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中国不要执迷不悟,如果继续研发芯片,将遇到经济危机

张五笙说历史 2025-04-01 08:09:0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自从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就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当了多年的老大之后,美国自然不希望再出现一个威胁其地位的国家。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半导体产业,尤其是芯片产业,就成了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核心战场。近年来,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自主研发芯片的决心愈发坚定。

对于中国来说,现在如果再不继续加紧研发,那么到最后,还是会被美西方卡脖子!

然而,部分美国专家却对此发出警告,声称如果中国坚持走自主芯片研发的道路,可能会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一观点顷刻间引发了轰动,但其中逻辑是否站得住脚?中国是否真的应该放弃芯片自主化?

经济负担还是战略必需?

美国专家的核心论点是,芯片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中国若持续加码,可能导致资源错配,拖累整体经济。

的确,半导体行业技术门槛极高,从设计到制造,每一步都需要庞大的资金和人才支撑,台积电、三星等巨头每年研发投入动辄数百亿美元,而中国企业在技术积累上仍有差距,从这点上看,中国要研发半导体,势必是会遭遇巨大的阻力。

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芯片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

现代工业体系高度依赖半导体,从智能手机到军事装备,芯片都是核心组件。

如果中国长期依赖进口,一旦遭遇技术封锁或供应链中断,后果将不堪设想,华为被断供的教训已经证明,没有自主可控的芯片技术,高端产业随时可能被“卡脖子”,因此,芯片自主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不管中方遭遇多么大的艰难险阻,芯片的研发,都坚决不能停下脚步,甚至是必须要加快脚步。尤其是最近这些年,中国在与美国的不断交手中,如果不是中国多年来的坚持,那么高科技方面,早就被美国给卡脖子了。

经济危机是危言耸听还是别有用心?

美国专家所谓“经济危机”的预言,本质上是一种威慑策略,历史上,美国曾多次通过技术封锁、市场限制等手段遏制他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如日中天,美国通过《美日半导体协议》强制日本开放市场,最终削弱了其竞争力,如今,类似的剧本似乎正在针对中国上演。

当年的日本,半导体发展的势头十分强盛,甚至一度有要超过美国的劲头,感受到危机的美国,开始使起了非正常的手段,利用自己的霸权,强迫日本签署协议,这一下子,等于是将日本半导体行业,彻底摁住了,直到今天,也没有了曾经的雄风。

但话说回来,美国对日本能以强硬的手段,那么反过来对于中国呢?还能如法炮制吗?

实际上,中国经济结构与当年的日本不同,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体系、最完整的供应链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

芯片自主化虽然短期内投入巨大,但长期看,不仅能减少对外依赖,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在光伏、高铁等领域已经证明,只要坚持自主研发,最终能够突破技术壁垒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中国庞大的基础制造业体系,几乎能满足中国对于制造业方面的所有想法。最重要的,中国很清楚自己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对抗美国的半导体封锁。

自主创新才是出路,而非退缩

面对外部压力,退缩并不能让中国躲开这些压力,相反,还会让美国看到中国的软弱,进而开始更加封锁。

芯片产业的成功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关乎国家竞争力,美国专家的警告,某种程度上恰恰证明了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真正的经济风险并非来自自主研发,而是来自关键技术的长期受制于人。

中国在芯片领域的突破或许仍需时间,但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技术的封锁最终都会倒逼自主创新,与其被别人的规则束缚,不如坚定走自己的路,经济危机的真正诱因从来不是对核心技术的投入,而是对技术主权的放弃。中国若因外界恐吓而动摇,才是最大的风险。

参考资料:

1.美国“芯片战”的枉费心机与一错再错 宿亮 新华每日电讯 2024-12-30

2. 美国对华“芯片锁喉”战略叙事:“敌人意象”的传播及其困局 高望来 东北亚论坛 2024-12-27

3.美国芯片法案及中国对策 陈小雨;高宁;张龙哲;杨铭阳;殷启鑫 中国军转民 2024-11-15

4.“中国芯”能否“弯道超车” 张诚信;熊文明 法人 2021-05-15

5.特朗普称应废除美国芯片法案 2025年03月05日 环球网

0 阅读:0
张五笙说历史

张五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