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大帝,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
真武大帝源自北方七星中的玄武神,被道教尊为掌管北方天界的显赫天神。在宋、元、明等朝代统治者的支持下,其影响力显著增强。
真武大帝的由来
真武大帝,亦称作玄武、真武帝君、荡魔天尊或玄武上帝,其起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星辰与动物崇拜。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黄道带上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座,统称为二十八宿。自战国时期起,这二十八宿被分为四组,并以四灵命名,即东方的青龙、南方的朱雀、西方的白虎以及北方的玄武。到了汉代,人们开始将龟蛇视为北方七宿——玄武神的象征,并逐渐开始对其奉祀。
自道教兴起以来,它融合了民间对玄武的信仰,并进一步将玄武神人性化。到了唐代,出现了专门用于祭祀玄武的宫观。北宋真宗时期,为了避讳尊祖赵玄朗的名字,玄武被更名为“真武”,并被赐予“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的封号,真武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因此提升,与天蓬、天猷、翊圣真君并称为“四圣”,真武神信仰开始广泛传播。到了南宋,真武神的形象更加人格化,常被描绘为手持宝剑、脚踏龟蛇的神祇。元朝时期,真武神被加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为北方的最高神祇。明成祖时期,真武神的封号进一步提升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且在武当山大规模兴建宫观庙堂,以供奉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的人格化
据传,真武神原本是净乐国的太子,由善胜皇后剖左胁而诞,长大后英勇无比,立誓要铲除世间所有妖魔,放弃继承王位。后来,他得到真人指点,修习无极上道,进入太和山修炼。最终,他功成名就,德高望重,镇守北方,成为真武大帝,并将太和山改名为武当山。另外一种说法是,真武神是元始天尊的化身,或者是玉皇大帝与太始天尊的化身。
真武大帝的职能
据道经记载,真武大帝身着长发,黑衣金甲,腰缠玉带,手持利剑,目光如炬,脚踏龟蛇,头顶光环,显得威武勇猛。他奉元始天尊之命,率领神兵降临凡间,镇压妖魔,拯救世人,拥有监察三界的权力。其麾下有龟蛇二将,原是水火二魔,被真武大帝收服后化形而成;还有三十六天将,即三十六天罡星神,以及五百灵官。真武大帝的侍从包括金童玉女,民间通常称他们为周公和桃花女。周公擅长占卜,桃花女擅长解灾,因此在民间命相行业中,周公被尊为算命的始祖,而桃花娘娘则被视为厌胜术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