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小王是某互联网大厂前端工程师,经常朝九晚九一周工作六天,一天3顿外卖+奶茶,熬夜头痛自行服药,憋尿憋到开会结束才冲进卫生间……然而,这些习惯早已把肾脏逼上绝路。
他连续3个月出现泡沫尿、夜尿增多、晨起眼睑水肿,在肾内科检查后,发现肾小球滤过率仅17ml/min/1.73m^2,尿蛋白(++),经诊断为慢性肾脏病4期(尿毒症前期),可能要面临终生透析。

医生提醒:肾脏疾病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待发现腰痛、水肿、高血压、尿液异常等症状时,往往为时已晚。尿毒症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生活不规律、压力大、患有慢性病的年轻人要格外重视。
01
三大习惯,正在毁坏年轻的肾
习惯1:把饮料当水喝
饮料中的色素、香精、防腐剂等物质在体内代谢时,会促进水分排出,让人越喝饮料越缺水。
此外,饮料中的咖啡因增加尿中的钙浓度,容易沉积形成肾结石。含糖饮料引起糖代谢紊乱,高血糖也会损害肾功能。

身体警报:经常口渴、尿液有异味、腰部酸痛。
习惯2:长期习惯性憋尿
尿液是肾脏代谢的产物,含有尿酸等代谢废物,憋尿严重时会导致膀胱内压力增高,尿液从输尿管逆流至肾脏,引发肾盂肾炎和肾积水,长期如此会损伤肾脏功能,增加尿毒症风险。

高危信号:排尿时有灼热感、尿液比以前混浊。
习惯3:滥用止痛药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血管收缩并引发急性肾损伤,频繁服用后增加尿毒症的风险。
危险预警:连续使用止痛药超过规定时间(如连续使用布洛芬超过3天),或单日剂量超过药品说明书标准。
02
保肾指南:用好习惯维持肾健康
1、建立正向的饮水习惯
日常足量饮水:没有饮水习惯的人,可以常备水杯,每小时定时喝200ml左右白开水/纯净水(一瓶普通矿泉水约500ml),健康成年人全天饮水量应达到1500-2000ml,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
选择健康的替代品:觉得白开水没有味道,可以适当放一些茶叶,喝淡茶水。
不健康的饮料要拒绝:高糖饮料如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功能性饮料都要少喝或不喝,健康人群每周饮用量最好不超过500ml,至少不能把饮料作为水的替代品。
常看成分表:买饮料时查看配料表,看到有“磷”、“糖精”、“甜蜜素”等字眼,需要避免购买。

2、保持正确的排尿习惯
有尿意及时如厕:不管是在开会还是上学,如果觉得膀胱较胀、有尿意但可忍受,需要立即如厕。
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避免憋尿,上班族白天可以定时去洗手间,顺便打水、泡茶、活动活动腿脚。
睡前不大量饮水:睡前1小时内不要大量饮水,如果夜间排尿次数多,要适当减少睡前的饮水量,并及时检查有无糖尿病、肾炎等疾病。
3、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疼痛
病因明确的疼痛,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可短期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的疼痛;对于更严重的疼痛,要遵医嘱服用阿片类止痛药和辅助性镇痛药,它们都需要严格确定剂量或停药方案。
不明确的疼痛,及时发现病因并治疗:面对未知疼痛,贸然用药甚至会掩盖症状、拖延治疗,需要先查明病因。
长期的慢性疼痛,采取多种方法止痛:除了药物治疗,还有物理治疗、针灸、音乐疗法、心理治疗等方法,都有助于缓解长期的疼痛,并不是只有吃药才行。
4、注意:务必进行“肾脏体检”
肾脏的求救信号总是静悄悄,进行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肾脏B超检查,有助于提前发现肾脏病变。