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会转移,而我们认为的财富减少,本质上是数字的展现形式。
全球经济疲软,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多国出现财政危机,甚至号称“日不落”的帝国,居然也宣布了破产。
种种迹象表明,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人会感觉到钱不够用,消费市场不景气,挣钱又很难,却拎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能看见存款的数字在缩水,到手的工资在减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在上扬,可同样也纳闷,蒸发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今天跟大家讨论的话题,可能会颠覆先前普通人对于经济的认知,货币只是一个数字,或许它根本就不存在。
经济学里讲究“等价交换”,假设一套房产价值100万,这是市场决定的,用一串数字来形容房子值多少钱,普通人心里就有了概念。
四根金条也值100万,按理说二者可以进行直接交换,可卖房者想要的是地皮,没办法直接进行交易,于是货币就诞生了。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资源、劳动和商品转化为货币,再通过货币计量,购买其他人手中自己需要的东西,加快流通速度。
随着加入买卖的人越来越多,简单的交易模式变得更加复杂,我给大家再举几个例子,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
某股票起购价是一元,慢慢涨价到了十块钱一股,中间经过了九个人的手,每个人都在股票上赚了一块钱。
等到最后一个人接手的时候,股价大跌回到了一元,等于他损失了九块钱,承担了其他人的利润,钱没有蒸发,只是实现了换手。
在泡沫扩大的过程中,每一个抓住上车机会的人,都可以从中赚到一笔钱,但泡沫破灭的时候,也有人没及时下车,被迫接受崩盘的损失,形成资金的闭环。
再说一个商品买卖的例子,农民种了很多土豆,卖一元钱一斤就有利润,但周围的客户太少,需要卖到更大的市场里去。
有商贩过来收土豆,一元一斤收走,然后加上自己的运输成本,三元一斤卖给下家,摊主还要赚钱,等面向市场的时候,就变成了五元一斤。
现在老百姓收入降低,五元一斤的土豆也觉得贵了,便会想着买点便宜的红薯替代,商贩怕赚不到钱了,便主动调整价格。
没有人会做亏钱的买卖,层层施压之后,市场价是打下来了,但农民的土豆只能一毛钱一斤贱卖,且所有人的利润都收窄了。
当然,要是农民觉得价格一点利润都没有了,直接就会改种其他蔬菜,在源头上控制损失。
不与生产力挂钩的钞票没有任何价值,津巴布韦已经有面值10亿的货币了,还不如十块钱的人民币值钱。
如果把全世界的财富比喻成一个聚宝盆,里面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但个体之间却在不停地进行财富分配,有人增加就必定有人减少。
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首富的交椅,总是会易主,因为每个人的资产,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而衡量的标准相对来说是固定的。
而想要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被蒸发,一定要在前期就上车和下车,看清楚形势,任何时候都不要成为“击鼓传花”游戏中的最后一名。
都被资本敛财了,老百姓负债更重了。
又房子,人家国外只有百分之二十人买房。
去田院长家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