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攻不下的昌豨的才能与智慧

熠彤说历史 2023-03-15 00:38:04

唐代历史学家颜师古认为:泰山诸帅投降曹操后,只有昌豨反叛曹操,其原因是昌豨依仗着自己的才干和智谋超过臧霸等人。这个评价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我们来还原一个尽量接近真实的昌豨。

昌豨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多次叛曹,其实他只叛了两次。而且曹操确实五次攻打昌豨都没把他打下来,第六次勉强可以算打下来了。诸葛亮《后出师表》“曹操五攻昌霸而不下”,胡三省说昌霸即昌豨。

(很多人觉得昌豨的气质是这样的)

一攻昌豨

昌豨与臧霸、吴敦等同为泰山人,趁乱各自拥兵而起。不像臧霸等人留在琅琊国做陶谦的雇佣军,昌豨很有想法,选择了往南到更富庶的彭城国,逼得彭城王刘和都逃难到东阿,小日子应该过得比较滋润,主要活动于彭城国、东海郡一带。

建安三年(198年)初,与臧霸等在徐州的泰山豪强一起被吕布收编。年底,曹操攻进徐州,于下邳泗水流域支援吕布失败,吕布败亡。曹操攻取了东海郡西部的昌虑县,但未能消灭在东海活动的昌豨。

不久,昌豨与臧霸等一起投降曹操。曹操怕袁绍偷袭许都,需要快速稳定徐州,于是拆分琅琊、东海分封臧霸、孙观、昌豨等头目各为郡守,昌豨成为东海太守。

(昌豨的气质应该是这样的)

二攻昌豨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反,于徐州下邳自立,昌豨等郡县响应。但其他原泰山系郡守都没动静,不敢确定昌豨为什么要跟着刘备反,但可见臧霸那边有好处,昌豨就跟他们站一边;而要做臧霸他们不支持的事,完全不惧单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昌豨性格的独立性很强。

这是昌豨第一次反叛曹操。

司空曹操正屯兵官渡,就派司空府二把手刘岱、中郎将王忠攻打刘备。我专门把他俩的职位写出来,是想突出曹操对此战不是不重视,只是走不开,派出的两人职位很高,副手王忠都与张辽平级,比乐进、于禁职位高。

此战也不像演义那样一次战斗定输赢,而是一场对徐州的整体战役。曹军不只攻打了刘备所在的小沛,也有曹军攻打了东海的昌豨,但都失败。

(刘备失败后昌豨并没投降)

三攻昌豨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乘隙闪击徐州,往返不满一个月。小沛刘备逃到青州,下邳关羽投降,大破东海昌豨。

因担心袁绍南下,曹操此战仍没有消灭昌豨,昌豨这次一直独立于东海约两年。

请注意,此时昌豨并没降曹,很多人以为他又降了。

四攻昌豨

官渡之战期间,曹操这边有很多郡县投降了袁绍,他和袁绍一样忙于调兵遣将四处镇压叛乱,如让张辽镇压鲁国各县的叛乱。

建安六年(201年)三月,曹操对袁绍发动了试探性质的仓亭之战,对峙到九月返回许都。

然后亲自征讨汝南的刘备、龚都。还没等曹军到,刘备就跑了,龚都军也都逃散。刘备先派麋竺、孙乾联络好刘表,刘表亲自出城相迎,以上宾之礼相待。

以前的文章就分析过,袁绍当初出城两百里迎接刘备,是因为刘备参与了“衣带诏”的身份,谁拥有了刘备就拥有了奉旨讨曹的尚方宝剑。所以刘备来投就是给刘表送对付曹操的法宝来了,刘表能不激动吗?

(昌豨的对手是这样的)

曹操又命夏侯渊、张辽率军围攻东海,昌豨固守。一直围攻了几个月,曹军粮食都耗光了,还打不下来,于是二人就商讨退兵。

这一仗看对手就能看出昌豨的军事能力了,接下来的事就能看出他的谋略水平。

昌豨孤军独立于东海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周围都是曹操的地盘,迟早会消灭。如今已打胜仗,现在投降正是可以获取最大利益的时候。

于是每当张辽指挥士兵围城时,昌豨就站在高处直勾勾地盯着张辽,还让手下减少往下射箭的数量。这家伙放现在还可以当影帝啊!就等着张辽把戏接下去了。

张辽果然没让他失望,看懂了他的意思,并把这事告诉了夏侯渊。于是张辽约昌豨到城下商谈,昌豨果然赴约,二人谈得畅快。张辽还单身一人跟着昌豨上三公山,面见昌豨的家人,昌豨确定张辽无诈了,很高兴,跟着张辽到许都面见曹操。

这一切早在昌豨的算计之中,把自己卖给曹操正是时机。而且昌豨势单,杀了他也没多大的意义,现在顺水推舟优待他,还能作为榜样,让那些还没平定的叛乱者看到曹操的既往不咎。所以曹操让昌豨继续回东海当他的东海太守。

至于昌豨家人在三公山有一种可能,昌豨固守的并非城池,而是据山而守,昌豨的战术有可能与一般部队有所不同。但是这方面史料太少,无法证明。

五攻昌豨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平定河北,昌豨第二次叛曹。

这次也不知道昌豨为什么要反,但从曹操后来说自己不一定会杀他来看,大概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大概又是想获取什么利益吧!

曹操派一向沉稳的于禁前去征讨,大概是因为和昌豨是好友,于禁怕攻打慢了有人在背后诬陷,于是就急攻进击。结果心急吃不下热豆腐,偏偏就打不下来。

(昌豨的对手和老友是这样的)

六攻昌豨

于是曹操又派出与昌豨交过手的夏侯渊、曾经的泰山系兄弟臧霸等支援于禁。

在绝对实力前,再强的个人能力也是渺小的。曹操各路大军并力攻打,昌豨连丢十几个营寨。昌豨知道大势已去,这次把自己玩进去了,只能投降了。

但怎么投还是有文章做的,昌豨和于禁是好友,我投降于你就是把这次讨伐我的功劳都给了你。你看在老交情和我送你这么大个人情份上,应该会想办法帮我说几句好话吧!

但他万万没想到,于禁这人就是一向不变通、不给人面子搞惯了,投降关羽后形成的人格反差才会让世人唾弃。当时的于禁大义凛然地说:曹公颁布了法规的,围城后再投降的人不赦免。然后亲自与他刑场诀别,挥泪斩昌豨。

曹操后来就感叹昌豨了,你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如果投降其他人,送到我手里,可能我还会再网开一面,可你偏偏要去降于禁!

曹操与颜师古的评价相得益彰,合在一起对昌豨的评价就完整了!

(昌豨最终打不过投降被杀)

昌豨名字的疑点

上古虽有帝王豨韦,但春秋墨子语“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吕后称斩去四肢的戚夫人“人彘”,可见猪在汉朝已是贱称。

历史上以豨为名的名人有汉初的陈豨和汉末的昌豨,二人的共同点是都是汉朝人,都反叛了朝廷失败。《史记集解》引邓展的话“东海人名猪曰豨”,但陈豨是兖州宛朐(冤句)人,昌豨是兖州泰山人,与徐州的东海郡都相隔不短距离,用“豨”取作贱名似乎不符合方言习惯,而出于东海隔壁的刘邦等丰沛人用这个方言却很正常。

所以我有个大胆猜测:陈豨是因为造反而且很难才平定,所以刘邦改其名为豨以泄愤和羞辱。昌豨在东海两次反曹,东海人骂他为“昌豨”,于是朝廷就用这个称呼为名载入史册,而同时代的诸葛亮等其它势力仍以“昌霸”相称。

当然,对于昌豨名字的观点我并没有能力求证,只是提出了疑点而已 。

(《燕赵袁氏悲歌39》系列文敬请关注!)

0 阅读:83

熠彤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