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评出42位副兵团级干部,这7人军政综合最优?55年授何军衔

史间行客聊话 2024-12-23 11:45:21

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物质基础有了较大改善,军队正规化建设开始起步。为了规范军队干部管理,中央军委在1952年根据干部在解放战争时期所担任的职务、战绩以及资历等因素共评定出42位干部副兵团级。这42人中仅1人在55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其它全部授予了中将或者上将军衔,大家知道授予少将军衔的将领是谁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同时本期文章,小编带大家来一起盘点下42位副兵团级干部中最为出色的7位军政双优的干部。如果对军事战将和政工将领感兴趣可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小编往期文章。

1952年评定了42位副兵团级干部,谁打仗最勇猛?十大战将应这么定

1952年评出42位副兵团级干部,这8人政工能力最出色?55年授何军衔

第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

吕正操1904年出生于奉天省海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年轻时期,他参加了东北军并在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东北军中历任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等多个职务,后成为张学良的部下。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举行了著名的抗日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此后,他率部先后在冀中区积极对日作战并开辟根据地,很快就将军区部队发展了约10万人。同时他还是我军平原游击战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发明的地雷战、地道战、蘑菇战、顶牛战等战法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和伤亡。

在东北铁路管理总局成立后,吕正操离开军事指挥一线,调任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有力地领导和指挥了铁路保障工作。尤其是在辽沈战役中,他指挥铁道部员工紧急抢修抢运保障了前线作战物资的供应,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在铁道部门担任了多个要职,推动了我国铁道事业的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在抗美援朝期间,他深入战场指挥铁路抢修和物资运输,为建立“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位:开国上将张爱萍

张爱萍1910年出生于四川达县,青少年时期便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他18岁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早期在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虽曾两次被捕但坚持理想信念并未屈服。1930年底,他来到中央苏区工作,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长征期间,他是红三军团的师政治部主任,率部多次担负军团前卫和后卫,为红军主力开道,掩护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关的安全。在四渡赤水、抢夺娄山关、遵义战役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并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剑将军”。

抗战期间,张爱萍在华中地区从事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参与创建和领导新四军部队,为扩大抗日根据地和打击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中,他曾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但是因伤赴苏联治疗而错过了解放战争。回国后,他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渡江战役,并在1949年组建华东人民海军,任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人民海军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曾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领导了“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对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三位:开国上将洪学智

洪学智是开国上将中军政勤三优的全能将才。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担任过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军长、兵团副司令、军区司令等职。1929年,洪学智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商南起义,他参与创建和保卫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以及历次反“围剿”战役。抗日战争时期,洪学智参与领导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通过抗大为新四军培养了大量的骨干。

解放战争期间,洪学智参与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平津战役中,他截断了平津之敌的联系,封堵了北平敌人海上逃跑的道路,对平津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朝鲜战场上,建立的“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确保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后,他担任总后勤部部长,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系统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因为其做出的巨大贡献,1988年被再次授予上将军衔,也成为唯一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开国将领。

第四位:开国上将陈伯钧

陈伯钧1910年出生于四川省达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期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5月,他参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因作战勇敢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教导团。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跟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随后上了井冈山,历经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役。在长征期间,陈伯钧率部执行断后任务,多次阻击数倍于己的追敌。尤其是在湘江战役中,他亲率部队在国民党军夹击中激战一天一夜,很好掩护了主力部队过江,也因此赢得“铁屁股”的美誉。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伯钧曾任120师第359旅旅长,是八路军最早的六大旅长之一,足以见得其军事能力突出。为了更好的为抗日前线培养干部和人才,毛主席毛主席将他调任抗大,组织干部、学员前往河北陈庄、神南地区办学。此后他专心致力于为我党我军培养军政干部,为一线战争的胜利默默付出和贡献。解放战争中,他曾调任东北战场协助开展军事教育,同时也任军事指挥官参与指挥了围困长春、攻打沈阳和天津的战役。建国后,他又协助刘伯承元帅承办军事院校,继续为新中国的军事教育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

第五位:开国中将张震

张震1914年出生于湖南平江,青少年时期就投身革命担任平江县劳动童子团的副团长。16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井冈山根据地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在长征期间的湘江战役中,他率部坚守光华铺要点,为党中央机关和纵队渡过湘江提供了重要保护。此外,他一边参与战斗指挥,一边还负责部队的政治教育和组织工作,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全面抗战爆发后,张震在豫皖苏地区组织和指挥新四军支队开展游击战,多次成功伏击日军,破坏敌人交通线,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张震任华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了宿北、鲁南、孟良崮、淮海等重大战役,为华东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他与粟裕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逐步歼灭的建议被中央军委采纳,这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起到了积极作用 。建国后,张震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科技发展以及军事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唯一一位担任过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开国中将。

第六位:开国上将刘震

刘震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就加入了农民赤卫队,15岁就参加红军。在红军时期,他曾担任四方面军红15军团73师政委,是一名政工干部。在抗战爆发后,他曾任职115师688团政委并参加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作战。随后又从政工条线转到军事主管并任344旅独立团团长,奉命到冀鲁豫边区开展斗争。他先后指挥了高沟、杨口及林公渡等战役,给苏北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刘震率领的二纵是东北野战军的尖刀部队,擅长运动战和攻坚战。在东北战场的冬季攻势中,他率部经攻克彰武,全歼国民党守军9000余人。在锦州战役中,他指挥部队从西北门突破,共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随后又率部协同兄弟部队全歼了廖耀湘兵团。 在沈阳战役中,他的部队担任主攻位置,此战共歼灭共歼敌军3.1万余人,并俘获国民党军兵团司令周福成。他是东北战场上歼敌人数最多的司令员,拥有“第一名将”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刘震协助刘亚楼共同致力于中国空军的创建和发展,是空军的创建者之一。

第七位:开国上将郭天民

郭天民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参加过著名的广州起义。在红军时期,郭天民历任排长、副连长、大队长、支队长等职,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斗争,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长征期间,他协助军团长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队,多次与尾追堵截的敌人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和配合中央红军主力行动的任务。

解放战争初期,郭天民率部参加过绥远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尤其在张家口保卫战中他以4个团的兵力抵抗国民党2个军的轮番进攻11个昼夜并歼敌万余人。随后他加入了陈赓兵团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南下并参加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赣南战役、广东战役、粤桂边战役等,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结语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上述这7位军政双优的开国将领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在建国后,他们又为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提升国家军事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小编盘点的这7人之外,您还知道哪些军政双优的开国将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点赞关注小编,下期文章更精彩!!

0 阅读:435
史间行客聊话

史间行客聊话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