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前曾流行一段话:
在欧美,一流人才经商,二流人才科研,三流人才从政。
在国内,一流人才从政,二流人才科研,三流人才经商。
此话在是否正确我不敢说,但在元末,最优秀的人才都云集在各路军阀周边,对外彼此征伐,对内互相倾轧,以争夺子孙后代对这片大陆的征税权。
当时整个中国都在养蛊,诸雄厮杀,幸存者将成为主宰。北边元廷旗下各路军阀互相厮杀,南边的逐鹿者则为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三人。
南京保卫战是朱元璋集团和陈友谅集团之间的胜负手,体现了当时两个最顶尖政治家之间的博弈,再加上刘伯温、解开(解缙的父亲)等智囊们献计献策、尔虞吾诈,其精彩程度远超任何当代商战。
此战一个主战场即为南京长江大桥附近的龙湾,也被命名为龙湾之战
有认说南京保卫战是军事博弈。其实,所有军事都只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其背后还是政治博弈。
《明史》为了神话朱元璋,将陈友谅在南京保卫战中表现写的极其弱智,读罢只会让读者变成弱智。
为还原真实的南京保卫战,猫智深读完了知网中所有关于陈友谅的论文,没错,只要是标题中带陈友谅的本猫都读了,以此为基础展现两大枭雄间的博弈,让大家看政治军事家如何分析事物做决策。
一、第一步:确定对手1360年五月,陈友谅挟明王徐寿辉,以巨舰蔽江而来,望之如群山,绵亘数十里。
旬日间破马鞍山,再破南京咽喉采石矶,兵临城下。
朱元璋群臣乱成一锅粥,有人建议玩一把梭哈搞决战,有的人建议退出南京。还有更多人在准备后路。
如上章所述,少年时被誉为天才,之后沉沦数十载碌碌无为的新附儒生刘伯温找到朱元璋,为其谋划。
AI还原朱元璋,来源为“博物馆丨看展览”
刘伯温问:别人不安尚可,为何主公您尤且惶惶?
朱曰:陈友谅已难以应付,听说他还跟张士诚联合,如果两人东西同时来攻,大局危矣!
刘伯温答:两人必不可能联合。
朱问:何故?
刘伯温说,陈友谅的能力太突出,对内接连斗倒倪文俊和徐寿辉两任老大,对外只用三四个月就拿下红巾军五年打不下的江西,从未受挫,一直以来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陈友谅这么骄傲的一个人,会看得起我们么?怎么可能真跟张士诚联合?
就算陈友谅变了性子要合作,张士诚也不可能配合。
因为张士诚私盐贩子出身,自古有奴隶(石勒)当皇帝,有地主(刘秀)当皇帝,但可见过有商人得天下?长期谋生的手段让他锱铢必较,此时必将坐观成败,这才符合利益最大化。
刘伯温总结道:“友谅剽而轻,其志骄;志诚狡而懦,其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因此,需要面对的敌人只有陈友谅一个。
二、第二步:确定时间如上章所述,陈友谅水军是朱元璋十倍,朱元璋只能选择陆战。
而即使陆上,陈军仍旧彪悍,不是朱元璋能应付的。
唯一的机会,就在“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如果陈友谅用兵持重,不入险地呢?他有江西、湖北、重庆、湖南、四川做基础,我们耗不过他。”朱元璋又提出疑问。
“主公勿忧,友谅的内部矛盾比我们大,必定速攻。”刘伯温说,“此次出征,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
猫智深给读者解释一下,徐寿辉集团是中国最早的抗元武装,在元朝还强大时即四处点火。这种组织一般采取去中心化的架构形式,极其分散。
传统架构VS去中心化架构
就好像在美军压力下的基地组织,没有一个传统的自上而下组织架构,而是去中心化,各地都各自为战,即使某个分支被剪除,也影响不了其他。
很多美国的敌人都采用去中心化组织
徐寿辉集团早在20年前即由领导人彭和尚云游四方,收了一堆徒弟,名字第二个字都改为“普度众生”的“普”字,比如李普胜、邹普胜、丁普郎、杨普雄、史普清、项普略等,在各地纷纷起事。
该组织用现代的话来说采用“合伙人模式”,只要你承认徐寿辉是明王转世,即可加入。明教的教义太杂了,早将白莲教、弥勒教、拜火教融合到连他妈都不认识,就算你拜孙悟空,人家也来者不拒。
陈友谅在这个组织中根不正苗不红,是倪文俊的小弟,可即使他大哥的名字中都不带“普”字。
而之后,陈友谅还把他大哥杀了。
再之后,竟然把教主劫持了。
这让教内的兄弟怎么想?尤其是那些带“普”字的。
而且该集团看似强大,而陈友谅的核心控制区只有武昌、岳阳和刚刚火拼掉双刀赵普胜得到的安庆。
可以说,陈友谅是坐在火山口上,虽然挟徐寿辉以令明教,但只能速战,岂能持重。
因此,陈友谅等不得,将很快到来。
三、第三步:确定地点如上章所述,朱元璋水军仅为陈友谅的1/10,只能打陆战才有一线生机。
且陆战也打不过人家,只能“伏兵邀取之”。
此战胜负的关键即在于埋伏的地点选择。
且看北大李新峰教授绘制的元末南京地图。
从长江到南京的水道有三条,分别是阴山运道,夹江和秦淮河。阴山运道水浅道窄难行;夹江可以走大船,但半路有江东桥阻隔;秦淮河则道宽水深。
朱元璋最初的方案是以陈友谅老朋友康茂才守江东桥(今天的江东商贸区附近),使其诈降约陈军至,然后伏兵聚而歼之。
这一计划被刘伯温全盘否定。
(按《明实录》 所言,陈友谅轻信诈降,仓促无备,一副愚蠢透顶的形象。而朱元璋排众定策,力行奇计,设防埋伏,甚至预知天时以创造战机,智勇之状有如神助)
刘伯温给出自己的推演理由。
他认为陈友谅绝不可能是蠢货,而是一个智商卓绝的领导者,这是他做出一切推论的基础。
陈友谅会推测出朱元璋集团不想打水战,将阻塞水道,逼其上岸。陈军将不得不登陆。
登陆地点可能是下图的A、B、C三个区域。
若A区域登陆,他们只有跨过阴山水道和秦淮河两条河流阻隔,才能接近南京城。
如B区域登陆,他们也需要跨过夹江及秦淮河阻隔。
陈军追求速胜,这两处都不是最佳选择。
因此,陈友谅登陆的区域只能是C区。
而这个区域最关键点即龙湾背后狮子山(今南京长江大桥附近的狮子山风景区)! 此地西扼河口,东瞰平川,必然成为陈氏水陆两军的合击目标。
刘伯温认为,陈军很可能只会以偏师佯攻龙湾、主力则从下游幕府山麓处迂回登陆,分进合击。
这即是陈军能采取的最理智的方法。
因此,设伏的最佳地点即位幕府山!
倚楼天暝云如幕,知是琅琊幕府山
朱元璋认同了刘伯温的推测,并据此做出部署:
1、在各处航道中设桩,阻挡陈军巨舰。
2、徐达驻守南京城南,防备对方从A、B区域上岸攻击。
3、常遇春守龙湾。
4、继承了朱元璋岳父郭子兴直属部队的邵荣,率领朱军最强战力,设伏幕府山。
5、仍旧让康茂才诈降,但将江东桥改造为铁石桥。
四、第四步:实践考验收到康茂才的诈降信后,陈友谅详装大喜,承诺将在五月初十全军突击江东桥。
陈友谅考虑事情缜密周详,他先在采石矶用铁挝碎徐寿辉颅,以防失败后有人拥徐寿辉另起炉灶。
五月三日,陈友谅自称皇帝,在五通庙即皇帝位,国号为汉。以黄冈老乡、上一辈革命家邹普胜为太师,心腹张必先为丞相,另一心腹张定边为太师兼枢密院事。
随后,陈军舟师东下,直趋南京。
其军先在A处的大胜港以偏师佯装主力登陆,朱元璋不为所动。
在B处,陈友谅未往江东桥派一卒。若如朱元璋最先部署,则事败矣。
两个当时实力绝顶的集团互相欺骗,朱元璋集团棋高一着。
之后,陈友谅以原赵普胜的手下张志雄率偏师攻龙湾,与此处的常遇春交战。
如刘伯温预判,陈友谅的主力由其亲弟弟陈友仁率领,在幕府山旁登陆。
幕府山,东晋琅琊王即在此处过江,丞相王导建幕府于其上,因以为名。
六代繁华一瞬间,平芜远树不胜间。
倚楼天暝云如幕,知是琅琊幕府山。
当日晴空万里,陈军果然彪悍,即使是张志雄的偏师,常遇春也很难阻挡,“数战不利”,一些将领相继战死。
之后陈友仁军登陆幕府山麓,冲破阻挡,绕向狮子山。
其军离岸渐远,提前埋伏在幕府山深处的伏兵在邵荣带领下突然杀出。
邵荣手下的兵力是朱元璋集团的最强战力,日后曾只凭凶名就吓跑张士诚手下的苗军,朱元璋此时也把全部筹码压到他们身上。
陈军在幕府山麓登录处的留守部队被邵荣干净利落击败,没了后路,前后不能相继,遂大败,陈友仁仅以身免。
本战中,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帮助下还玩了手神通。当日天晴盛暑,朱元璋使人占卜,并全军通报两个预言:1、当日有雨;2、敌大败。
当日中午果然大雨,将士各个大喜,天助我也,发财只在今日,全军出击!
陈友谅一见不妙,迅速跑路。攻龙湾的张志雄军投降。
长江上游进攻下游容易,但回撤就难了,尤其是当时风大浪急,巨舰不能开帮,陈军损失惨重,“死者不可胜计”。
战后,朱元璋军不仅收获了上百巨舰和数百战船,还生擒数万人。朱元璋把俘虏关入水牢。“月余,死者过半”。
后记:
南京保卫战后,陈友谅手下一堆“普”字辈前辈和其他各地加盟商纷纷退股,比如欧普胜、傅友德等。甚至重庆守将明玉珍还自己称帝。
在徐达、冯胜等追击下,陈友谅的重镇安庆、九江等相继失守,之后重庆、四川、江西也丢掉,徐达兵锋直抵武昌!
沧海横流,陈友谅此时方显枭雄本色,其逆商极高,明代史学家高岱评价陈之后的动作为“大困而气不馁,屡踬而势复振”。
很快,他将重新振作,让朱元璋陷入又一次危机。双方将在鄱阳湖上打一场中国前所未有如此规模的水上大战。
张士诚那边也没闲着,在他的“金元攻势”下,朱元璋在南线失去几乎一半的领土,北线连老家凤阳都丢了。
且待下回分解。
(古代战争谋略阶段,众谋士的作用多不可考,其功劳被归于主君身上。比如陈平给刘邦出了那么多计,但除了白登之围走单于老婆后门外,谁也不知道其他的是啥。
朱元璋把刘伯温比作自己张良,但正史也不记载到底怎么个张良了。本次南京保卫战过程,正史中仅记载刘伯温有参与谋划,其起到重大作用,因此,本猫就以此推测还原了谋略过程。)
本猫即是猫智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知网上所有题目中有“陈友谅”的论文《纪事录笺证》《朱元璋大传》陈梧桐《朱元璋传》吴晗
《龙湾之战与建康水道》李新峰
《郭子兴旧部势力的清除与归顺》夏玉润
一棵小树
小编厉害[点赞]写出此等文章也是人才中的人才了[点赞]
要长成一棵骄傲的树 回复 猫智深 10-15 16:15
你的文章都写得挺好的
猫智深 回复 10-15 15:50
谢谢鼓励哈~
小咸鱼
所谓谋士即参谋,必定是饱读诗书,有经天纬地之才华,人间的人精
用户15xxx03
预判敌人的预判才是高手!能坐拥天下非天幸实赖人助!
大西瓜
好文无币只能一赞
猫智深 回复 10-15 15:50
哈哈谢谢西瓜兄鼓励
相依为命
我就说嘛,一个前期按着元朝、朱元璋和张士诚摩擦的大佬怎么会这么弱呢
上善若水
这才是算无一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