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智谋超群,有些时候甚至能做到未卜先知。
在蜀汉灭亡之际,就有一支部队带走了诸葛亮所说的几句话。没想到,这几句话在明朝成为了现实。
当时诸葛亮究竟说了什么?为什么会延续到明朝呢?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并没有放弃完成刘备的心愿,复兴汉室是刘备一生的理想,虽然他自己没能完成,但是他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复兴汉室也是呕心沥血多年,他为了能够安心北伐,也做了很多努力。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蜀汉已经占据了很大一片国土,但是蜀汉的国土三面都是敌人,非常不利于发展。
如果诸葛亮现在强行带兵北伐,后方就会出问题,因此诸葛亮首先要做的就是安顿后方,解决东面的东吴和南边的蛮夷。
虽然东吴是挺可恨的,但是现在还不能除掉他们,而且还得跟他们搞好关系。自从夷陵之战后,蜀汉和东吴双方都很冷静,并没有进一步发生大规模冲突。
诸葛亮借着这个机会,缓和了与东吴的关系,尽量让双方的边疆上不再那么剑拔弩张。
尽管诸葛亮也不喜欢东吴,但是为了北伐大业,他也就忍了。
虽然蜀汉与东吴的关系缓和,但是东吴之人反复无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咬你一口,所以诸葛亮也没有完全相信东吴,在蜀汉和东吴的边境附近安排了重兵把守。
诸葛亮将士兵安排到与东吴的边境后,手里的兵马明显不够用了,于是诸葛亮就开始了下一步计划——打南中。
三国时期的南中指的是我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的西南部地区。这里居住的都是少数民族,对汉人有种天生的敌意。
但是诸葛亮也有自己的办法,蜀汉五虎之一的马超是凉州人,他在少数民族中的地位很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人都愿意听他的调遣。
有马超出面,蜀汉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但不会被消耗实力,还能将一些羌兵收编成蜀汉的军队。
诸葛亮攻取南中时并没有采取强势镇压的方式,而是采用了马忠的建议,采用了“以攻心为主,攻城为辅”的战略。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为了让孟获心服口服,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也是采用了一样的战略,抓了孟获七次才让孟获主动归降蜀汉。
其实诸葛亮南征的时候,根本没把这些蛮夷之人放在眼里,蜀汉仅存的大将他一个都没带,全都留在蜀中了。
南中平定之后,诸葛亮并没有忽略南方这片资源,他利用南方的羌人组建了蜀汉的特种部队——“无当飞军”。
在《华阳国志》中有记载,诸葛亮打服孟获,平定南中后,“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便是蜀汉无当飞军的来历。
如果马超能活得时间长一点的话,这支部队肯定是由他来指挥的,但是可惜马超英年早逝,这支军队只能由王平来指挥了。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是一天不如一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让刘禅重用费祎等人,结果费祎却被人刺杀了。
刘禅不知道该信谁,居然就重用了身边的宦官黄皓,导致蜀汉朝廷的风气也越来越差。自古以来,宦官当政就没有一个能当得好的。
不久之后,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蜀汉明明还有一战的实力,但是刘禅等人被吓得直接就投降了。
刘禅投降之后,有些蜀汉军队不愿意为曹魏效力,于是便向南逃走了,这些逃走的军队中就包括这支“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一路向南,来到了如今的缅甸境内,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就是现在缅甸缅族的祖先。
在如今的缅甸境内,还有很多与诸葛亮有关的物品,在很多缅甸人的聚集区都有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缅甸的武侯祠说不定比国内还要多。
尤其是在缅甸勃固有一座著名的孔明城,据说他们祖先就是三国时期的南中人,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将中原的先进技术都传给了他们,才让他们得以快速发展。
后来他们为了躲避战乱,只好一直南迁,然后就迁到了如今这个地方。
尽管诸葛亮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南中人依然没有忘记诸葛亮对他们的帮助,于是就将他们的新家命名为了孔明城。
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他们至今还保留着三国时期羌人的生活习惯,而且他们依然十分敬仰诸葛亮,甚至视诸葛亮为神明。
生活在中缅边境的佤族,尊称诸葛亮为“阿公阿祖”,而且家家户户都供奉着武侯神龛,几千年来,诸葛亮在南方的香火一直未曾断绝。
在如今的缅甸南部城市蒲甘,还立着一块三国时期的《武侯南征碑》,这正是当年诸葛亮带兵来到此处的证明。
诸葛亮被南中人视为神明,自然也留下了一些传说,其中一个传说就是由当初的无当飞军带来的。
据说无当飞军能找到适宜生存的地方,正是因为诸葛亮为他们指出了路,而且诸葛亮还给他们留下了一句话:“异日皇帝过此。”
那么后来真的皇帝来到此处了吗?还真有一个,不过是在距离三国时期一千多年的明末清初时期。
南明朝廷的皇帝朱由榔向南逃窜,正好就来到了这里,而他也就成了印证诸葛亮预言的那位皇帝。但是诸葛亮真的预测到了一千多年后的事吗?我看未必。
诸葛亮可能确实留下了这句话,但是他这话中的皇帝不是误打误撞过来的朱由榔,而是蜀汉的皇帝刘禅或者是刘禅的后人。
众所周知,导致蜀汉灭亡的并不是正面战场的失败,而是邓艾的偷渡阴平。
就算是蜀汉有十个人守在山上,邓艾的计划都不可能成功,更何况诸葛亮安排了五百人。
诸葛亮曾安排五百军士守在山上,但是这些人却被刘禅调走了。诸葛亮不能预言千年之后的明朝灭亡,但是他预言一下蜀汉的灭亡还是能做到的。
在诸葛亮的计划里,蜀汉会在正面战场上失败。魏军南下,蜀汉朝廷必然要南迁,南迁就必然要进入南中甚至是现在的缅甸。
所以诸葛亮这句话中的皇帝指的应该是南撤的蜀汉皇帝,是刘禅或者刘谌,而不是一千多年后的朱由榔。
如果刘禅没有撤掉诸葛亮的后手,诸葛亮的预言可能就要成真了。从现在缅甸人对诸葛亮的态度来看,蜀汉在南中的群众基础是相当好的。
等刘谌即位之后,奋发图强,继承刘备的意志,再依靠南中的群众基础养精蓄锐,蜀汉崛起反攻中原也不是没有可能,也许诸葛亮当初就是这样设计的吧?
虽然诸葛亮没能成功预测蜀汉的结局,但是诸葛丞相的一颗赤胆忠心依然值得我们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