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越来越不上进了?”“她怎么变得这么爱抱怨?”“我们刚在一起时不是这样的啊……”
你有没有想过,伴侣的变化,其实与你的期待和态度息息相关?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概念,叫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又称“期望效应”,意思是:一个人会逐渐变成你潜意识里期待的模样。
换句话说,你对伴侣的态度和期待,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的行为和表现。
如果你总觉得对方无能,他就会越来越没有信心;如果你总夸奖对方聪明,他的能力就会不断提升;如果你一直担心他会变心,他可能真的会越来越疏远你。
你的期待,就是你婚姻的“魔法师”。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故事,源自古希腊神话。
一位叫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苦苦寻觅理想中的女人,却始终找不到满意的。于是,他决定亲手雕刻一个完美女性,并对她倾注全部的爱意,甚至每天对着雕像说话、赞美、期盼。久而久之,这个雕像竟然奇迹般地变成了真正的女子,与他共度一生。
这个神话,其实就是心理学中“期望效应”的雏形。
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会影响我们对待他的方式,而我们的方式,又会影响对方的行为,最终让他真的变成我们想象的样子。

例如——
1. 你相信对方优秀,他就会努力变得更好有一对夫妻,丈夫原本是一个普通职员,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妻子却一直对他说:“你很聪明,只是没遇到机会。”“我觉得你特别有领导才能。”“你适合创业,你肯定能行。”
起初,丈夫并不相信自己,但随着妻子不断地鼓励,他开始尝试改变自己,从读书提升,到主动争取机会,几年后,他真的成为了公司的管理层,甚至自己创业成功。
他的蜕变,并不是凭空发生,而是源于妻子坚定的期待和信任。
如果你相信对方有潜力,他就会努力向你的期待靠近。

有些女人,总是忍不住对丈夫说:“你真没用,连个灯泡都不会换。”“你怎么连这点事都搞不定?”“我就知道,指望你根本不可能!”
男人起初可能会反驳、争辩,但如果这样的评价不断重复,他会逐渐接受这样的“人设”,变得越来越消极、敷衍,甚至不愿意再努力。
当一个人被不断否定,他会慢慢丧失信心,变得真的“没用”。
你的评价,就是伴侣的“心理暗示”。
你觉得对方是怎样的人,他就会慢慢变成那样的人。

我们的大脑,天生有一种“确认偏误”。
什么意思?
就是当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一个固有印象后,我们会不断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个印象,而忽略那些不符合印象的信息。
所以——
你觉得他懒,你就会注意到他躺着玩手机,而忽略他下班后帮你买了菜;你觉得她唠叨,你就会在她说话时烦躁,而忽略她是关心你的;你觉得他没上进心,就会放大他的失败,而忽略他默默努力的部分。你相信什么,你就会不断找到证据来证明它是真的。

很多夫妻,刚在一起时感情很好,但相处久了,就开始习惯性地“标签化”对方。
男人觉得女人就是爱唠叨,于是每次她说话,他都觉得她在抱怨,久而久之,女人真的越来越唠叨。女人觉得男人不够浪漫,于是每次男人做一点点浪漫的事,她都不以为然,久而久之,男人真的变得不浪漫了。当你给伴侣贴上一个标签,你的言行就会在潜意识里强化这个标签,最终让它成为现实。

心理学研究表明,夫妻对彼此的“预期”,能直接影响婚姻的走向。
研究者发现,那些坚信伴侣会变得更好、更值得信赖的夫妻,婚姻幸福度更高;而那些经常对伴侣抱有负面期待的人,婚姻满意度明显较低。
为什么?
因为你的期待,会影响你的行为,而你的行为,又会塑造对方的行为。
你相信他能成功,你就会鼓励他,他就真的会越来越自信;你相信她能温柔体贴,你就会用温柔对待她,她就真的会变得更温柔。你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你希望伴侣更优秀,就要学会欣赏和肯定他。
当你说“我相信你可以”,他就会更努力;当你说“你真棒”,她就会更有自信;当你说“我觉得你特别可靠”,他就会越来越可靠。
夸奖和鼓励,是对方最好的催化剂。

如果你一直认为对方是“懒”“不浪漫”“没上进心”,你们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糟糕。
试着重新给他一个积极的标签,比如:
“他其实很有责任心。”“她只是表达关心的方式不同。”“他其实很细心,只是表达不太明显。”当你改变对他的定义,你的态度会变,他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3. 相信他,给予正向暗示你希望他变得更上进,就告诉他:“你真的很聪明,我相信你能做到。”你希望她变得更温柔,就告诉她:“你温柔的时候,真的特别迷人。”你希望他更爱你,就告诉他:“我很喜欢你关心我的样子。”你的信任和暗示,会成为对方的动力。

婚姻就像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伴侣,他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样子。
你相信爱,他就会越来越爱你;你相信他会变好,他就真的会越来越好。
所以,与其抱怨对方,不如换一种方式“期待”他。
你会发现,你的婚姻,真的会悄悄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