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武功夫如是说:

天气回暖,阳气升腾,平衡好了工作和生活,夜晚习惯溜腿翠竹公园,登顶,按照既定的训练计划行拳站桩单操。
无奈练功场有其他人,悠然的嗑着瓜子、吸着小烟.....
只得偏安一角先闭目站桩。沉浸式放松、呼吸,感受夜风吹动花木,时不时还有人在身后路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次松沉的感觉来的很快,有团火在丹田里,想把劲儿发出去,行炮锤,一气六趟,过瘾!!!
刚柔相济、发劲如炮、松沉震脚,式势相连,这个练功场“融”开了,那个在凉亭的陌生人被“挤”走了.....
思绪仿若回到北京大天坛,也是同样的场景,我就没来一两次,场子就被另一位练太极的师傅占了,各玩各的吧!烦就烦在,偶有路人,上来搭讪、指指点点。所以后来,就掐着点过去,省的干扰,说的对也可吸纳,问题是大多数人“懵懂无知无畏”。
写这段感触,基于以下:

1、能有花木,不是青砖地面,土地最佳
2、习武炼拳,求养生,原本就是一场“孤独”“苦中作乐”的“身体重塑”旅程
3、有兴趣一致的师兄弟或者良师益友,同修更好
4、关于融场:
武学本质的能量场构建:在形意拳谱《九要论》中记载的 "气与力合",本质上是通过站桩、吐纳等功法构建人体生物场。融场指的是将自身气场与外界环境能量(如天地之气、对手劲力)进行动态融合。
养生层面的天人合一境界:武当派《玄机直讲》中 "收视返听" 的修炼方法,要求习武者将自身生物场与自然电磁场相融合。站桩时面朝东方吸纳晨曦之气,本质上是通过特定姿势调整人体生物电频率,与地球自转产生的电磁场形成共振。这种融场状态在少林《易筋经》中被描述为 "如鱼在水,周身俱灵"。
二、传武是小众,师父炼拳不能断(不被打扰),自己炼拳也不能断(要专心),这是炼拳的规矩,守规矩是让懂规矩的人遵守的,只为传承
我在老家有位炼太极的师兄,推手交流时盘谈,他曾拜师京城一八卦掌名家,开始三个月就让他练一个动作,只为开筋骨、考验资质及打磨耐性....传法门关隘的时候,特意骑着单车从南城练功场到北城,就说了一句平常说了很多遍的口头禅,回去炼吧!
真传一句话,练到那个份儿上就得到了....还有一句关隘“法不传六耳”。老前辈守着传承下来的规矩,不论发展到什么时代,都会去“敬拳、尊守”。
今儿这个楔子有点小作文了,只是感慨而已。
以下是正文,供正在学拳和已经学拳的同修参阅:
一、"不妄言":武德根基与知识敬畏江湖有谚"宁给十两金,不传一口春",传统武术的言谈规矩源自《少林拳术秘诀》中"五不可传"的筛选标准。武林忌讳随意评点他人功法,其深层逻辑在于:
1. 技术壁垒:
各拳派如形意拳的"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八卦掌的"趟泥步"均自成体系,未得真传者难以窥其精微。正如《内家拳法》所言"心险者不可传",妄议他人功法易暴露自身武学浅薄。
2. 武德约束:
清代《杨氏传钞太极拳谱》明确"八不传五可授",其中"不传目中无人之人"直接规范言行。现代《武术礼仪武德守则》更将"谦虚谨慎"列为守则第八条,违反者轻则遭冷遇,重则引发门户纠纷。

拳案:某太极传人在公园练拳时,有观者当众质疑其"无实战价值",该拳师以《廉让堂太极拳谱》中"旋踩转膝"技法演示阴阳转化,观者方知看似缓慢的拳架蕴含缠丝劲奥秘。
二、"不越界":场域神圣与器物禁忌武术场地的规矩可追溯至《周礼》军礼制度,其核心包含三重维度:
1. 空间禁忌:
形意拳古训"戳杆设场必祭祖师",练功场地被视为"气血运行道场"。
形意拳师设场必留"安全距离",观者若踏入14米×8米标准场地,即犯"踩龙脉"大忌。
2. 器械禁忌:
咏春"八斩刀视若父母"的规矩,源自《疯魔棍谱》"仪容不整不得演武"的戒律。
"递刀须刃向下,枪棍垂直离地20公分",触碰他人兵器被视为"夺器辱师"。
3. 行为禁忌:
梅花拳收徒需"三师在位"(引师、送师、师父),擅自下场如同破坏传承仪式。
《武德守则》第六条明令"维护公德、尊师爱生"。
拳案:民国时期,有武师在杨露禅练功时跨过其枪杆,杨氏以"白蜡杆点喉"警示,此事成为"器械不可亵渎"的经典案例。
三、"不自矜":传承智慧与生态维系
武林生态的维系建立在《论语》"揖让而升,下而饮"的君子之争基础上,具体表现为:
1. 传承伦理:
八卦门按"海福寿山永"字辈论资,青年武者需恪守"挂名弟子→入门弟子→登堂弟子"的晋升阶梯。《武术礼仪解析》强调"见长辈行鞠躬礼,同辈行抱拳礼",打破等级即破坏传承链条。
2. 技术包容:
明代《武编选》记载"温家长打七十二着,赵太祖长拳多用腿",体现"各美其美"的包容精神。现代武术赛事将传统套路与创新展演分设组别,正是这种智慧的延续。
3. 育人哲学:
头条好友形意拳张金涛老师在抖音教学中强调"与其争论,不如实战",暗合《武术礼仪解析》"争斗中保持规则与风度"的精髓。
现代启示:
某散打冠军观看八极拳演练时,主动行"持械礼"并求教"顶心肘"发力原理,双方遂成忘年交——这正是"人不亲艺亲"的最佳注解。

从《周礼》军礼到现代竞赛规则,从"八不打"禁忌到抖音直播教学,传统武术规矩始终承担着三重使命:
1. 技术保护:
通过空间禁忌防止功法外泄
2. 伦理建构:
借礼仪维系师徒传承体系
3. 生态平衡:
用包容促进门派共存发展
"武林规矩既是行为约束,更是精神指南"。
当观武者懂得"驻足三米外,抱拳示敬;观艺不多言,心领神会",传统武术才能真正实现"从江湖到庙堂"的文明传承。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
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拳艺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