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册三年(918年)春,上京城外的捺钵营地篝火熊熊。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凝视着跪在面前的胞弟剌葛,第七次将腰间的契丹弯刀收回鞘中。这个曾三次举兵反叛的弟弟不会想到,自己最终竟会死在中原皇帝的刑场。
唐天复元年(901年),耶律阿保机成为迭剌部夷离堇时,二弟剌葛已是能开三百斤硬弓的勇士。兄弟五人横扫室韦、乌丸,将契丹八部统合为草原霸主。当阿保机废除“三年一选”的旧制自立可汗,三十岁的剌葛受封惕隐,执掌皇族军政大权。
天祐四年(907年),契丹传统选举制被终身制取代。看着兄长端坐九重毡帐,剌葛心中暗潮汹涌。四年后的五月,他联合三弟迭剌、四弟寅底石密谋兵变,却被五弟安端之妻深夜告发。阿保机选择草原最神圣的仪式解决争端——兄弟五人赤足登木叶山,以白马青牛祭天盟誓。这场“登山刑牲”的闹剧,以剌葛升任迭剌部夷离堇收场。
次年七月,阿保机亲征乌古部。剌葛佯装南下平州,实则率三万精兵截断潢水退路。危急时刻,阿保机在十七泺湿地举行燔柴礼,当众焚烧三年任期届满应更换可汗的祖制文书。火光中,剌葛大军瞬间失去道义旗帜,各部酋长纷纷倒戈。这场未流血的政变,最终以剌葛请罪告终。
神册二年(917年)正月,诈降的剌葛在赤水城竖起天子旌旗。皇后述律平亲率“属珊军”星夜驰援,两军在狼河爆发决战。被围困的剌葛以草绳自缚,效仿匈奴降礼牵羊请罪。阿保机第三次宽恕弟弟时说的“杀汝何异”,成为契丹史书中最著名的赦言。
被释的剌葛逃往后唐,庄宗李存勖赐名李赞华,任其刺史虚职。当这个契丹亲王在洛阳沉迷汉地丝竹时,阿保机正建立五京制、创制契丹文字。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灭梁后突然翻脸:“尔叛兄弃母,留之何用?”刑场上的剌葛至死望着北方,而千里之外的辽太祖正在筹划南征中原。
耶律剌葛的三次反叛,实则是草原传统与集权制度碰撞的缩影。阿保机屡次宽恕的不仅是胞弟,更是对旧贵族集团的怀柔。当我们在《辽史·宗室传》中重读这段往事,看到的不仅是权力争斗,更是一个民族在变革阵痛中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