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独孤信三个女儿都是开国皇后,为何只有独孤伽罗留下全名?

微笑蜻蜓 2025-02-24 10:23:44

在2018年的时候,有一部古装剧特别热播,这部剧就是《独孤天下》。它主要讲的是北周大臣独孤信家里的三个女儿的故事,这三个女儿分别是独孤般若、独孤曼陀以及独孤伽罗。你知道吗?这三姐妹可真是不简单呐,她们先后都成为了皇后呢,不过这里面有的是在开国时期就成为皇后,有的则是后来被追封的。独孤般若成了北周的开国皇后(追封),独孤伽罗是隋朝的开国皇后,而独孤曼陀呢,也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后(追封)。就这样,这三姐妹凭借着各自的经历,在古代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下了属于女性的传奇故事。

要知道,这可是历史电视剧,那里面自然是存在虚构内容的哦。就拿独孤信的女儿来说吧,像独孤般若和独孤曼陀这两位呢,在正规的史书所记载的内容里,其实并没有具体的姓名呢。在相关记载当中,她们是分别以北周明敬皇后以及唐朝元贞皇后这样的身份来被指代的哦。而在独孤信的这些女儿里面,唯一一个在史书当中留下了完整名字的呢,也就只有那大隋开国皇后独孤伽罗啦。

咱们得明白,古代那些封建史学家呢,大部分可都是遵循着儒家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的哦。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后妃嫔,一般情况下,要是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情况,史学家们都不会着重去书写她们的事儿呢。只有在两种比较特殊的情形下,才会对她们大书特写。一种情况呢,就是这位皇后或者妃嫔为王朝的创立或者延续建立了非常卓越的功勋,那这样的功绩确实很了不起,值得被详细记载下来供后人知晓。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在历史上落下了不太好的名声,比如说特别善妒,为人特别跋扈,甚至还做出残害皇室成员之类的事儿,这样的情况史学家们也会详细记录,为啥呢?就是为了能给后代的统治者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例子,好让他们在治理国家、处理后宫事务等等方面能有所参考呢。

既然同样都是皇后的身份,可为什么就只有独孤伽罗在史书里面留下了全名呢?难道说这是因为她有着所谓“千古第一善妒”这样的名声吗?

显赫的家世

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他是鲜卑族人呢,出生在北魏时期的边塞之地。史书上对他有这样的记载哦,说是“信美容仪,善骑射”。这句话简单来讲呢,就是独孤信打小就长得特别英俊潇洒,那模样别提多出众啦,而且他还特别勇猛善战,在军队当中那可是相当厉害。就因为他这些出众的特质,军中的将士们都特别敬重他,还都亲切又尊敬地称呼他为“独孤郎”呢。在那个时候,独孤信还结识了不少年轻有为的才俊呢,像贺拔度、宇文泰等等都是。这之后呢,他们这批人,彼此之间相互帮扶、互相提携,在成长的道路上携手共进。最后呢,他们都凭借着自身的本事和彼此间的扶持,成为了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说是犹如擎天之柱一般,为北朝的发展等各方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呢。

在公元524年的时候,北魏出现了六镇叛乱这样的情况。当时呢,有个叫独孤信的人,他先后跟着贺拔度、葛荣以及尔朱荣这些人去讨伐这场叛乱。在作战过程中,独孤信可真是勇猛无比,常常就自己单枪匹马地冲向敌人阵营,在战场上那是冲锋陷阵,毫不畏惧。也正因如此呢,他立下了不少的战功。慢慢地,他就在军队里开始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啦,逐渐崭露头角,而且还得到了孝武帝的赏识呢。

在公元534年的时候,北魏当时的情况可不简单。北魏孝武帝呢,一直受到权臣高欢的逼迫,那种处境实在是让他难以忍受。于是呢,孝武帝就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带着自己的部下一路向西,前往关中地区,去投奔另一位有权势的大臣宇文泰。这时候,有个叫独孤信的人,他可是把忠义看得极为重要,就像是自己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一样。当独孤信听说了孝武帝西迁这件事之后,他丝毫没有犹豫呢。要知道,他家里还有妻儿老小,但他毅然决然地抛下了他们,就自己骑着一匹马,赶忙去追赶孝武帝了。

那时候啊,孝武帝正处于仓皇逃命的境地,那情形别提多狼狈了。身边好多军士都不愿意跟着他一路这样逃亡下去。就在这个时候呢,独孤信独自一人骑着马匆匆赶来追随孝武帝。孝武帝看到这一幕,心里特别感动,他感慨地说道:“武卫(将军)居然能够毅然决然地告别父母,舍弃妻子儿女,大老远地赶来跟随着我。这世间一到战乱的时候,才能真正识别出谁是坚贞贤良之人,这话可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啊。”说完这番话,孝武帝还把自己所骑的御马赏赐给独孤信,以此作为对他的奖赏呢。

话说在北魏时期,孝武帝来到了长安。这之后呢,权臣高欢动作很快,立刻就从北魏的宗室里面重新拥立了一位新的君主。就因为这么个事儿,原本统一的北魏便从此一分为二啦,分成了东魏和西魏这两部分呢。不过呢,这东魏和西魏的皇帝啊,实际上都没什么真正的权力,都只是傀儡罢了,真正的大权都被权臣高欢以及宇文泰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在当时那个时候,西魏所占据的地盘仅仅只有关中地区,以及河南的一小部分地方罢了。要知道,这些区域因为长时间遭受战乱的影响,人口数量那是急剧减少。就拿经济方面来说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根本没法和富庶的东魏相比;在军事实力上呢,同样也是远远落后于东魏的。高欢呢,他恰恰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西魏的这种劣势情况。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率领着规模庞大的军队去进攻西魏,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要像犁庭扫穴一般,把西魏彻底给拿下,从而再次实现北方的统一。

西魏政权实际上是由宇文泰所掌控的。那个时候啊,宇文泰一边得全力去抵挡高欢大军的猛烈进攻,另一边呢,他心里也很清楚,就凭自己目前的这点力量,实在是太单薄了,这么耗下去肯定坚持不了多久。所以呢,他迫切地需要开辟出一条新的战线,好借此来扩展自己的地盘,增强自身的实力。这时候,宇文泰就想到了一个人,谁呢?就是他小时候的好朋友独孤信。这独孤信可不得了,在军政方面那都是相当优秀的。于是,宇文泰就把这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交给了独孤信。他给独孤信封了武卫大将军、荆州刺史的官职,然后让独孤信带着为数不多的人马,去进攻当时被东魏所占据的荆州地区啦。

话说独孤信那可真是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要知道,他之前在荆州地区当官可有好些年头了,对当地的民情那是相当熟悉。就靠着这份优势呢,他带着一千多骑兵,那气势如同狂飙一般迅猛突进。在经历了好几场激烈的战斗之后,独孤信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面对东魏兵力上的优势,他可丝毫没有畏惧,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手下将士们的英勇作战,竟然以少胜多。不但成功地把东魏那些占优势的兵力给击溃了,还顺利地夺取了荆襄地区呢。这还不算完,独孤信的本事可大着呢。他这一战打出了威名,吸引了大批东魏的百姓前来投靠。如此一来,西魏的领土得到了扩大,整体的实力也因为人口的增加等因素而极大地增强了。

话说在不久之后,独孤信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去镇守陇右十州。要知道,陇右这地方自古以来可就是兵家必争的要害之地呢。不过呢,当时刚经历了北魏末年的那场战乱,整个陇右的情况那叫一个糟糕,好多地方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十户人家里面有九户都空了,好多地方都是冷冷清清的,几乎都看不到什么人了。独孤信来到陇右上任以后呢,马上就开始着手开展一系列的治理工作。他首先做的就是对当地的吏治进行大力整顿,把那些存在问题的官员情况好好梳理一番,让官场风气能够清正起来。同时,他也积极地去讨伐那些为非作歹的盗贼,让当地的治安能够有所好转。做完这些之后呢,独孤信又开始想办法招抚那些流亡在外的百姓,鼓励他们回到家乡。而且,他还大力地提倡农桑之事,让百姓们能够好好地从事农业生产。在独孤信如此费心费力地治理之下,没过几年的时间呢,陇右这边的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地的老百姓们渐渐恢复了安定的生活,都能够安居乐业了。周围州县那些流亡在外的数万家百姓呢,看到陇右在独孤信的治理下变得这么好,也都纷纷主动要求归附到独孤信这里来。就这样,经过一番发展,陇右地区变得越来越重要啦,它逐渐成为了西魏非常关键的粮草供应地以及兵源的重要来源地呢,为后来宇文泰和高欢之间的争霸,稳稳地奠定了十分坚实的物质基础。

话说在公元548年的时候,宇文泰对西魏的官制进行了一番改革呢。在这次改革里,他开创性地推出了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这就是府兵制啦。而且呢,宇文泰还依照各位将领自身具备的实力情况,以及他们所立下的功劳大小,设立了八柱国将军这么一个职位体系哦。这里得说明一下,宇文泰他自己其实也是八柱国之一呢,并且还总领朝政大事哟。在这些将领当中,独孤信凭借着他那十分显赫的战功,再加上他在荆襄地区以及陇右地区都有着超高的人望,就这样脱颖而出啦,成功位列八柱国将军之中,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呢。就从这个时候起,一个非常特别的集团逐渐成型啦,那就是关陇军功贵族集团哦。这个集团可不得了,它横跨了好几百年的时间呢,并且对咱们国家的中古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影响前后持续了差不多近两百余年呢。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阶段,关陇集团还仅仅处于草创时期呢。它其实就是宇文泰跟几位军功贵族达成的一种政治联盟形式哦,还远没到形成一个紧密团体的程度呢,真要发展成那样,那得等过几代人的时间才行。在这之中呢,宇文泰可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哦。他是最先占据关中地区的人,并且还是西魏政权的开创者呢。不仅如此,他自身的实力在这些人当中那也是最为强劲的。所以呢,其他的那几位柱国大将军,都纷纷以宇文泰作为首领,对他发出的号令那都是乖乖听从的,也完全接受他的节制呢。

在公元556年的时候,西魏实际上真正掌控着大权的人是宇文泰呢。当时啊,他正在外面进行巡视,可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竟然病逝了。就在他临终之前,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把手中所掌握的大权转交给了自己的侄儿宇文护哦。这么一来,原本在北魏时期那种相对平衡的政治均势一下子就被打破啦。你瞧,表面上看起来朝堂还是和往常一样平静呢,可实际上,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已经开始有各种看不见的势力在暗暗涌动起来啦,就好像平静的海面之下,其实藏着汹涌的暗流一般呢。

话说宇文泰有个侄儿叫宇文护,这人在掌握了极大的权力之后,就拥立了宇文泰的小儿子宇文觉登上皇位,成为皇帝啦。如此一来呢,也就取代了西魏皇室,建立起了北周这个政权哦。而这一情况,直接就把那些原本忠于西魏皇室的柱国大臣之间的矛盾给激化了呢,比如说赵贵和独孤信这两位,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因为此事变得尖锐起来啦。

在那之后没过多久啊,有个叫赵贵的人,他可是八柱国之一呢,这人谋划着要把宇文护给铲除了。可谁能想到呢,这事儿最后没成,反倒被宇文护给发现了,结果就落了个被诛杀的下场。而宇文护呢,借着赵贵这件事儿啊,就开始大肆诛杀那些和他不对付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异己”啦。这其中啊,就有那个地位又高、权力又大的独孤信。宇文护硬是逼迫着独孤信自己了结了性命,这还不算完,又把独孤信的亲族都给流放了。您瞧瞧,原本那可是风光无限的独孤家族,就这么一下子遭受了特别重大的打击,还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呢。乍一看呐,这独孤家族好像都已经处在要灭亡的边缘啦,情况真的是挺糟糕的。

常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独孤家族就如同那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野草一般,家族发展得极为兴盛,呈现出枝繁叶茂的景象。然而,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会按部就班发展的时候,没多久,情况出现了变化,而这个带来变化的关键因素,正是独孤家族的小女儿独孤伽罗。

独孤信的女儿们

要知道,独孤信这个人啊,他身上有着“八柱国”这样极为显赫的身份呢,而且文韬武略也是相当出众的。但说来也有意思,他最为人所熟知、名气最大的地方,却并非是这些,而是他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称号,那就是“古代最牛岳父”呢。

在封建时代,那些公侯世家为了能让家族一直延续下去,并且始终保持富贵的状态,常常会采取彼此相互联姻的方式呢。独孤信也不例外哦,他这一辈子前前后后总共娶了三位妻子。而在这三位妻子当中,他的最后一任妻子来头可不小呢,她是当时极为有名的清河崔氏家族的女儿哟。

独孤信有三位妻子,她们一共给他生育了七子七女呢。在这些子女当中,有件事儿特别出名,那就是他的其中三个女儿先后都当上了皇后,而且是分别处在三个不同的朝代哦。这三个女儿,一个比一个厉害。这里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小女儿独孤伽罗。独孤伽罗的影响力可真是不容小觑,她直接对我国中古时代的历史走向产生了影响呢。从这方面也能充分看出来,独孤信那可真是有着超乎常人的识人眼光。想当年,在那么多的豪门子弟、青年才俊当中,他就能独具慧眼,从中为自己的女儿挑选出极为出色的佳婿呢。

话说独孤信啊,他的长女呢,是嫁给了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毓哟。这宇文泰和独孤信,打小就是好朋友呢,关系很不错。而且呢,宇文泰还存了刻意去笼络独孤信的心思,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双方结为亲家,有这样的联姻之事,那可就是在情理之中的啦,一点也不意外呢。

公元557年的时候啊,宇文护那可是大权在握,整个局势基本都由他掌控着呢。可这皇帝宇文觉却不怎么听他的招呼,这让宇文护心里很是不满。这不,北周才刚刚建立起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呢,宇文护就干脆把宇文觉给废黜掉了。之后呢,他又另外拥立了宇文毓来当皇帝,不过这宇文毓,在宇文护的把控之下,实际上就相当于是个傀儡皇帝啦。而独孤氏呢,也因为这样的局势变化,地位跟着上升,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了北周的皇后。

要知道,当时那大权可是实实在在地掌握在宇文护手里。宇文毓呢,虽说有着名分,可实际上和他的妻子根本就没什么实实在在的权力。这样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平淡乏味,毫无滋味可言。就在这个时候,独孤信已经被逼得没办法,只能选择自行了断了。这对宇文皇后来说,打击可太大了。自己家族破败了,父亲还被杀掉,这心里的伤痛就别提多深了。而且,她每天都处在担惊受怕之中,心里老是琢磨着,也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和丈夫就会被宇文护给废黜掉,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在这种家族变故带来的伤痛以及对未来充满恐惧的双重压力之下,宇文皇后实在是承受不住了。她年纪轻轻的,就整天郁郁寡欢,最后身体越来越差,竟然就这么早早地离世了。可怜她到最后,也没能为娘家做上什么,提供任何的帮扶。

咱们再来聊聊独孤信的四女儿。她呢,嫁给了八柱国将军李虎的儿子李昞,这两家那可都是门第相当,算得上是门当户对的好姻缘呢。婚后啊,他们夫妻二人一共生育了四子一女,在这些子女当中,就有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哦,李渊后来还追封自己的母亲为皇后呢。不过,这夫妻两人都有个共同的状况,就是身体不太好。据史料记载呢,“太后素来就患有羸弱的疾病,时不时还会病得十分严重呢。”就因为身体欠佳,李昞在朝廷当中一直都没什么能说得上话的机会,没什么话语权。也正因如此,当他妻子的娘家遭遇危难的时候,他也没办法使上什么劲儿,只能干着急,感觉是有心无力(也不知道他妻子后来脾气不太好,是不是就是因为经历了这些事情才变成这样的呢)。

最终将家族重新振兴起来的人,是家中的幺女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乃是独孤信的第三位妻子崔氏所生,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位崔氏可是出自清河崔氏哦。独孤伽罗身上有着胡汉两种血统呢。她,一方面有着草原女子那种英气飒爽的劲头,对待感情那是敢爱敢恨,十分洒脱;另一方面呢,又具备汉族闺秀知书达理的美好品德。也正因如此,独孤伽罗深得独孤信的宠爱,被独孤信视作掌上明珠一般珍贵呢。

在西魏时期,人们普遍觉得呢,就独孤伽罗而言,她的理想夫婿那得是什么样的人呢?按照常理来讲,不是出身于皇室贵胄家族的子弟,也得是柱国宰相家的后人,只有这样的婚配对象,才能够充分体现出独孤信对他这个小女儿的格外重视嘛。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独孤信最终却做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决定,他把自己的女儿独孤伽罗许配给了杨坚。这个杨坚又是谁呢?他,是曾经北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儿子,而且杨坚的父亲杨忠还曾经是独孤信的部下呢。

要知道,杨忠父子呢,他们确实也是关陇集团当中的成员哦。不过呢,他们曾经可是独孤信的部下,在那个时候,双方的身份地位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呢。就拿独孤伽罗嫁给杨坚这件事儿来说吧,从身份地位的对比来看,很显然这就属于“下嫁”的情况啦。

在那个时候,有个年轻的杨坚。和其他两位连襟比起来呢(要知道这两位连襟可都是八柱国的儿子哦),杨坚看上去确实要“差一些”呢。他这个人,平时不怎么爱说话,总是沉默寡言的,而且外貌也没什么出众的地方,长得其貌不扬的。可就是这样的杨坚,眼光独到的独孤信却把女儿嫁给了他。这就让人不禁好奇了,独孤信到底是看中杨坚身上的哪一点了呢?怎么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在历史的长河中啊,大家都知道,从来就没有哪一个政治家族可以一直保持兴盛不衰的状态呢。往往都是今天还高高在上,坐在尊贵的位置上被众人奉承着,可到了明天呢,就有可能沦为阶下囚,遭受各种困境啦。独孤信对此那肯定也是心里有数的,毕竟他也是在政治圈子里摸爬滚打过来的人嘛。所以呢,为了给自己家族多留几条后路,就像人们常说的“狡兔三窟”那样,他就广泛地和各个豪门进行联姻。而独孤信这个人呢,那可是相当精明的。在杨坚身上,他仿佛看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那种气质隐隐约约透露出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代枭雄的感觉呢。于是啊,独孤信当下就做了一个决定,他把自己最为疼爱的小女儿托付给了杨坚。这其中所暗含的意思,那真的是不用多说,大家也都能明白啦,可不就是对杨坚寄予了厚望,期望通过这种联姻的方式,能让家族在未来也有个依靠嘛。

对于杨家而言,能够与独孤家族联姻,那可真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在杨坚和独孤氏成亲以后呢,杨坚对自己这位容貌娇艳美丽如同花朵一般的妻子那是极为喜爱。就在他们新婚燕尔、浓情蜜意的那段时光里,夫妻二人还相互约定了“誓无异生子”这样的誓言呢,意思就是要彼此一心一意,感情天长地久,永远都不会改变初心。

杨坚确实没让他的岳父失望。要知道,在独孤信自刎后,独孤家族一下子就衰败下来了。可就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杨坚坚定地和独孤伽罗站在一起,与她同进同退呢。而且,杨坚为了能给独孤家族重新振兴留存下一丝希望,哪怕这意味着他自己的仕途要停滞不前长达八年之久,他也在所不惜。

一直到公元572年的时候,周武帝宇文邕成功地把权臣宇文护给铲除了。这一下,那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能放下了,就好比一直压在头顶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而这里说的夫妻两人呢,自然也是因为宇文护这个权臣的存在,一直过得提心吊胆的,如今宇文护被铲除,他们这才双双都松了一口气,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可真是太明显了。

杨坚夫妻在整整八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没有去附和宇文护。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态度,等到周武帝开始执掌政权的时候,便对杨坚给予了特别的待遇,不仅给他加官进爵,而且还以极为尊重的方式,礼聘杨坚和他妻子的长女杨丽华,让其成为太子妃。

独孤伽罗为何在史书留名?

独孤伽罗之所以能在《隋书》里留下极为浓重的一笔,靠的可不单单是她那十分显赫的家世,也不只是因为她有着大隋开国皇后这样尊贵的身份。实际上,在杨坚为了创立一番大业,也就是建立隋朝并且实现统一全国的这个漫长过程当中,独孤伽罗可是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呢,这才是她能在史书中留下重要印记的关键所在。

在那个时候,独孤家族其实已经走向败落的境地了。不过呢,独孤信他之前积攒下来的人脉以及自身拥有的实力,可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消除干净的哦。独孤信最初是凭借着卓越的武功而崭露头角的,后来他在官场上的地位那可是相当高呢,担任着北魏(北周)的八柱国之职。要知道,这八柱国在当时的权力架构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呢。正因为如此,独孤信的身边围绕着众多曾经跟随他的旧将以及曾经在他手下做事的故吏。而且呢,在整个关陇贵族集团当中,独孤信也有着极高的威望呢。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宇文护刚刚上台掌握大权的时候,为什么非要急着铲除独孤信呢,还不就是担心独孤信凭借着他的这些人脉和威望,日后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嘛,所以得先把他除掉以绝后患。再看看杨坚呢,在这个时候,杨坚仅仅是北周十二大将军的后人而已哦。和独孤信比起来,杨坚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明显就差了不少呢,就好像在名气和影响力方面还没达到那么高的“咖位”。

独孤信在无辜的情况下选择了自裁离世,不过呢,他之前所拥有的那些旧部以及苦心经营起来的关系网并没有随着他的离去就消失不见。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实力资源以及人脉关系,在后来的日子里,都被独孤伽罗给承接了过来呢。也正是这些来自独孤信的遗留助力,在很多时候给予了杨坚极为有力的帮助,对杨坚而言,这无疑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支持力量呢。

关陇系的贵族群体里,大部分成员其实是已经汉化了的鲜卑族人哦。他们在诸多方面受到鲜卑旧俗的影响呢,就比如“妇持门户”这一习俗。在这种旧俗的熏陶下,他们心里可不像中原民族那样存在某些偏见哦。所以呢,不管是在北周时期,还是北齐那个时候,贵族妇女参与到政事当中去,大家都觉得是很平常的事儿啦,根本不会觉得惊讶或者不妥呢。而在这些参与政事的贵族妇女里面,独孤伽罗那可算得上是其中极为出众的一位佼佼者啦,表现得相当突出呢。

隋代开国之时,有一位极为重要的宰相高熲,而他能登上这一高位,还得从独孤伽罗的举荐说起呢。高熲的父亲高宾,曾经是独孤信手下的僚佐,因为这层关系,高熲在年轻的时候,常常会进出独孤府。独孤伽罗呢,由于他时常在府里出现,所以对高熲那是相当熟悉啦。而且,独孤伽罗深知高熲可不是一般人,他有着过人的才华。后来,在杨坚担任大宰相辅政的那段时期,独孤伽罗就向杨坚大力推荐了高熲,这才有了高熲成为隋代开国宰相的后续之事。

据史料记载,高颎这个人有着非凡的文韬武略,对世间诸多事务都能看得透彻、明白通达。在他得到杨坚的信任与托付,担当重任之后,那可真是全心全意、竭尽忠诚与节操啊。他积极引荐那些正直贤良的人才,把治理天下、让天下安定繁荣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后来呢,高熲全力辅佐杨坚,在建立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他出任隋朝宰相的那段时期,更是功绩卓著。他大力推行改革各项制度的举措,让隋朝的制度更加完善合理;还不遗余力地举荐各类优秀人才,为隋朝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且在南下平定陈国这件大事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来看,高熲真的可以称得上是隋朝初期一位非常贤能的宰相。

咱们来讲讲北朝的名将韦孝宽。韦孝宽年轻的时候呢,和独孤信的关系特别好,他们两人一同在荆州任职那段时间,那可是被大家并称为“联璧”呢,足见当时他们有多出众啦。后来,韦孝宽就被杨坚给任用了。杨坚让他担任讨逆军的主帅呢,去对付那些反叛的势力。这不,在邺城这儿,韦孝宽可真是大展身手,一下子就把尉迟迥那十几万的大军给击破了,厉害得很呐。要知道这时候的韦孝宽都已经差不多快七十岁啦,按常理说,都到这岁数了,换做旁人,可能就不会那么拼啦。可韦孝宽为啥会这么尽心尽力地帮杨坚呢?这里面,多少也是看在杨坚是独孤信女婿的份上,不然的话,还真不一定会对杨坚这个晚辈如此倾力相助呢。

杨坚之所以能够较为顺利地建立隋朝,关键在于他背后有着极为雄厚的力量支撑。杨家本身就具备相当的势力,而独孤家族同样不容小觑,这两个家族联合起来,所形成的实力那是相当强大的。并且,他们之间还编织起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张关系网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到众多方面。凭借着这样强大的实力以及复杂而有效的关系网,在杨坚着手建立隋朝之际,大部分关陇地区那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派别,都选择了默认杨坚的这一行为,并且纷纷向他表示效忠。整个过程几乎没遇到什么大的波折,就如同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行船一般,隋朝就这样顺利地建立起来了。

独孤伽罗不仅仅在举荐人才方面有所作为,在代周建隋的这一过程当中,她也是多次参与到相关决策里面去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丈夫给予大力襄助,最终促使其取得成功。

话说周武帝离世之后,他的儿子宇文赟登上了皇位。这宇文赟,心里老是对岳父杨坚那一家子存着深深的忌惮之情呢。他琢磨着,杨坚在朝中势力不小,可不能让其一家独大。于是呢,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法子,除了已经册立的皇后杨丽华之外,又另外册封了四位皇后。他想着通过这样多立皇后的方式,来分散权力,以此制衡杨坚一家的势力。可这还不算完呐,之后宇文赟还处心积虑地寻找各种借口,就想对杨丽华下手,最后竟然狠心地要赐死她。这一下,杨坚夫妻可就又陷入到了极为艰难的境地,就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猛地朝他们袭来了一般,让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呢。

在那极为关键的时刻,独孤伽罗毅然决然地冒着极大的风险进入宫中。她此番入宫,一来是为自己的女儿恳切求情,二来也是想要为杨家探寻出一条可行的出路。据历史记载,当时她在宫中的表现那可是相当令人动容呢,她来到宫阁之前陈述事由并且表达深深的谢罪之意,不停地叩头,直叩得头上都流出了鲜血。

没过多久,宇文赟就把一份天大的富贵拱手送给了自己的岳父杨坚。时间来到公元580年,宇文赟由于过度沉迷酒色,突然陷入昏迷状态,不省人事了。这时候,他的两位宠臣刘昉和郑译,竟然假传诏书,宣召杨坚入宫去辅佐朝政。

杨坚突然迎来了富贵与权力,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一向谨慎的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了。彼时,他身处宫中,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犹豫之中。他不断地在心里权衡着,是应该效仿前人,像项羽那般喊出“彼可取而代之”,凭借这到手的富贵权力自己登上那至高之位呢,还是要学习周公辅佐文王的做法,以臣子的身份去辅助当政者呢?他就这样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之间徘徊不定。

要知道,这一步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轻轻松松就迈出去的。因为谁也不清楚,在迈出这一步之后,等待着的究竟会是布满刀山火海的艰难险境,还是能尽享荣华富贵的美好前程呢。就拿杨氏一族来说吧,在关陇集团当中,他们并不能算是处于顶尖地位的。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那些关陇贵族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又会有什么样的打算,这可就没人能知道啦。

就在那个时候,独孤伽罗特意安排自己十分亲信的人进入宫中,去传达这样一番话:“如今这大事已经发展到了这般地步啦,就好比已经骑在了野兽的身上,这种形势下那是没办法再下来的了,你可得努力加油去应对!”

伽罗十分聪明且坚毅,她很清楚自己丈夫的性格特点,那是一种不喜欢冒险、行事极为稳重的性子。在当时那种局势下,伽罗心里明白,丈夫大概率会在这个关键时刻表现得犹豫不决。要知道,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相互博弈,就如同棋盘上的棋子一般,处在那样的局面里,就好比过河的卒子,只能一个劲儿地往前冲,一旦往后退上一步,那面临的可就是深不见底、如同万丈深渊般的绝境了。所以,伽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非常果断地替丈夫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取代北周,进而自立为帝。

历经了多年的屈辱岁月,独孤伽罗一直选择隐忍不发。然而,在默默积攒力量之后,她终于出手了。她就如同一位蛰伏已久、伺机而动的猎手,果断地向宇文家族射出了那代表着复仇的利箭。而这一箭的射出,可不单单只是为了宣泄多年的愤恨,它同时也意味着独孤家族重新走向兴盛的号角被正式吹响啦,独孤家族自此开启了迈向新辉煌的征程。

事情的发展形势就如同独孤伽罗所预料的那样哦。杨坚在夺取皇位这件事上进行得特别顺利呢,就好像水流到了该去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成了。他没费多大的周折,轻轻松松地便将北周皇室取而代之,从而建立起了隋朝。

隋朝一经建立,独孤皇后稳稳地担当起隋文帝杨坚的贤内助这一角色。这夫妻二人那可真是齐心协力、不辞辛劳地投入到治理国家的大业当中呢。他们一心扑在上面,精心谋划、全力施为,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国家的民生得以迅速恢复,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就这样成功构筑起了“开皇盛世”,而这“开皇盛世”呢,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隋朝长达百年盛世的起始阶段。

你知道吗?就连专门负责记载史实的史官啊,都在史书里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记载呢。说是皇上每次要去上朝的时候,皇后总会和皇上同坐在一辆辇车上,一起往朝堂的方向行进,一直到了宫殿的阁楼那儿才停下来。然后呢,皇后会安排宦官在一旁留意着皇上,要是皇上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有什么失误的地方,皇后就会立刻进行匡正劝谏,而且她所提出的很多建议都对朝政有着很大的益处哦。等到皇上退朝了,皇后又会和皇上一起回到他们日常起居的地方,两个人相互看着对方,脸上都是那种欣然愉悦的神情呢。要知道啊,像这样夫妻之间能够同心同德,结婚好多年了还依然保持着相敬如宾的状态,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皇室当中,那可真的是不多见的。

结语:

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歌词吧:“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用这句话来形容杨坚和独孤伽罗那可真是太合适不过啦。杨坚最后能够取得成功,这里面可少不了独孤伽罗的功劳呢。独孤伽罗那可是个多谋善断的人,而且呢,她背后所拥有的人脉以及势力,都在杨坚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哦。

杨坚成功登基之后,心里是十分清楚一个情况的,那就是独孤伽罗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所以一直对独孤伽罗极为敬爱。就因为这份敬爱之情,在独孤皇后还在世的时候呢,杨坚甚至都没有在后宫里设置妃嫔,可见他对独孤伽罗的这份心意。不过呢,中间也出了那么一档子事儿。杨坚有过唯一的一次类似出轨的情况,和一个宫女传出了绯闻。这事儿可把独孤皇后给惹恼啦,她一气之下,直接让人把那个绯闻宫女用杖刑给打死了。杨坚呢,也因为这事儿特别生气,居然一气之下就离宫出走了。

大家知道吗?独孤伽罗这个人能力特别强,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呢。就因为这样,后世那些研究历史、书写史书的史学家们,在撰写隋代后妃传记的时候,可没少在她身上花笔墨哦。他们详细地描述独孤伽罗的种种事迹,还一个劲儿地称赞她,说她对隋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呢,还把独孤伽罗和杨坚一块儿称作“二圣”呢。

当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每一个取得成功的男人,在他的身后往往都有一位极为重要的女性存在。这位女性机智聪慧,能够在诸多事情上给出恰当的建议和应对之策;她还十分贤惠,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男人没有后顾之忧。正是夫妻二人一条心,彼此携手共进,才得以共同去开创出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0 阅读:6
微笑蜻蜓

微笑蜻蜓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