亲回来,许世友连忙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青草,儿子许光也冲上去抱住奶奶。见此,老人眼中流下了高兴的泪水。
许世友的母亲
这一幕让钢铁般坚硬的许世友也忍不住瞬间泪目,他跪在地上,朝着母亲磕了三个响头,边磕头边说:“母亲,儿子不孝,让你受苦了。”
李氏将儿子扶了起来,高兴地说:“不要在外面说话,到屋里,咱们一家人好好团聚一回。”这天中午,许世友罕见下厨,亲自为老母亲做了一顿简单而又美味的饭菜。
这一次回乡,给许世友的内心造成了不小的震动,他印象中年轻的母亲老了很多。当再看到母亲与孙子许光难舍难分的感情时,他悄悄做了一个决定。
许世友
1965年,许世友得知在乡下的母亲生了病,家里无人照顾,就找来许光说:“黑伢,你是我的好儿子,也是奶奶的好孙子,今后你回乡下吧,替我照顾好你奶奶。”
许光知道回乡意味着他要放弃城市里的一切,按照父亲的脾气,他之后也会永远留在农村。一时没有转过弯的许光有些不情愿,但看到父亲痛苦的表情时,他咬了咬牙,答应了下来。
虽然从城市到农村的落差很大,但许光心甘情愿地照顾着奶奶,很快他就摆平心态,开始为建设农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许光
作为上将之子,许光家庭困难回到农村后,许光就自觉地将“高干子弟”的帽子摘掉了,任县人武部副部长20年间,他走村串户,关心群众,深受百姓爱戴。
1969年,许光负责筹建新县千斤乡159 微波站,当时山上没有路可走,所以器械都得靠人力往山上背,就连几吨重的水泥杆也只能靠人一点点挪到山上。即便条件如此艰苦,许光也从未喊过累,他与民兵们同吃同睡同劳动,终于在几年后竣工。
1987年,新县迎来了涝灾,防洪任务非常艰巨。凌晨一点多,许光连夜赶到一线指挥防洪抢险。
许光(左一)
当时许光身患疾病,明知对自己健康不利,他还是冒着雨赶到所包乡镇。由于道路被雨水冲毁,大晚上视线又有限,司机一不小心就将车开入了一个两米多深的水坑。由于惯性,坐在副驾驶的许光被抛了出去,当场昏迷,被送到医院抢救了三天三夜才脱离危险。
新县人武部为许光配了一专车,以便他出行使用。但许光除了紧急任务使用,平时根本不用,即便是下乡检查工作,他也是和人们一起挤公车。
常年的劳累,许光学会了用抽烟缓解压力。他的烟瘾很大,但他公私分明,无论是出差还是办公,都不抽公家的烟。他随身携带的烟也是市面上最廉价的“散花”和“芒果”牌香烟。
许光和父亲许世友
有一次,一位来自湖北的村支书看到许光抽的烟,开玩笑说:“你作为一个县级干部,抽的烟还没有我一个农民的好。”许光只是笑笑,并不觉得抽廉价香烟没有面子。
作为开国将军的儿子,许光应该有更高的待遇,但实际上,许光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待遇和父亲的职位挂钩。在回乡的几十年中,他从来不伸手向父亲寻求帮助,唯独有一次破了例。
许光的妻子杨定春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很多年。许光下乡时,杨定春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决定,从没有抱怨过一句,因此许光十分感谢妻子。
许光和妻子
许世友也对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夸她有文化,知道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1975年,杨定春突然患病,不能吃饭,但当地医疗水平落后,无法诊治。从未向父亲开过口的许光,终于破了例,他写信给父亲,希望父亲能够动用关系找一家好医院为妻子治疗。
而从未给家人开过后门的许世友,因珍惜儿媳妇,也立刻回复:“可以。”同意儿媳到广州治疗,并亲自嘱咐原广州军区总医院尽力救治。很快,杨定春恢复了健康。
许光和妻子
许世友知道儿子一家经济困难,便花了两个月的工资,共500元,为儿媳付清了医药费。这是自从儿子回乡后,他第一次提供救济。
许光的事迹越传越广,有许多人慕名拜访了他,人们十分好奇他是否后悔离开海军部队。这个问题,许光的女儿许道江说出了答案。
她说:“父亲离开部队,确实有些不舍,也常常跟我们讲起他以前在部队中的生活,但却从未后悔过。”
许光晚年
其实,在回乡后的许多年,许光曾有过三次重返部队的机会,但都被他拒绝了。第一次是祖母李氏去世后,父亲许世友曾让他重返海军,他拒绝了;第二次是省军区拟提升他为军分区领导,他也拒绝了;第三次是许世友的老部下想调他到机关工作,他更是考虑都没考虑。
在许光心中,不一定非得当将军、抗将星才算有前程,扎根农村也照样光荣。
许光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子女和亲属也非常严苛,甚至不近人情。他对儿女说:“我早就把高干子弟的帽子摘掉了,你们更不能戴。”
许光
1978年,许光的妻弟杨定根被评为“河南省文化厅先进工作者”,探望许光时,他提出希望调到县里文化系统工作。许光刚刚还为妻弟高兴的脸瞬间变得阴沉,愤怒地说:“你个人搭梯个人上,想让我给你搭梯,没门!”
许光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将门之子,他用自己的努力谱写了传奇人生。
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